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贫困户朱学兵住房变迁记

2018年01月05日18:42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

5034

  朱学兵正在摘菜,身后是加盖了一层的新房。记者 颜安 摄

  开栏语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新部署。把党的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千家万户,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党报义不容辞的责任。

  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对新闻工作者“走转改”要求,本报今年继续鼓励记者下基层、转田坎,实地采写最鲜活、最接地气的新闻稿件,并开设“来自田坎的报道”栏目。希望通过这些报道,反映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反映基层群众真实的生产生活状态以及他们的企盼。

  敬请关注。

  “来,外面冷得很,快进屋来烤烤火!”1月3日,重庆日报记者来到奉节县平安乡文昌村,村民朱学兵热情地招呼着。

  这是一座砖混结构的农房,家里没什么像样的家具电器,墙壁也没抹灰,看上去有些简陋。

  然而,住在这样的房子里,朱学兵已是无比满足——51岁的他,人生中经历了两次搬迁,住房从山洞变为土房,再变成现在的砖混房,殊为不易。

  当了25年的“山顶洞人” 

  从这座砖混房背后往山上走200米,有一个山洞,朱学兵曾在这里住了25年。

  山洞里很黑,只有洞口照进来的微弱光亮,借着手机里的手电筒光,重庆日报记者发现,这个山洞空间很高,进深却不到20米,洞壁各种怪石凸起,一不小心就会撞上。

  山洞虽已废弃多年,但仍能看到当年朱学兵在此生活的痕迹——位于洞口边的灶台是用泥巴砌成的,覆满杂草,一角已坍塌。旁边有几块破烂的木板,下面垫着玉米秸秆,这就是床。

  朱学兵一家当年为何住在这山洞里,还有一段故事。上世纪60年代,朱学兵的父母结了婚,但父亲是头婚,母亲是二婚,民风保守的村民们老是在背后指指点点,父母一气之下放弃了村里原来的住房,躲进了这山洞里。饶是如此,母亲依然没能抵过风言风语,在朱学兵两岁时就郁郁而终。

  从小在山洞里长大,朱学兵没有觉得任何不适。常人能想到或者想不到的那些山洞生活的糟心事,在幼年的他看来都可以克服——除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因为山洞阴暗潮湿,看书写作业的桌子板凳用不了多久就要长霉;第二件事是洞壁和洞顶经过长期烟熏火燎,滴下来的水呈现朱红色,像猪血一般,这让他感到有些可怕;第三件事就是,在学校听老师讲了关于“山顶洞人”的知识后,他常常觉得自己像“山顶洞人”。

  随着年龄增长,看多了别人温暖干燥的房子,再看看自己的山洞,朱学兵想搬离山洞的想法越来越强烈,可没钱,一家人能往哪搬?

  人生第一座房子是土坯房,也是爱心房 

  在山洞里出生并居住了25年后,1992年朱学兵终于迎来第一次搬家。

  那一年,政府开始清理住在洞穴里的贫困户。作为文昌村唯一的“山顶洞人”,朱学兵在政府的安排下搬了出来。

  “补助了我们500块钱,让我们在外面盖个房子。”朱学兵说。

  但要建房,500块显然不够。于是,村里便发动党员干部给他投工投劳,总算把土坯房的四面墙壁给立了起来,到了盖房顶时实在是没钱了,村里又让党员一人捐一根木料,朱学兵四处去寻了些塑料薄膜、胶纸覆在上面,用砖头压着。

  就这样,这座“爱心土坯房”好歹算是建成了,这也是朱学兵人生中第一次住进真正意义上的房子。这一住就是10年。

  但毕竟是土坯房,而且建造时缺钱少料,住久了,各种问题也就出来了。墙壁开始漏风,到了冬天特别冷,下雨时,外头下大雨,家里就下小雨。“床罩上方的胶纸要是兜满了漏水,就会‘哗’地一下倒下来,铺盖枕头都会打湿。”朱学兵拼命地种地、养猪、打零工挣钱,梦想着有一天能住上砖瓦房。

  2002年的第一场雪,压垮了土坯房的最后一根木条,半个家坍塌了下来,盖新房已是迫在眉睫。

  土坯房变砖混房,还娶了老婆 

  “要盖,就要盖一个不漏雨、不透风、不被大雪压垮的房子。”朱学兵这样想。他绞尽了脑汁,东拼西凑了一万多元,在离土坯房不远处盖起了两间砖混结构的房子。

  凭着新盖的房子,此时已35岁的朱学兵有了娶老婆的“资本”。几经周折,他与同村的张祖燕结了婚。张祖燕比他小17岁,身患癫痫、痴呆等疾病,随时需要他照料,但朱学兵还是很满足,“就我这条件,对方父母能同意女儿嫁给我,已经是烧高香了……”

  年迈的父亲在朱学兵娶了媳妇两个月后便撒手人寰。此后,朱学兵陆续有了3个小孩,两间房越来越不够住,于是他又想到了扩建房屋。

  但家里5口人,3个孩子都在读书,正是用钱之时,张祖燕又时刻需要人看着,家里全靠朱学兵一个人,哪有钱搞扩建?

  砖混房再扩建,生活更“有劲” 

  转机出现在我市实施精准脱贫,特别是去年平安乡被列入全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后,在各级党委政府大力帮扶下,朱学兵一家再次迎来了新的曙光。

  “C级危房补贴了7500元,再加上扶贫贷款拿到了两万多元,我用这些钱加盖了一层楼,一下多出了3个房间,我们两口子一间,两个女儿一间,儿子单独一间,彻底解决了居住问题。”朱学兵高兴地说。

  更让他开心的是,不仅是居住条件,一家人的生活也在精准脱贫过程中有了明显改善:一家5口人都被纳入了低保,每月有1080元收入;三个孩子读书也有补贴;朱学兵享受了1.35万元的产业补贴,养了10只山羊,种了两亩辣椒;村里还给他提供一个扫地的公益性岗位,每年有5000元。

  “政策这么好,我自己当然也不能闲着,现在娃儿还小,最大的也才14岁,今后花钱的地方还多。”朱学兵的确没闲着,活得越来越“有劲”,除了种地、打零工,他还养了3头猪、10只羊。这3头猪,他准备留下一头制成腊肉,另两头卖掉,不过最近猪肉行情不太好。“我想过段时间再出手,到时卖了好价格,正好一家人过个丰盛年!”朱学兵喜滋滋地说。

  采访结束前,朱学兵又把重庆日报记者带到山洞,“明年我准备在洞里修点圈舍,喂几十头猪,再把山洞旁的山坡圈起来,让猪就在山间放养,你觉得怎么样?”顿了顿,他又像是在自言自语:“等挣了钱,我就把这房子再装修一下。今后娃儿大了,工作了,说不定我还会有更好的房子住。”

文章关键词:贫困户;朱学兵;住房;变迁记 责编:邵恰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扶贫技术资金送到户

    在河南省济源市王屋镇谭庄村,村民张领头因养殖亏损,当了多年贫困户,动员发展产业他缩手缩脚,一没资金,二怕再赔本。2017年,驻村干部向他介绍济源市对发展蔬菜制种产业的贫困户有补贴政策和保险政策,他壮起胆子,种植了4亩蔬菜种子田。

  • 强按贫困户道歉,个案背后当有共性反思

    当地相关部门回应称,该名镇长在处理村民李某的事情上,“的确存在言行粗鲁,有损国家干部形象”。但置于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下,发生在基层的如此一幕,显然还需要得到更多反思。

  • 小伙为筹酒钱殴打抢劫贫困户 获刑5年半

    为弄点喝酒的钱,阎良一小伙张华(化名)竟将殴打抢劫一位五保贫困户。2016年11月的一天晚上,张华和几个朋友喝完酒后回家,途中为筹备下次喝酒的费用,张华竟想到了附近一个村的五保户老张。

  • 贫困户得益新农合 2万元医药费只花千余元

    10月22日,黔东南州丹寨县排调镇也要村村民李金科起了个大早,到村里的电商服务站给大学毕业在外地工作的大儿子寄土特产。在电商服务站,李金科一边填单,一边接通儿子的电话,开心地与儿子聊起家常。

  • 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我省干部群众热议党的十九大报告对脱贫攻坚的部署

    从黄河两岸到大别山脉,从伏牛深山到豫东平原,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习近平同志在参加党的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在我省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 “真金白银”支持贫困户创业 优秀项目最高补助15万

    《通知》明确,对于我省行政区域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建档立卡适龄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补助资金支持转移就业脱贫补贴项目包括培训扶贫补贴、就业扶贫补贴、创业扶贫补贴。各类中介机构、劳务经纪人、劳务信息员成功介绍贫困家庭劳动力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就业协议)并实现就业6个月以上的,每成功介绍一人补贴200元。

  • 扶贫先扶志攻坚先攻心

    尹庄村全村659户,贫困户有160户、728人,许多贫困人口还患有慢性病,劳动技能不足,缺乏主动精神,“等靠要”思想严重。

  • 贫困户丢身份证 名下冒出8家公司被取消扶贫资格

    “我连工作都没有,怎么可能开8家公司?”杜辉说,2016年4月,他曾遗失身份证,名下的8家公司,或与此事有关。

  • 【砥砺奋进的五年】颍河源头夜访贫困户

    在伏牛山下颍河的发源地,有一个回汉群众交错居住的村落——登封市石道乡西窑村。6月14日晚,驱车行驶在起起伏伏的山路上,不远处,蜿蜒的灯光像一条玉带,把夜幕中的山村装扮得分外明亮。

  • 谢伏瞻:下真功夫用硬功夫持之以恒地推进脱贫攻坚

    4月25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谢伏瞻在南阳市桐柏县月河镇罗堂村走访贫困户。

  • 新闻
  • 财经
  • 汽车
  • 体育
  • 娱乐
  • 健康
  • 科技

慢新闻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推荐视频

高考前"最后一课":我的故事都是关于你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