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国梦·践行者】邓丽珍:用一汤一饭一菜温暖老人心

2018年03月22日15:31  来源:金羊网

5034

邓丽珍

  邓丽珍

  文/图 金羊网记者 甘韵仪

  在广州市海珠区凤阳街,55岁的邓丽珍带队张罗了一个“私人定制饭堂”。她与社区的姐妹们一起做健康的拿手菜,在社区长者饭堂关门休息的每个周六,让独居老人感受到别样的邻里关怀。

  邓丽珍是一名残疾人士,2010年参与广州亚运会志愿服务后一发不可收拾,热心参加各种公益活动,至今志愿服务时数已达2000多小时。

  定制“志爱餐”温暖老人心 

  “一汤、一饭、一菜,用心做出来的饭餐,散发着爱的味道,传递出家的温暖。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一次次地上门送餐,不止于送来爱的美食,更有心的陪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3月20日,“志愿服务”主题月活动在海珠区开启,邓丽珍带领的“志爱餐”为老助餐志愿服务团队,被授予“最美志愿服务项目”称号,当天受助对象欢姨被邀请上台,朗读了这段颁奖词。

  邓丽珍的团队共有20人,有的是退休人员,有的还在工作,他们分成几个小组,为15位长者提供服务。这些长者以独居、孤寡老人为主。

  每周六8时30分,一定会有一个小组的成员,准时来到爱心厨房。作为负责人,邓丽珍每次必到,确保到上午11时为社区里的15位长者准备好饭菜。

  志愿者们没有明确分工,食材卸货、整理食材、炒菜做饭……看到什么就做什么。你炒这个菜比较拿手,我就负责洗菜;你切菜不够快,我就过来帮忙。

  邓丽珍不到1岁时患上了小儿麻痹,如今出行需要依靠拐杖或残疾三轮车。但参与“志爱餐”服务,她并不觉得麻烦,有时还自己去采购厨房用品。给长者做饭,需要定期家访了解老人的身体情况,饭菜要健康,还要顾及老人的疾病。邓丽珍煲汤最拿手,“现在鲜淮山是时令食材,加入红萝卜、蜜枣、少许陈皮,一起煲猪脊骨,健脾养胃滋润,很适合老人”。

  家住赤岗西路的孤寡老人黎婆婆,2015年年底摔断了股骨,生活不便,在“志爱餐”团队的帮助下,她生活得很舒心;家住艺苑南路的叶伯,一开始对志愿者们很抗拒,经过邓丽珍和志愿者的耐心介入,他被感动了继而接受了他们。

  “看到独居老人们笑得那么开心,我自己都感到幸福。我要继续做下去,也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邓丽珍说,“志爱餐”传递的不只是饭菜,还有对独居长者的陪伴。

  快乐公益融入日常生活 

  “我是从2010年广州亚运会开始接触志愿活动的,亚运会是件大事,我想尽一份力。”提起与公益结缘,邓丽珍十分激动,就连报名亚运志愿者的经历,她都记得清清楚楚。

  “那晚微风细雨,气温很低,我骑着残疾人车来到97中附近参加亚运志愿者面试。虽然身体有点吃不消,但想着这是难得的机会,还是坚持来了。”经过笔试、面试、英语口试,邓丽珍次日收到了志愿者录取的电话通知。

  邓丽珍被安排在江南西志愿驿站担任站长。亚运会举办前后的一个多月,她几乎每天都骑着残疾人车到驿站服务,每天都要工作8小时。

  亚运会结束后,邓丽珍在广百新一城志愿驿站继续开展公益活动,除了参与志愿驿站及“志爱餐”的工作,雷锋月活动、福袋传城行动、祠堂文化节、长者探访等公益活动,邓丽珍都不会落下,她还同时参与了“志愿在康园”项目。

  在海珠区龙凤街、江南中街和沙园街的工疗站中,从十多岁到五十多岁的智力障碍者和精神残疾人士都被称作“康园宝宝”。为了帮助他们学习一些生活技能,志愿者们经常加班加点设计一些新奇有趣的课程及活动,邓丽珍就是志愿者中的一员。

  无论在志愿团队还是在街坊中,邓丽珍都有一个亲切的名号——“珍姐”,因为用心服务,很多人都记住了她。

文章关键词:中国梦;践行者;邓丽珍;一汤一饭一菜;温暖老人心 责编:邵恰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吴庆富:坚守一线 不忘初心

    “只有掌握一流的技术,才能制造出一流的产品”,让身边的组员都有自己擅长的技能,是他对小组每个成员的要求。

  •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李震廷:钢厂里的发明家

    李震廷所在的起重组在炼铁厂是提供24小时服务的班组,遇有吊装等专业疑难问题,大家都会咨询他的意见,经常有领导或同事对他说这样一句话:“老李,你来了,我的心就踏实了……”

  •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河南铝业大师王永伟:自创领先业界操作法

    中国铝业河南分公司氧化铝厂高级技师王永伟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和丰富的操作经验,积极探索低品位矿石条件下的磨矿操作方法,潜心钻研,总结出了《格子磨“三勤一控”操作法》,经试行,平均每月减少摇磨时间60余小时。

  • 习主席带来的“中国梦”

    我们的“中国梦”将是一个国家的、民族的乃至世界性的伟大梦想,我们都将化作追梦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挥洒自己的青春,书写自己的传奇!

  • 李淑团:用匠心定义精准

    1990年,她通过了中原量仪厂的公开招工,被分配在一车间车工组,当了一名学徒工。从学徒到独立上岗,在这个量仪厂最累最不好干的岗位,她干了六年,这为她后来的进步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 新闻
  • 财经
  • 汽车
  • 体育
  • 娱乐
  • 健康
  • 科技

慢新闻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推荐视频

高考前"最后一课":我的故事都是关于你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