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训文 制图
刚过完农历鸡年元宵节,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南社村村民张进春就张罗着办那件悬在他心里很久的事情:“儿子开年就25(岁)了,得赶紧把他和县北边李家姑娘的婚事定下来。”在西方“情人节”到来的前两天——2月12日,老张跟李家约好上门定亲。这天,老张和老伴从窑洞里屋的木柜子里翻出存有10万元的银行卡,再提着早已备好的烟酒等礼品,去见未来的亲家。当了一辈子农民的他感觉自己像上了战场,“村里好多30好几的小子还‘打光棍’咧,这事今儿必须办成。”
老张着急儿子的婚事也是很多中国父母这些年的隐痛,因为他们都面临着一个同样的问题:儿子娶不着媳妇。“保守估计,中国未来30年将有大约3000万男人娶不到媳妇。”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口学会会长翟振武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为什么中国男性越来越多,女性越来越少?国务院1月25日印发的《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和国家卫生计生委2月6日印发的《“十三五”全国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给出了一致的回答:这都是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惹的祸。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它对社会稳定有何危害?政府将如何帮助这3000万光棍走进婚姻殿堂?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多名人口学、社会学专家。
3000万“剩男”从何而来
“我国已经历近30年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且持续攀升过程,如此累积的结果是,未来30年内,逐步进入适婚年龄的男性将比女性多出近3000万人,矛盾或将集中爆发。”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由于重男轻女观念的影响,中国男多女少的情况一直存在。没想到的是,最近几年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末,中国大陆男性人口70414万人,女性人口67048万人,男性比女性多出3366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5.02(以女性为100),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3.51。另据统计,“80后”非婚人口男女比例为 136比100,“70后”非婚人口男女比则高达206比100,男女比例严重失衡。
中国适婚人群为什么会出现异常的性别比失衡现象?“根本原因在于出生性别比的长期失衡,这已经成为一个相当严重的社会问题。”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口学会会长翟振武说。
出生人口性别比也叫婴儿性别比,正常情况下,每出生100个女孩,相应会出生103—107个男孩。由于男孩的死亡率高于女孩,到了婚育年龄,男女数量趋于均等。因此,联合国设定的正常值为103—107。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翟振武给出了两个原因:一是强烈的男孩偏好,特别是在农村地区,追求生男孩的观念一直存在。二是现代技术条件的发展,使得生男孩变得容易。他说,小型化、现代化的超声波检测技术,能够在女性怀孕14周到16周时检测出是男孩还是女孩。这使得很多想生男孩的家庭更容易实现愿望,如果检测出是女孩,很多家庭会选择让孕妇人工流产。
正是因为超声波技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后的发展,再加上传统的男孩偏好观念,造成了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程度高、持续时间长、波及人口多的现状。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最高时达到121.2,有些省份甚至达到了130。
“出生人口性别比过高,造成的一个最大的社会问题是‘剩男危机’或‘光棍危机’。”翟振武说,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每年持续出现全国范围的出生男婴数多于女婴数的情况,以此逐年累积,按照估算,未来30年内,逐步进入适婚年龄的男性将比女性多出近3000万人。另外,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广州领导的课题组向本报记者提供的预测数据,2020年,35岁至59岁的未婚男性在1500万左右,2050年接近3000万。
2010年,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在对全国28个省份共计369个行政村进行调查后,发布了《百村性别失衡与社会稳定调查技术报告》。报告预测,2013年后,中国每年适婚男性过剩人口在10%以上,平均每年约有120万男性找不到初婚对象。
“除非这些适婚男性都选择与比他们年龄大的女性结婚,否则,如果他们都在自己年龄段内及其以下的年龄段找对象,中国未来就会多出接近3000万‘剩男’来。”翟振武说,这还是以正常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为前提。如果今后出生人口性别比下降幅度缓慢,中国的“剩男”数量还会增加。
恋爱培训班导师浪迹告诉“学生们”一个概念,“女孩不是靠追来的,而是要有态度、有框架,吸引女生自觉来到自己身边”,“病了送药,饿了送饭,马不停蹄地一味对她好,你最后只能收获‘好人卡’”。
学制太长毕业太晚造成大量“剩男剩女”?昨日,记者从省政协获悉,省政协委员、广州军区总医院政委黄艳儒提交提案,认为整体学制太长导致学生毕业太晚,造成适应社会慢、婚育压力大等诸多不便。
越来越多的洋太太访谈录,勾画出洋太太心中中国男人的轮廓。难怪一些中国人,会因外国男人娶走了中国女人而愤愤不平,一定要看到中国男人也“娶回”个外国媳妇才觉得心理平衡了。
“剩男”的低薪比例明显较高,其中月薪低于2000元的“剩男”比例占30%,还有16%的“剩男”甚至没有收入。但“剩男”中也不乏高收入者,参与调查的男性中,月收入8000元以上的“剩男”占12%。
“剩男”的低薪比例明显较高,其中月薪低于2000元的“剩男”比例占30%,还有16%的“剩男”甚至没有收入。但“剩男”中也不乏高收入者,参与调查的男性中,月收入8000元以上的“剩男”占12%。
“剩男”的低薪比例明显较高,其中月薪低于2000元的“剩男”比例占30%,还有16%的“剩男”甚至没有收入。但“剩男”中也不乏高收入者,参与调查的男性中,月收入8000元以上的“剩男”占12%。
日前,世纪佳缘发布全国首个专门针对“剩男”人群的婚恋状况调研。尽管自身压力不大,但“剩男”们普遍认为来自家里亲戚朋友们的压力“山大”,遭遇逼婚的比例比“剩女”还要高。上海父母相对全国而言较为开明,23.8%的父母完全没有催促孩子结婚,该比例为全国最高。
春节过后,南京玄武湖内的相亲角再次热闹起来,数百位中老年家长自发来到这里,将子女的个人信息挂上“红绳”,为他们相亲征婚。
“没错,就是征婚!”8月22日一早,北京中关村广场出现一块3位男士的征婚广告牌,吸引了大批市民拍照。
“没错,就是征婚!”2012年08月22日一早,北京中关村广场出现一块3位男士的征婚广告牌,吸引了大批市民拍照。“我觉得广告上这3位还算不得高富帅,就算是高级屌丝吧。这征婚,也算是号召我们屌丝兄弟们在这情人节来一次逆袭吧!”
时长:26分04秒
根据报告,剩男主要为70后、80后,年龄处于28-39岁。调查显示,剩男中硕士及以上学历的达到37%,收入在15000元以上的占到29%。而剩女中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占到48%,收入在15000元以上的则占到36%。
根据报告,剩男主要为70后、80后,年龄处于28-39岁。调查显示,剩男中硕士及以上学历的达到37%,收入在15000元以上的占到29%。而剩女中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占到48%,收入在15000元以上的则占到36%。
三十岁的大龄“屌丝男”网上偶遇90后“白富美”,开始了一段浪漫情缘,这样的桥段你会信吗?洛阳市打工的吴某就信了,代价是被骗了2.5万元和一枚价值4913元的金戒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