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2015首页公告活动区 > 正文

中原才子段海峰:左手文学,右手书法

2016年08月23日17:21  来源:映象网

5034

  跨界,跨出新境界——记作家、书法家段海峰

  和段海峰先生相识很早。那时,我刚走出大学校门,作为一位文学青年,在省作协的一次会议上认识了在省会一家杂志社任负责人的段海峰先生。段海峰先生成名很早,出版有九部文学作品集。涉足小说、散文、诗歌等多个文学种类。他的作品和他的性格一样,不落世俗,不阿谀奉承、不攀附权贵,一直为我所敬仰。

  二十多年来,我们交往益深,我对他有了更多的了解。很多人对段海峰先生的文学作品不陌生,但当人们知道他会玩魔术时,总会感到惊讶。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魔术师刘谦所表演的一些魔术,段海峰先生也会表演!其实,在作家圈内,段海峰是个玩跨界的人,不但会魔术,更是个书法家。

  在作家圈内,很多老作家、老编辑都知道段海峰的钢笔字写得好,因为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写稿子都是用带有格子的稿纸,把文章用钢笔工工整整地抄写在稿纸上,段海峰先生稿件上的钢笔字,堪称字帖,至今被一些编辑所收藏。两年前,一位著名作家,因为孙子钢笔字写得不好,专门找段海峰,让他写几页钢笔字,带回去给孙子当字帖。段海峰的书法和他的魔术一样,多年来深藏不露,源于他为人的谦虚与低调。

  段海峰先生出生于古城开封,孩提时耳濡目染,在稚嫩的心田上种下了热爱书法的种子。为此,他曾蘸水在地上练字,濡墨在旧报纸上挥毫。在学校时,书法教师黄新年成了他最早的启蒙者。黄老师为他绘声绘色地讲述了“墨池笔冢,颠张醉素”等很多古代书法家的故事。这些书法家成了他心目中的偶像。由于他勤学好问,深获老师嘉许,黄老师特意为他写出几十页大字范本,老师倾情传授的拳拳之心,殷殷深情为他注入了热爱书法的内在动力。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他又有缘结识了张海、唐玉润等书法家,深受他们的影响。上世纪九十年代,段海峰先生就曾经拿着自己的书法作品找启功、张中行、王世襄等大家求教,得到了老先生们的当面指导,让他受益很深。

  段海峰先生多年来潜心临写颜真卿的《多宝塔》、《勤礼碑》。颜体雄浑宽博、气度恢宏,端严庄重、气势磅礴、粗犷豪迈的笔势下,加上了一种结体形式上的严密约束和布局章法的严格规范,让他领略到盛唐神采飞扬的正大气象。他研习米芾,米芾藏、露、正、侧八面出锋,奇纵变幻,超逸清新,跌宕多姿。他对《苕溪诗卷》、《蜀素帖卷》研摩有得,心追神妙。他对二王书法更是痴迷,沉浸《兰亭序》中,迷不知其所之。《兰亭序》升华的自然之美,审美之情,深深打动着他的心。《兰亭序》静态姿容、动态风骨是那么和谐自然,不假修饰,冲融舒徐、不激不厉。字里行间汩汩流淌着那心手相应的“情”。点画结构中飞扬着“行”“留”的旋律,鲜明跳跃着流水般的节奏。彰显着作者明朗热烈、轻松欢快的情绪,折射出身入化境,任情不羁的人格光辉。这束震古烁今永远灿烂的书法之花,他多年临习,勤谨不怠,全文临摹百遍有余,大幅就达五十多遍,心追手摹,乐此不疲。可谓“书法千古事,甘苦寸心知”了。春华秋实,夏绿霜红,心血结晶,形之卷轴,辛勤耕耘,终有收获。近年来,段海峰先生多次参加书法展览,行书作品先后八次获奖。

  段海峰先生的书法作品,以行书为主,根植于传统的《多宝塔》、《勤礼碑》《蜀素帖》《苕溪帖》等经典,广泛汲取颜体之精髓,兼有米芾的古朴与厚重,恪守书法传统主流,他结合自己书写特点,形成了平和、简静、肃穆、恬淡的书家特征。他的书法作品,具有几个特点:一他的书法作品结字或大或小,或取纵势,或取横势,或者方或者圆,一行之内,虽字字险绝,却又和谐地统为一体。二是他的书法作品文字清晰,结构舒展,字体秀美飞动,左舒右展,充分展显了行书的成熟与自由的风格。三是书法作品浓与淡的变化、线条粗细的变化、节奏的变化都恰如其分。这一变化,充分体现了段海峰先生书法作品秀美与厚重的结合。形成笔画轨迹显著的粗细、转承变化,起、行、收用笔的三过程都有了明确的体现。

  读段海峰先生多彩绚烂的书法作品,我能领略到他潜心行书的生命体验,一幅幅精美的行书书法作品,美不胜收,千姿百态,蔚为壮观,一笔一画、一撇一捺都显示出不凡的功力。他在书法求索、创作之路上,对笔法、墨法、章法、字法,潜心思考。每有新作常悬于壁审视多日,探幽索微,不满意处,再求改进。多年前,一文友收藏有他书写的张继《枫桥夜泊》一幅,后来,他深感不满意,要求索回重写相赠,表明他不断超越自我的追求。段海峰还仰慕沙孟海先生书法,从中吸取艺术营养,所书追求雄强大气,结体密集,浑厚苍茫,下笔劲健爽利,朋友争相索要珍藏。

  近年来,段海峰的书法作品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喜爱,求他惠赐墨迹的友人络绎不绝,多家酒店、会所都挂有他的书法作品,他的一些书法作品时常被人悬挂在办公室、茶社、饭店。静观自得,如赏山水风景,顿生“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怡然心境。由于段海峰先生是作家的缘故吧,通观段海峰先生书法作品,大都充盈着书香。彰显出从容、轻松、流畅、遒劲、潇洒、灵动的形式美感。字型流畅秀逸、结构严谨缜密,笔墨洗炼疏朗。他所书许浑一诗,通篇线条纤瘦,清嘉劲健,润含春雨,干裂秋风,富有音乐节奏韵味。所书祖咏诗,四行二十字,结体秀美,行气疏朗,从容中求灵动,刚健中寓婀娜。所书“临流水犹听古乐,遇崇山若仰大贤”一联,如翠竹摇影,潇洒临风。所书“五湖寄迹陶公业,四海交游晏子风”一联,浑朴率真,豪气烈烈。

  新世纪初,著名诗人、书法家汪国真曾经到段海峰先生家做客,和段海峰先生一起研习书法,他对段海峰先生的书法作品十分欣赏,他说:“海峰的书法,和海峰的人一样,看似随意,一举一动,一笔一划都有章法。”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说:“海峰以前多次采访过我,他的文章有丰富的内涵,现在他在字里能把作家的内涵体现出来,有二王风骨,又有米字的神韵,这很了不起。”

  已故著名书法家唐玉润先生说:“段海峰是个作家,所以他的字带有明显的文人色彩,不张扬,不做作,在吸纳传统书法艺术精华的基础上,把自己的情感写进作品,这是难能可贵的。”

  “对艺术而言,真正的对手在于自己,只有不断否定自我,超越自我,才能有所进步,步入新境。”段海峰先生如是说。他把书法创作当作“正事”。这一点和很多人不一样,他们把书法当作闲事、余事。段海峰先生把勤习、创作书法视之为一种追求。他还热心助人,不但捐献数百幅书法作品用于灾区建设和失学儿童的资助,还把教授学生书法,当成重要工作。他带着少儿书法班,不辞辛劳地为孩子们上课,问其原因,段海峰先生说的话更让我敬仰:“书法是中国的文化符号,只有让孩子们传承下去,书法艺术才会发扬光大。 同时书法作品又是艺术作品,艺术作品必须有自己的风格,特别是书法作品,更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积淀的产物,作品成熟了,才能示于人。”

  也许因为他会表演魔术的缘故吧,有人说,段海峰先生的书法作品具有一种超出书法之外的魔力。有一次在交谈中,我曾经直言不讳地问他:“别人说你的书法有一种魔力,你怎么看?”他说:“其实每一件真正在书法作品,都有一种魔力,这种魔力在书法之外,如果一件书法作品没有魔力,只能算是一张字,而不是书法作品。”是呀,你看《兰亭序》《祭侄稿》《寒食帖》《赤壁赋》《洛神赋》哪一幅流传千古的书法作品,不都是具有极大的魔力吗?书法作品的魔力,正是催人奋进,使人进步,让人愉悦,直至达观通慧之艺术享受。(作者:孟彩虹)

文章关键词:段海峰;中原才子;文学;书法 责编:张静洁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500本书籍送给母校

    昨日,段海峰将500本书籍赠送给了母校——开封八中。段海峰原籍开封,现为河南省委直工委主管的《机关党建之窗》杂志主编。为了在学校倡导读书和文学创作之风,三年前,他在开封八中出资成立了“段海峰文学基金会”,并将自己所藏的3000多册文学书籍捐献出来,成立了“海风书屋”。如今,“海风书屋”已成为学生开拓视野、交流心得的园地。

  • 习近平忆与贾大山初见:像多年不见的朋友

    采访中,笔者曾多方考证,得到的事实是:当天晚饭后,习近平请李满天陪同,一起去寻访大山。近平请人挖掘整理,开辟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亲自审定纪念碑碑文……

  • 文学圣地——商丘

    商丘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曾经生长过文学的参天大树。在今天的作家论坛上,我只谈两个中国第一。

  • 世界读书日,让经典复苏

    鲁迅读书不但读选本,还参读作者传记、专集,以便了解其所处的时代和地位,由此深化对作品的理解。宝塔式读书法在读一本书时,把浏览和精读结合起来,在读的过程中选优汰劣,避免了平均用力,浪费不必要的阅读时间。

  • 张爱玲私人信件出版

    不久前,现年92岁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文学评论家夏志清推出了新书《张爱玲给我的信件》 ,书中收纳了张爱玲信件103封,堪称目前公之于世的张爱玲信件的集大成者。书信中也涉及到张爱玲晚年美国生活的诸多隐私,包括其遭遇的一些困窘和不堪,也一一呈现在读者眼前。

  • 跟季羡林品味生活禅

    读季先生的散文,是需要一点氛围的。通常是午后,我会请出那尊哥窑青瓷炉,先拭净三足两耳的简约炉身,再掰两星儿水沉投入,几缕淡烟袅袅腾起,继而满室清芬。再泡上一小团禅茶,翻开季先生的文字,读得几行,便觉诸种纷扰,犹如退潮一般,淡出意识的海岸,连时针的嘀嗒声,似乎也骤然停寂了下来。

  • 九种忧伤

    世俗庸常的失望,难以解释的不满,突如其来的悲怆,暴风雨般的渴望。它不被重视、它申诉无门、它在那里,建构与消解,挣扎或妥协,和解并收纳,鲁敏用八个故事解说忧伤。每个人都如同一枚玉器,带有忧伤的缺口,它不被重视,它申诉无门。它在那里。

  • 九种忧伤

    世俗庸常的失望,难以解释的不满,突如其来的悲怆,暴风雨般的渴望。它不被重视、它申诉无门、它在那里,建构与消解,挣扎或妥协,和解并收纳,鲁敏用八个故事解说忧伤。每个人都如同一枚玉器,带有忧伤的缺口,它不被重视,它申诉无门。它在那里。

  • 历史无声,予人安慰

    对民国、战争时期的文人心生羡慕,不仅他们生活的氛围、接受的教育,读的书和行的路都充满着艰难而曼妙的浪漫情怀,更沉迷于开放的意识形态,和时代漩涡中个人选择之迷离的伟岸。

  • 白鱼解字

    此书是诗人学者流沙河先生几十年对古汉字研究心法与见解的精粹之作,是其触摸中华文化之脉的巅峰之作。他在如数家珍地向读者阐释汉字的意趣的同时,也将《说文解字》的作者——东汉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在书中出现的错误于千年后校正。

  • 北京的腔调:有快感没敬畏

    “读这里我便原谅了赳赳先生的那种不遗余力的夸赞,那种示好似的夸赞,因为作文本来就是私人的,带有感情有何不可。赳赳对此总结精辟:“中国有素养的记者之中,作家型的从来不缺少,学者型的也比比皆是,至于装逼者,就更多了。

  • 第九届华语文学年度作家提名:齐邦媛

    《巨流河》2010年末在大陆出版以后便受到了热捧,对于这一类回忆录作品来说实属不易。

  • 第九届华语文学年度作家提名:齐邦媛

    《巨流河》2010年末在大陆出版以后便受到了热捧,对于这一类回忆录作品来说实属不易。

  • 逃离德黑兰

    本书是2013年奥斯卡获奖电影《逃离德黑兰》的原著,美国亚马逊网站排名第一的图书。电影的导演本 阿弗莱克称赞它是“一个伟大的故事”。这个真实的故事讲述了一个男人的勇气与责任,以及在绝境中看到希望的坚定信心。

  • 巨变

    波兰尼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和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他的这部著作的价值也是得到公认的。《巨变》(又名《大转型》)一书最初于1944年出版。在这部公认的伟大著作中,波兰尼的主要关切是:造成19世纪西方文明衰败的起因。波兰尼从社会经济史的角度勾勒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要求与民族国家内部社会福利的追求这两者之间的冲突。

  • 新闻
  • 财经
  • 汽车
  • 体育
  • 娱乐
  • 健康
  • 科技

慢新闻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推荐视频

高考前"最后一课":我的故事都是关于你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