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对话“小平南巡”记录者陈锡添:看河南发展能向深圳学什么

2017年02月24日19:32  来源:映象网

5034

  历史总是有相似之处,每个重要时间节点背后,都蕴藏着一段大历史。25年的岁月,曾经“南巡谈话”,奠定了鹏城的转折;当代河南调研,指明中原发展之路。

  25年前,陈锡添作为“小平南巡”的记录者,见证特区的历史一刻,一篇《东方风来满眼春》,成为新闻界在思想解放运动中的标志之作。

  25年后,已过古稀的陈锡添做客中原,了解中原的辉煌变迁,一场“跨时空”的对话,将深圳经验与河南发展并提串联。

  农历新年过后第一期《老杨会客厅》,陈锡添在郑州,掀开了25年前陪同“南巡”的历史,把话过往脚步,对比深圳与河南。通过一个个片段,用一场对话将过往浓缩,论道之中,探索中原的发展符号。

  忆“小平南巡”,它掀起改革开放新高潮

  1992年1月,邓小平同志到深圳“南巡谈话”,那些在汽车上、散步中、参观时吐露出的字字珠玑,之后通过一篇《东方风来满眼春》的通讯,传了出来。

  文章作者——陈锡添,真实记录“小平同志”在深圳视察时所做的重要谈话,引起海内外强烈反响,当时全球五大通讯社纷纷转载。

  “今年是‘小平南巡’25周年,25年前我有幸作为记者,随访‘小平南巡’全过程。当时见到刚下火车的他,就是一位非常普通的老人,穿着灰夹克,一脸笑容,和蔼可亲。但想象下他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所做的巨大贡献,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平凡与伟大集于一身。” 2月23日下午,原全球商报联盟主席、深圳特区报总编辑陈锡添,在《老杨会客厅》中,回顾25年前,他陪同“南巡”的点点滴滴。

  跟随邓小平“南巡”的每一个场合,陈锡添都尽量靠近、靠近、再靠近邓小平,为的是“听清楚言谈”,看清楚“音容笑貌”和“举手投足”。

  如今细想,陈锡添回忆当时的谈话,他总结核心就是:创新发展。“邓小平同志讲话里面到处充满了敢闯、改革、创新的激情,他说没有一种闯劲,没有改革创新的劲头,是走不出一条新路,创不出新的事业的。”

  再次打开历史记忆,陈锡添用“精彩、正确”总结“小平南巡”时一系列谈话。“‘小平南巡’后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陈锡添认为,“小平南巡”扭转了中国发展的航向,掀起了改革开放新的高潮。

  “深圳速度”到“中原崛起”,一种精神贯穿25

  从改革开放之初令世界惊叹的“深圳速度”;到如今全球一体化充满未来的“中原崛起”,历史总有相似之处。

  做客过河南16个地市的陈锡添,在谈话中做了一个有趣的对比,在他看来,25年前,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谈话”,和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南调研,是两个极为相似的重要节点。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河南要“打好四张牌”,与邓小平同志当时谈话的核心内容,也有相似之处。

  “‘小平南巡’深圳谈话,核心内容是创新、发展,而习总书记视察河南,提出河南要打好‘四张牌’,主要内容也是创新、发展。”陈锡添说,这种“创新”精神,从25年前的广东深圳,贯穿到了25年后的河南郑州。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新驱动发展、基础能力建设、新型城镇化“四张牌”,是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时提出的殷切期望和嘱托。

  “河南当前发展有四个短板,科技创新能力不够强,经济结构调整不到位,产业升级改造比较滞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想想四个短板,再想想打好‘四张牌’,是不是特别对症下药。”陈锡添认为,这与当年邓小平同志视察深圳一样,提出的具体要求都符合当下的实际。

  “快”但不盲目,从针对短板发力

  一直在深圳工作生活的陈锡添,见证了深圳变迁过程。当他总结这过程时,想起了记得当年“小平南巡”中的一个细节。

  “小平同志上船前,他走了一半突然回过头来,走到深圳市委书记面前讲了一句话,‘你们要搞快一点’。说完这句话,小平同志就上了船。”陈锡添说,当年“南巡”过程中的最后一句话,引领了“深圳速度”,让这座曾经的小城,亮相在世界舞台。

  “快”但不盲目,针对短板发力。联系到河南发展,陈锡添称,河南如今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综合实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稳坐在经济大省的平台上。

  河南是粮食大省、经济大省、工业大省、农业大省、人口大省,但把“大省”变为“强省”河南,还有哪些需要努力?

  陈锡添认为,一是科技创新力量不够强、经济结构调整不到位、产业升级改造比较滞后;二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而新型城镇化就是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一体化共同发展、区域协调,这就必须要创新驱动发展;产业结构不到位,产业的升级换代比较滞后,这就要必须产业改革。

  “这些短板正契合习总书记提到的‘四张牌’,符合河南实际,它的提出,指明河南今后应该如何发展,非常有针对性、指导性。”陈锡添说。

  深圳经验最值得学习的就是创新

  作为主持人,中国产业集聚研究专家杨建国向陈锡添发问,他说:“国家如今落户郑州的战略和平台非常多,叠加起来为郑州迈向国际城市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如今的郑州和深圳之间,在经济发展方面,还有很大差距,这些年来,深圳发展的优势是什么?哪些经验值得河南学习。”

  陈锡添认为,河南发展很快但是有不足的地方,这不足恰恰是深圳曾经有过的。

  “深圳原来只有2万人,现在是2000万人,深圳有一个口号:来了就是深圳人。这个城市是开放包容的。”陈锡添说。

  深圳的经验最值得学习的第一就是创新。

  “深圳很早就提出了‘深圳速度’,过去‘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闻名全国,曾经一时其每年年均GDP增速25%,创造了奇迹。但并不只有快,还有质量。2010年深圳又提出来‘质量是最重要的’口号。”陈锡添说,从速度到质量的跨越这本身就是创新。

  深圳创新的意识非常强,这是全国都知道的。

  其次优化产业结构,淘汰产能落后的产业。改革在“痛苦”中进行,陈锡添介绍,深圳“十二五”期间淘汰了1.7万家产能低的企业,2016年又淘汰了1400多家,从而大力培养高技术的企业。深圳2017年要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00家,到年底高新技术企业要达到2.3万家。

  “从无到有”的背后,这些要素从未改变

  辉煌在变革中熔铸,成就在艰难中彰显。“更快、更高、更强”,一种“运动精神”贯穿着25年来深圳的变化。从三十年前经济总量仅相当于香港的千分之二,到目前为香港的95%;从人均GDP是台湾的三分之一,到4年前就超越台湾;腾讯、华为、中兴等叫响国际的品牌,出自深圳,代表着“中国智造”;350多家上市公司聚集这里……深圳,这个只有全国约万分之二国土面积的城市,贡献着全国百分之八以上的增量收入。

  在陈锡添看来,改革开放之后,有些东西深圳一直没变,而“从无到有”的过程背后,一些经验至今,值得郑州学习吸取。

  譬如投入大量研发力量。陈锡添说:“抓工业设计,也就是产品的研发。深圳对工业设计投入非常大,现在建有五个国家级研发中心,集聚了一百家工业设计的机构。别只看到华为每年创造那么多利润,它背后对研发的投入,非常惊人。有舍才有得,深圳市每年都花大价钱支持企业研发,并不是都有回报,但坚持总有成效。”

  譬如汇聚人才。2017年深圳公布要引进一百个人才团队,还要引进两千个海外高层次的人才。深圳是创业之城,平均26个人就有一个公司。陈锡添介绍,大量吸引先进人才,才能搞好研发,做好产业结构。别仅看深圳房价这么高,能解决好人才落地后的生活等忧虑,政府这方面不遗余力,有着一套能“留人”的措施。

  譬如弥补教育短板。“如今河南与深圳面临着相同一项短板,那就是——教育。”陈锡添直言,深圳和河南目前都没有一个特别顶尖的大学。河南大学超过百年历史,但在全国的排位不算顶尖。

  “深圳教育基础比河南更差,但深圳舍得引进大学,这两三年全方位引进大学建立校区、分校,并吸引同样的师资。如今深圳签了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大等全国23所一流大学落户。”陈锡添认为,这方面的“深圳经验”也值得河南借鉴。

  发展才是硬道理,“不敢闯,不敢试怎么行?

  对照着谈话中陈锡添提到的短板,杨建国认为郑州的不足有三个方面:一是创新动力不足,二是人才匮乏,三是缺少世界级企业的配套设施。

  随着中原崛起脚步的前进,河南如今在创新、产业优化、人才、教育等方面正在赶进。杨建国介绍,如今河南尤其是郑州,也有叫响全球的企业。比如创新和产业优化方面,宇通客车在汽车制造业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传统制造业转型,其无人驾驶客车技术更开创了先例。

  “在河南的创新领域,豫商领袖陈泽民不得不提,他曾在53岁时做‘小球’——汤圆,到如今75岁再创业做‘大球’——地热能源,将把文化、旅游、扶贫制造成一个产业链,解决地热问题,解决能源污染问题。”杨建国说,这些代表企业和企业家,正在引领行业内的优化。

  陈锡添说,他能够明显感受到如今的“河南速度”,“我对郑州的迅速发展印象很深,我最早来郑州的时候,朋友带我看郑东新区沙盘,若干年后再来,郑东新区建成了,高楼林立,道路纵横。”他认为,中原经济区郑州就是中心,深圳高质量的发展做法,同样适合当下的河南。

  “我相信河南郑州将来也会有这样的成就,只要靠创新发展,打好‘四张牌’。”陈锡添用当年“小平南巡”时的原话来建言河南,他说,“发展才是硬道理……你不敢闯不敢试怎么行?”

  酣畅淋漓的对话,六个关键词的总结

  杨建国与陈锡添一场酣畅淋漓的对话,跨越了时空。回忆“南巡谈话”的同时,让与会者感受了“深圳速度”。而那种创新精神与经验,如今正显现在崛起的河南。

  在《老杨会客厅》最后的环节,杨建国用六个关键词总结了对话的精髓:

  第一,创新。不管是25年前小平在深圳,还是25年后习近平在河南,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创新的理念。

  第二,转型。河南打四张牌,必须要体制转型升级优化调整产业的结构。

  第三,差距。有差距就有商机,把短板找出来。

  第四,持续。一张蓝图绘到底,转型升级必须要持续。

  第五,合适。一定在合适的时段,学习现在的深圳经验。

  第六,改变。持续改变、坚持改变、有望改变。无论是深圳转型,还是河南转型,无论是25年前的深圳,和25年后的河南,在发展的路上是平行的。

文章关键词:陈锡添;深圳速度;小平南巡;小平同志;中原经济区 责编:李娅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港媒:深圳内地城市排名超越广州 直逼上海

    港媒称,“北上广深”内地传统的四大一线城市排名格局似乎已经悄然发生变化。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5月11日报道,有关中国内地城市的各种排行榜中,深圳超越广州的趋势已经渐渐形成,并且直逼上海。

  • 经典中国·辉煌30年:改革开放成就“深圳速度”

    深圳经济特区是邓小平同志亲自倡导设立的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深圳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起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逐步形成了领先全国的“深圳效益”。

  • 航空港启动八大园区建设

    34年前,深圳经济特区设立后,曾创下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0%的增速,被誉为“深圳速度”。蓝图规划:今年,将加快推进机场城际铁路、高铁南站、郑州地铁2号线建设,初步形成实验区的立体交通网络体系。

  • 6千万观众追主旋律大剧

    在21日下午召开的专家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认为,该剧之所以反响巨大、好评如潮,有三种力量是关键。

  • 2030年全面建成国家中心城市 郑州有了具体时间表

    在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喻新安看来,2020年,郑州基本确立国际枢纽地位的目标并不遥远。河南大学经济学院名誉院长、中原发展研究院院长耿明斋认为,这是沿袭了这么多年来,郑州乃至河南发展的定位。

  • 郑州将成为连接世界的枢纽

    昨日,本届投洽会的主论坛——中原开放发展论坛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如期开幕。

  • 履职商国是 尽责献良策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调研时指出,要重视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斗堡垒作用。科技投入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坚强的保障,最后恳请中央财政持续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科技创新的支持,继续加大对河南的支持,在资金、项目上给予倾斜。

  • 2017继续推动中部崛起 聚力“战略+”出彩大中原

    3月5日,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把“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列入了2017年重点工作之一,这让出席全国两会的驻豫人大代表和住豫政协委员深感振奋。国家战略规划和平台密集落地,河南迎来了国家战略叠加红利释放和收获期,这必将为河南带来更多利好政策,厚植更多发展优势。

  • 茅台集团“大佬”们调研首站选在河南

    茅台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李保芳,集团总法律顾问刘汉林,股份公司副总经理、销售公司董事长王崇琳,股份公司副总经理、酱香酒公司董事长李明灿,股份公司总经理助理、销售公司总经理马玉鹏等出席会议。

  • 荥阳:谋划确定117个重点建设项目

    中原经济区轨道交通装备造修基地项目建成投产,“荥阳造”首列地铁列车正式下线,荥阳产业集聚区晋升省二星级产业集聚区;大力推进49个安置房项目,完工192万平方米,回迁群众6500户、2.6万人……刚刚过去的2016年荥阳市狠抓项目建设,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取得了喜人成绩。

  • 新闻
  • 财经
  • 汽车
  • 体育
  • 娱乐
  • 健康
  • 科技

慢新闻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推荐视频

高考前"最后一课":我的故事都是关于你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