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3日紧急向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印发了关于寨卡病毒病诊疗方案的通知,敦促各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高度重视寨卡病毒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准备工作”,并点名“广东、海南、云南等重点省份要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及时、有效开展灭蚊工作,降低蚊媒疾病传播风险”。
相比1967年首次发现并于去年侵扰全球的埃博拉病毒,寨卡病毒在更早的1947年首次发现,但多年来仅在非洲和南亚地区发现过零散病例。这种病毒通过受感染的伊蚊叮咬传播到人,80%左右的寨卡病毒感染者会出现低烧、头痛、关节痛及皮疹等症状。2013年,法属波利尼西亚发生了首起寨卡病毒大型疫情,其中有73例感染者出现“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神经和自身免疫系统并发症。在报告的病例中,1/4发生呼吸肌无力,需要住院治疗,但大多数患者可以痊愈。
除了格林—巴利综合征,寨卡病毒也与新生儿小头症等出生畸形激增有着可疑的因果关系。过去5年,巴西年均报告小头症病例数仅163例,但2015年下半年至目前,巴西已报告近4200例小头症疑似病例。小头症会导致婴幼儿大脑发育障碍,给儿童、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寨卡病毒传播速度惊人,去年底世卫组织称有50万人患病,现在已达到百万。世卫组织预计今年还将有400万人感染寨卡病毒。
(记者 颜欢 俞懿春 环球时报记者 屠丽美 冯国川)
记者从省卫生计生委官方网站获悉,9月12日,河南确定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例。
昨天,记者从河南省卫生计生委官方网站获悉,9月12日,河南确定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例,目前,患者正在医院隔离治疗,病情平稳。9月12日,中国疾控中心复核检测患者标本寨卡病毒核酸阳性,省专家组根据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患者标本检测结果,确诊该病例为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昨日,国家卫计委发布通知,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在寨卡病毒疫情期间保持安全和充足的血液供应指南》要求,离开寨卡病毒流行区后2周内,有寨卡病毒感染症状消除后未满4周者、曾与寨卡病毒感染的男性或3个月内去过寨卡病毒流行区的男性发生性行为未满4周者等四种情况下暂时不能献血。
世界卫生组织16日说,在对抗寨卡病毒方面,各国的确需要考虑新方法,并表示看好辐射“绝育”和基因改造等“生物武器”来控制蚊子数量。
据英国路透社2月13日报道,哥伦比亚国家卫生研究所当地时间12日表示,该国5000多名孕妇感染了“寨卡”病毒,疫情将继续在美洲地区蔓延。
【环球网综合报道】据英国路透社1月31日消息,由于“寨卡”病毒在巴西孕妇中持续传播,本应为身怀六甲欢欣的准妈妈们如今却为即将出世的孩子寝食难安。在巴西贫困地区居民因买不起杀虫剂无力抵御蚊虫的叮咬,政府计划对低收入居民发放免费杀虫剂并借助军队的力量来消灭蚊虫。
我国发现一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我国发现一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