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省内新闻 > 正文

大型政论专题片《让改革落地生根》第七集《激发强农富民新活力》

2017年09月15日21:08  来源:映象网

5034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2016年4月,在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习近平总书记用这三句话为新一轮农村改革指明了方向。 

  农村改革,发端于土地,收获于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让农村生产力得到空前大解放,解决了多年困扰农民的温饱问题。三十多年来,我国“三农”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与此同时所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也不断增多,农业大而不强、农民增收乏力等难题亟待破解。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三农”工作做出了顶层设计。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一系列深化农村改革的政策措施,正在改写着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进程,悄然创造着历史。  

  激发强农富民新活力   

  2014年5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南,在尉氏县张市镇高标准粮田综合开发示范区考察时指出,把河南粮食、小麦抓在手里,全国粮食丰收就有了基础。这是河南的贡献、对国家粮食安全的贡献,也是奉献。粮食安全、“三农”工作是一切工作的重要之基,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抓紧抓紧再抓紧。河南农业农村人口比重大,“三农”工作任务繁重,粮食生产这个优势、这张王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总书记的殷切期望与重托,是一项“政治任务”,河南责无旁贷!有着“天下粮仓”美誉的河南,用占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4的小麦、1/10的粮食,除了满足全省1亿人口的需求外,每年还向国家贡献300亿斤以上的商品粮及制品。 

  但粮食连年增产的背后,隐忧也在不断浮现。农业生产效率不高,种粮比较效益低,农民持续增收难,城乡发展不协调。如何破解这些难题,关键在土地,出路在改革。

  2014年9月,在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用 “三权分置”的思路,给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定了调。“三权分置”就是将农村土地的承包经营权拆分开,承包权归承包户,经营权流转给愿意种地的经营主体。这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创新。 

  “三权分置”,确权是前提。根据中央要求,河南省印发的《关于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的意见》提出,按照“先试点探索路子,后全面推开”的总体思路,在全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这标志着,我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全面展开。2015年,河南又被中央确定为全国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整省推进”试点省份。

  麻小营村位于新乡辉县市,村民孙国勇种了半辈子地,前几年,对于土地流转他一直有顾虑。  

新乡辉县市麻小营村村民 孙国勇

  以前也想着把地流转出去,就是怕时间一长要不回来,心里没底儿。现在发了土地确权证了,心里就塌实了,挨着谁的地边在哪里,上面都比较显(清楚),亩数啥都有。

  去年拿到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以后,孙国勇秋收后把土地流转了出去,安心去广东打工了。

  河南省农科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书记研究员 田建民

  农民进城从事二三产业以后,他的土地纠结是很大的,因为这块土地他不知道怎么去处置,他还担心失去土地的承包权,那么我们现在非常明确,承包权就是这个农民的,他可以把经营权流转出去,但是他的承包权永远不变,这一点他吃了一颗定心丸。

  中央党校教授 中央党校学习时报副总编辑 杨英杰

  三权分置,其实它的核心就是一个,提高土地的流动性,流动起来土地就活了,由死资产变成活资产,农民的资产性收入就来了。 

  中央明确“三权分置”,不仅解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增加了农民的资产性收入,也给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粮大户们提供了大展拳脚的舞台。邓州市专门成立了农村土地开发公司,在孟楼镇以每亩每年600元的标准,将农民自愿流转出的土地集中起来进行整理,再流转给经营主体搞规模化经营。从2016年8月开始,仅用了三周时间,就在孟楼镇流转土地5.7万亩,实现了全镇98%的耕地集中流转,有效解决了经营主体与农民一家一户谈判的困难,降低了经营权流转的交易成本。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员 宋洪远

  土地是一个重要的生产资源,土地产出率提高了就有利于我们整个河南省的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粮食安全得到了保障,这样不仅有利于我们河南农业的稳定发展,同时对全国的粮食安全也做出了贡献。

  流转后连片成方的大片土地,为现代化农机作业、适度规模化生产经营提供了广阔舞台,受到众多有实力的经营主体的青睐。种粮大户杨文燕,原来流转500亩种水稻,今年不但增加了200亩,自己又投资近百万,修了水渠,进一步完善了电力设施。

  邓州市孟楼镇种粮大户 杨文燕

  心里更踏实一些了,感觉变动性不大了,所以说我今年又投资了一些基础设施。  

  “三权分置”,将农民从传统的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不仅土地流转有收益,还能安心在城里务工,一根甘蔗也能两头甜。

  浚县王庄镇农民魏新平,把家里的8亩土地流转给一家合作社,每年收入八千块钱。一家人还在县城落了户,人生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鹤壁市浚县王庄镇村民 魏新平

  现在在城里开了这家干洗店,一年除了房租挣个十来万,在这儿买了房,也不用往老家来回跑了,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截至今年8月底,河南省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基本完成,全省103个县、区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大厅,土地流转面积3853万亩,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各类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发展到22.6万个。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宋洪远

  概括起来说就是通过“三权分置”,农民定了心、作物扎了根、土地生了金。

  多方受益,一举多赢,“三权分置” 优化了土地资源配置,促进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同时还为正在推进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持。

  这里是安阳县瓦店乡的优质小麦种植基地,当地一家合作社从农民手中流转了1600亩土地,并与中粮、益海嘉里等知名企业签订了订单小麦生产回收协议,小麦未收先售,一点也不用发愁销路了。 

安阳县广源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吴章

  这个小麦市场缺口非常大,现在老百姓拿到手的普通小麦价格也就是(每市斤)1.1元左右,但是这个小麦老百姓能拿到手的价格在1.28元到1.30元,一斤的收益要比普通小麦高出将近两毛钱。  

  从过去只追求小麦产量增加,到现在实行优质订单生产,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不单反映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更体现出农业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曾经“以粮食生产决定加工,以粮食加工决定市场消费”的供需倒置现象正在得到改变。  

  2017年,我省制订实施了推进优质小麦发展等五个专项工作方案,着力从发展大宗普通农产品向发展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草畜、优质蔬果的“四优”转变;因地制宜推进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拉长产业链,发挥比较优势,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增加农产品附加值。2017年上半年,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8200万亩,其中优质专用小麦600多万亩。优质花生种植面积在2000万亩以上,同比增长18.2%;养殖业总体稳定;新增果蔬设施20万亩左右,蔬菜收获产量2800万吨,同比增加3.2%。 

  在农地“三权分置”改革外,农村集体资产的确权登记也给农民财产性收入增加拓宽了渠道。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算。

  洪门村位于新乡城乡接合部。2012年以来,村里陆续建设了50多栋住宅楼及配套设施,村民们过上了城里人生活。但是,村子变了、集体经济发展了,算到每个村民头上有多少资产,谁都说不清。村集体资产如何才能成为村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呢? 

新乡市红旗区洪门社区主任 王文增

  对所有的集体资产进行清产核资,界定人员为3700人,按照3700人将所有的集体资产分到每个人身上,就是人均一股。

  村民变股民,村集体资产量化到每个人身上。村集体资产投资由股东代表大会决定。抓住新乡市豫北建材大市场外迁的机遇,洪门村投资3000多万元兴建了占地260亩的建材大市场。村民每人已经从村集体领取分红13000多元。

河南省农业厅党组成员 河南省农业产业化办公室主任 马国明

  把集体的经营性资产确权到户,实现农民对集体资产的占有、使用和收益分配的权利,有利于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让农民共享农村改革的发展成果。

  如果说“三权分置”、农村集体资产的确权登记赋予了农民更多财产收入,激发了“三农”发展活力,那么在我省兰考县开展的普惠金融改革,则为解决长期困扰农民和中小企业的贷款难题、促进县域发展探索新路。

  2016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全国首个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落户兰考,提出了10个方面、27项主要措施,支持兰考打造全国普惠金融改革先行区、创新示范区、运行安全区。 

  在今年5月中旬召开的全省金融工作座谈会上,省委书记谢伏瞻要求兰考要在发展普惠金融方面趟出路子、积累经验、积极推广。 

  普惠金融的核心,是能有效、全方位的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众提供金融服务。短短几个月时间,兰考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已实现普惠授信户户全覆盖、金融服务人人全覆盖、普惠金融服务站点村村全覆盖。“金融”这个在农民眼中有些陌生的事物,现在变成了他们触手可得的东西。

  固阳镇范场村村民周伯顿,准备贷款再买一台玉米收割机。在了解到老周的需要后,当地银行工作人员很快就找上门来。由于兰考正在推行普惠授信,老周符合授信条件,很快就拿到了贷款。 

中原银行兰考支行副行长 常宏

  以前是客户先有信用,我们银行才能给客户发放贷款产品,现在是我们先把贷款产品给农民,后期在跟农民打交道当中,慢慢培养农民的信贷意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原所长 研究员 张承惠

  发展普惠金融其实也是中国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实现小康目标的重要内容,我觉得在兰考,推行普惠金融的试点,它的经验对于河南全省来说都有借鉴意义,能够有效通过金融的供给侧(改革) 来支持农业和农村的发展。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十八大以来,我省“三农”工作在中央一系列改革政策的推动下,发生了巨大变化:粮食生产连续十一年超千亿斤,粮食及肉类加工能力位居全国第一,1/2的火腿肠、1/3的方便面、3/5的汤圆、7/10的水饺产自河南,涌现出双汇、华英、三全、思念、好想你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和名牌,河南正从“中原粮仓”变为“国人厨房”、“世界餐桌”。

  2016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696元,是2012年的1.5倍,全省城镇化率比2012年提高6个百分点。71%的行政村有了文化健身广场,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逐步完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正在持续得到改善。信阳郝堂、焦作莫沟等一批美丽乡村,班家耕读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在中原大地脱颖而出。 

河南省委农办副主任 薛玉森

  通过这几年的农村综合改革,我们河南农民的腰包变的更鼓了,村庄也更加漂亮了,我们的农村也更有活力了,改革的成效已经初步显现出来。

  改革开放,是富强之路;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坚持把“三农”问题放在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不仅是强农重农的强烈信号,也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重锤响鼓。

  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建设现代农业大省的路径和目标已经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保持战略定力,勇于改革创新,不断厚植发展优势,就一定能够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南农业提出的殷切期望,开创我省“三农”工作新局面。

  今晚河南卫视21:15,新闻频道20:00、22:00,明晚河南卫视22:47,新闻频道20:00、22:00,对大型政论专题片《让改革落地生根》第七集《激发强农富民新活力》进行重播,欢迎到时收看。 

文章关键词:让改革落地生根;第七集;强农;富民 责编:邵恰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让改革落地生根》第三集:先行先试跻身改革开放前沿

    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原城市群……一系列国家战略规划、战略平台,先后布局中原。由此,河南跻身于改革开放的前沿,担负起为国家试政策、为中部崛起闯新路的重任。

  • 拔穷根、开药方,总书记最牵挂的317万河南老乡有福了!

    实现共同富裕,在脱贫奔小康的路上不落下一人,是我们党对人民的承诺。2020年消灭绝对贫困,是河南省委省政府对中央、对河南一亿人民立下的誓言。牢记嘱托,信心满怀,河南省委省政府正在努力兑现自己的承诺,带领中原儿女众志成城、满怀豪情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迈进!

  • 《让改革落地生根》第二集:脱贫奔小康路上 不落下一人

    打赢脱贫攻坚战,激战正酣;决胜全面小康,任重道远。实现共同富裕,在脱贫奔小康的路上不落下一人,是我们党对人民的承诺。2020年消灭绝对贫困,是河南省委省政府对中央、对河南一亿人民立下的誓言。牢记嘱托,信心满怀,河南省委省政府正在努力兑现自己的承诺,带领中原儿女众志成城、满怀豪情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迈进!

  • 大型政论专题片《让改革落地生根》引起强烈反响

    政论专题片《让改革落地生根》也引起了各大新闻媒体的关注,河南日报、大河网、东方今报、映象网、郑州新闻网等省内主要新闻媒体都进行了转发和摘发。人民网、央视新闻网、中国青年网、环球网、中国财经新闻网、华龙网、网易新闻、腾讯视频、一点资讯、头条号、等各大网络媒体平台纷纷转发。百度相关搜索达到22600条。视频全网播放量达到了4000多万。

  • 人民网:《让改革落地生根》展示“河南改革路线图”

    《让改革落地生根》是由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广播电视台联合推出的献礼十九大扛鼎之作,该片聚焦“改革”这一决定中国当代命运的关键一招,以五年为跨度,生动呈现党中央顶层改革部署在河南的具体实践。

  • 新闻
  • 财经
  • 汽车
  • 体育
  • 娱乐
  • 健康
  • 科技

慢新闻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推荐视频

高考前"最后一课":我的故事都是关于你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