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农民小伙自费出诗刊 稿酬为三斤大米(图)

2016年05月05日07:49  来源:成都商报

5034

董立平自费制作的没有刊号的《农民诗人》首期终于面世了

董立平自费制作的没有刊号的《农民诗人》首期终于面世了

  董立平自费制作的没有刊号的《农民诗人》首期终于面世了

董立平称米,将把米当稿酬寄给作者

农民小伙自费出诗刊

  董立平称米,将把米当稿酬寄给作者

  创刊词

  《农民诗人》经过两年的准备终于与大家见面了,我们没有名流题词,也没有艺术名家寄语,就这样简简单单地出刊了,默默地与大家见面了。多的话不说了,懂得农民,关注农民,支持农民的你请与我们一起成长吧。——董立平

  创办一份关注农村的诗刊《农民诗人》,董立平反复强调,“不是头脑发热决定的”。

  “这(农民诗人)只是诗友圈子交流的内部资料,没得刊号,也不会公开发行。”董立平口中的圈子,是一群关注农村题材的诗人。2013年,这名达州市渠县望江乡的小伙在QQ群发出征文通知,到2015年底,共收到1万多首诗歌。

  今年4月底,准备了两年多的《农民诗人》终于出现在董立平面前,首期共选登了90首诗歌,8个版。“我办这份诗刊,不是为了我自己出名,我是想更多关注农村的诗人,能通过这个平台,让这个圈子活跃起来。”1987年出生的董立平说,因为是自费出刊,只能邮寄3斤大米给作者作为稿酬。

  梦想 曾想当职业作家

  最近两天,29岁的董立平除了忙着打理网店,还在忙一件事,为首期《农民诗人》上90首诗歌的作者准备稿酬:3斤自己产的大米。

  经过两年多的准备,这份“没有刊号,仅供内部交流的诗刊”终于成功印刷。看着“报纸”,董立平心绪复杂,诗歌,不就是曾经的梦想吗?

  2004年,在重庆念过一年中专后,董立平去了广东打工。在他的印象中,那个年代,他们更热衷于打工文学,写一些关于打工生活的小文章发表到当地的杂志报刊上。董立平也经常给杂志投稿诗歌。当时,在广东《侨乡文学》杂志当编辑的徐非印象中,“董立平在他们那个群体中,写作水平算不错的了。”

  董立平当时就想当一名职业作家,“不用每天按时到工厂去上班”。一次变故,成就了董立平的这一“梦想”。2009年,董立平所在公司倒闭,董索性不再去找工作,宅在家里当“职业作家”。妻子陆女士回忆,当时董每天都会在网上搜罗征文启事。董立平回忆当时的状态:“除了写诗歌投给文学杂志,主要是给很多政府部门发出的征文投稿,就是宣传性的,稿费比较高”。

  困境 写作不能养活一家人

  2010年,回到老家后的董立平仍然在延续写稿挣稿酬的“职业作家”生活。但他很快发现,全靠写作赚稿费来维持生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要养孩子,全家生活开支,还有买房子欠下了10多万元的债务……”2012年下半年,董立平决定转投商海,开始开网店经营各种农产品。随着网店生意的繁忙,董立平已无太多精力再去写文章,包括自己一直喜爱的诗歌。

  情结 诗人情结并没有因为生计而放下

  尽管自己很少有精力写诗歌,但董立平心里很明白,自己骨子里的诗人情结,并没有因为生计而放下。2013年,董立平想起自己打工生涯时流行的“打工文学”,如今回到农村,是否能让关注农村的诗歌像当年“打工文学”那样流行?董立平说,这个想法并非是自己头脑发热。“现在很多回农村创业的青年都有文化,一样有诗歌情结,为什么不能把这个圈子建立起来呢?”“董立平加了多个诗友QQ群,于是他在群里发出了为《农民诗人》征稿的召集令:题材定位农民(农民工)、农村、农业范围,不求有多高端大气,只要贴近农民,能生动地反映出我国农民农村的面貌状况即可。

  “《农民诗人》没有刊号,只是用作诗歌爱好者内部交流。”董立平解释说,投稿者不一定是农村青年,学生、城市务工者、知名人士均可投稿,但题材必须是关注农村的。“现在这个社会写诗歌的人比看诗歌的人还要多,但我们还是要坚持写诗歌。”董立平说。

  意外 征稿令发出后,收到一万多首诗歌

  让董立平没想到的是,“征集令”很快得到火爆响应,到2015年8月份,共收到1万多首来自全国各地投稿的诗歌。

  董立平从这些稿件中筛选出1000首,然后交由《侨乡文学》杂志前编辑徐非把关,再从中筛选出100首。随后,董立平自费在网上找人排版,然后联系印刷厂。4月底,2000份首期《农民诗人》印刷出刊,共8个版,因为版面原因,最终刊登了90首诗歌,作者来自四川、重庆、甘肃等多个省份。90首诗歌里面,没有一首是董立平自己的作品。“我办这份诗刊,不是为了我自己出名,我是想让更多人都来关注农村诗人。”董立平说,因为《农民诗人》是自费出刊,因此投稿者没有稿费,不过,他会邮寄三份报纸以及自家产的3斤大米给作者作为稿酬。

  反响 这是他对文学的一种坚守

  董立平拿到《农民诗人》报纸后,第一时间寄了一份给现在是四川省河北商会办公室主任、省作家协会会员的徐非。4日下午,徐非告诉成都商报记者:“董立平的行为很让人感动。他当初有这个想法的时候就跟我说了,但之后就一直没有消息,我还以为计划夭折了。”

  “他说要给我寄大米,我很感动,其实只要寄一份样刊就好了,诗刊能面世,这是他对文学的一种坚守。”昨日,首期《农民诗人》中《村道》的作者夏新初告诉成都商报记者。诗歌《红叶三峡》的作者、来自云南的汤云明同样接到了董立平的通知,“三斤大米也是我的写作生涯里收到的最特别的一份稿酬。即使他不寄大米,我们也会支持他的。”

  董立平算了算,印刷费加上大米以及快递费,首期《农民诗人》的花费总共大概在1万元左右。下一期《农民诗人》会何时出刊,董立平说这要看自己是否有经济能力、有精力来继续做这件事。成都商报记者 王超 摄影报道(来源:成都商报”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

文章关键词:农民诗人;董立平;诗刊;创刊词;稿酬 责编:王芳菲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农民小伙自费出诗刊 特别稿酬,三斤大米!(组图)

    创办一份关注农村的诗刊《农民诗人》,董立平反复强调,“不是头脑发热决定的”。今年4月底,准备了两年多的《农民诗人》终于出现在董立平面前,首期共选登了90首诗歌,8个版。

  • 农妇诗人余秀华成名以后依然保持节俭本色

    26日下午,余秀华带着她的新诗集《我们爱过又忘记》来长沙“步步高梅溪新天地”作宣传推广。为了新诗集四处宣传,配合书店、出版社参加各种活动与采访,余秀华似乎早已习惯。40岁的余秀华苦笑着说,诗集的这些情诗跟自己的情感毫无关联,她甚至从未读过言情小说。

  • 强国梦亦是强军梦—读习近平诗作《军民情》有感

    作为一名在军营生活近20年的复员转业军人,我在“八一”节当天读到习近平总书记在23年前创作的七言诗《军民情》诗作,倍感亲切。在庆祝“八一”这个光辉的日子里,回望人民军队走过的波澜壮阔的历程,品味跌宕起伏的恢弘历史,重温习近平总书记的诗作,倍受感动,深受启迪。

  • 9岁童加入重庆作协被疑“拼爹”

    一朵大大的云/被烟囱的臭气/欺负了/白云非常伤心/哇哇哇/流下了一滴滴眼泪……——9岁男孩徐毅发表在《诗刊》上面的诗作  近日,重庆9岁男孩徐毅加入重庆市作家协会引发社会热议,一些人对此表示赞赏和钦佩。

  • 9岁童加入重庆作协被疑“拼爹”

    一朵大大的云/被烟囱的臭气/欺负了/白云非常伤心/哇哇哇/流下了一滴滴眼泪……——9岁男孩徐毅发表在《诗刊》上面的诗作  近日,重庆9岁男孩徐毅加入重庆市作家协会引发社会热议,一些人对此表示赞赏和钦佩。

  • 中华诗人2016年第【14】期

    赵国俊,男,1968年生,笔名醒木,河南省郸城县人。系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青年诗歌学会会员。曾任教师,编辑,记者。在中国青年报,诗刊,诗歌报,青春诗歌,北方文学,奔流,教育时报,未来,文苑,福建文学,百花园等数十家报刊发表诗歌和小说200余首(篇),并有多篇作品获奖且入选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等。

  • 新闻
  • 财经
  • 汽车
  • 体育
  • 娱乐
  • 健康
  • 科技

慢新闻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推荐视频

高考前"最后一课":我的故事都是关于你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