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省内新闻 > 正文

起底信阳菜:信阳人好吃 其实是一部辛酸血泪史

2016年11月11日06:48  来源:映象网-东方今报

5034

  河南人说起吃的,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就是信阳。信阳人好吃,信阳菜好吃。勤劳的信阳人全国各地都能见到他们的身影,美味独特的信阳菜同样是遍地开花。信阳菜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 李诚

  说到吃的,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就是信阳。好吃不过信阳人,好吃不过信阳菜嘛!

  信阳菜是上天赐给信阳的珍贵礼物,它值得信阳人骄傲,也值得我们投入更多关注。信阳菜有着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大概从商周时期就有了。特别是在最近二十多年里,它更以独到的口味和特色大放异彩。

  作为信阳的名片,信阳毛尖已经泡到全国人民的杯子里,而信阳菜离走上全国人民的餐桌还有不小距离。它何时才能像川菜、重庆火锅那样风靡全国,成为另一道“信阳红”?

  商八珍体现了信阳菜的北方风味

  信阳菜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现在已经很难考证。从现在可靠的资料看,关于信阳菜的起源,清朝以前只是有少量的考古发现和民间传说,清朝以后才有少量的文字记载。

  但是1977年,河南省考古队在罗山县莽张乡考古时发现了商代墓葬,出土了大量的盛酒器具和畜禽玉雕。甚至有几个盛酒器具里还盛装着当时酿制的美酒。看官一定很好奇:酒后来去了哪里呢?抱歉,记者也不知道。不过听当地人说,出土的酒开封之后就不宜保存了,于是大家一商量,就一人一口给干了。据说那个香呀!

  专家认为,酒的出现,一方面说明当时的农业生产已经比较发达,粮食供应已经不是问题;另一方面说明,当时的人们对生活已经有了更高的精神追求。畜禽玉雕的出现则说明,当时已经有了养殖业。

  粮食、畜禽等食用原料以及酒的充分供应,加上大量陶制烹饪器具等的出现,说明信阳在商周时期,无论是饮食还是饮食文化,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准。特别是周八珍的出现,更是说明当时信阳菜已经具有鲜明的北方风味,至少在上层社会是这样的。

  《楚辞·招魂》中有一品可代表当时的名菜,郭沫若曾将其译成现代文: 家族相追随,饮食真讲究。

  大米、小米、新麦、黄粱般般有。 酸、甜、苦、辣,样样都可口。

  肥牛筋的清炖喷喷香是吴国的司厨做的酸辣汤。

  红烧甲鱼,叉烧羊羔拌甜酱。

  煮逃陟,烩水鸭,加点酸浆。

  卤鸡、焖龟,味大可清爽。

  油炙的面饼、米饼渍蜂糖。

  冰冻甜酒,满杯进口真清凉。

  为了解酒还有酸梅汤。

  回到老家来啊,不要在外游荡。

  鱼作为首席食材体现信阳菜南方菜特征

  到了战国时期,刚开始建立的楚国是很弱小的。但是它在建国后多次发动征讨南方各民族的战争,版图不断扩大,信阳此时成为楚国的重要地区。

  当时的楚国不仅强大,楚国的饮食文化也是天下无双,在这样的情形之下,信阳的饮食文化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以周八珍为代表的北方菜主导地位逐渐被以楚国菜为代表的南方菜取代,信阳菜和信阳饮食文化逐渐显现出不同于北方菜和北方饮食文化上的一些特征,从而形成了南北方风味并存的局面。

  下面这个故事也许可以从侧面说明这一点: 据说楚文王特别爱吃鱼,几乎每天都吃。有一天,楚文王在吃鱼时被鱼刺卡住了喉咙,非常生气,下令斩了厨师。一天,楚文王又想吃鱼,厨师们纷纷发抖,不敢做。这时,有个厨师想到一个办法,他将鱼头和鱼尾去掉,刮掉鱼鳞,剥去鱼皮,挑出鱼刺,把鱼肉剁成肉泥,做成鱼丸。这种鱼丸不仅美味,而且不用担心鱼刺卡喉,楚文王吃了非常高兴。于是,鱼丸在荆襄一带流传开来,并很快传到信阳。

  今天,对于好吃的信阳人来说,鱼是信阳食材中当之无愧的首席代表,而且鱼的吃法相当多样。其中,清炖南湾鱼头是一个典型代表。另外,还有很多用鱼做成的菜,比如炝锅鱼、香辣水煮鱼、酸菜鱼、桶鲜鱼、石锅鱼、面炕鱼,等等。

  信阳人好吃

  其实是一部辛酸血泪史 有人说信阳人是“最不河南的河南人”,因为信阳地理位置特殊,处于中国南北交接地带,自西向东的淮河以及南北走向的支流在这里形成纵横交错的水网。信阳的河流和池塘非常多,几乎每个自然村都有。源于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南方的水稻、北方的小麦都适宜在这里种植,是种植夏水稻的最北端,同时又是种植冬小麦的最南端,所以信阳有了“北国的江南、江南的北国”之称。

  从战略位置上说,从信阳出发,南下可以饮马长江,北上可以直取中原,并有绵延千里的大别上为依托。鱼米之乡的信阳不仅物产丰富,而且人口众多,谁占领了信阳,谁的粮食和兵员就有了保障,所以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虽然信阳遭到无数次劫掠,但一旦战争停止,“跑反”(信阳方言,逃亡的意思)的人又来到这里求生存,因为南方的蛮子再往北就很难吃到米,而北方的侉子再往南就很难吃到面了。

  好吃的信阳人

  成就了好吃的信阳菜 在缺吃少喝的年代,信阳人用最简单的食材都能做出美味的吃食。在物质极大丰富的现在,好吃的信阳人更是变着花样做一些好吃的。

  信阳人的主食是米饭,所以信阳人喜欢吃菜,一天三顿饭都要有菜,而且是炒菜不是凉菜。信阳人又非常热情,如果家里来了客人,更是变着花样做菜,什么炒、爆、熘、炸、煎、烧、焖、煨、炖、煮、蒸、卤、拌等,样样有,绝对是满满一桌菜。

  对自己对客人,信阳人在做菜上都是很大方的。而且不管是在民间还是官方,也一直在研究怎么吃,怎么把信阳菜做得更好,这是信阳独特的饮食文化。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好吃的信阳人成就了好吃的信阳菜。

文章关键词:信阳人;石锅鱼;信阳毛尖;起底;血泪史 责编:彭向华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信阳人的固执味道 正宗旱鹅块

    信阳人的固执味道 旱鹅块。信阳人做菜讲究,一定要用家乡的水和家乡的食材,如果您觉得这是矫情或者挑剔,倒不如说,这是对家乡味道的一种执着与坚守。

  • 信阳人过年串亲戚拜年礼节都有啥

    早在半个月前,各种腊味已经晾晒在家家户户的阳台上。莫说信阳人好吃,其实是信阳人注重过年:全家团聚,走亲访友,吃,只是一个承载物,一项重要的点缀。

  • 信阳人回乡见闻:河流逐渐消逝

    四年未归家,想不到,家乡在这四年里有了大变样,新修的水泥公路,到处耸立的楼房,停在路边的小轿车,悠闲的生活节奏,一切,都显示了村民生活的富足。然而家乡的小河也不是以前的小河了:河水干涸且臭味难闻、生活垃圾遍布河两岸、消失的石头、减少的河沙,仿若一个即将枯死的老人,没有灵性。

  • 《香香美食》-信阳人的腊味全家福

    时长:32分20秒

  • 徐政军:行医要讲人品

    打开放着绿色农合本的铁盒子,一堆几乎看不清字迹的简单欠条杂乱地堆放着。欠条没有统一的格式和纸张,有的是巴掌大的小纸条,有的是某某公司的信纸……欠条很少有完整的年、月、日,大多只有一个简单的名字。欠条上少则几块钱,多则几百块,累计起来有几万元的账本,是平桥区五里店办事处佛山村村医徐政军多年来积攒下来的,也是他当医生的见证。

  • 河南信阳人国外打工:税后年挣10万

      “钱挣不完,能吃上家里饭菜最难得”。何家冲,是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铁铺镇的一个行政村,位于豫鄂边界的大别山深处,面积约20平方公里,居民1200人左右,主要是何姓和王姓。

  • 河南信阳人国外打工:税后年挣10万

      “钱挣不完,能吃上家里饭菜最难得”。何家冲,是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铁铺镇的一个行政村,位于豫鄂边界的大别山深处,面积约20平方公里,居民1200人左右,主要是何姓和王姓。

  • 行文明之举 争做文明信阳人

    增强文明意识,提高自身素质”、“人人参与,为争创文明城市增光添彩”……自2015年我市创建国家文明城市以来,各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的文明创建活动在全市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作为担负着为全市60多万人生产、生活供水的城市窗口服务单位,市供水集团公司在创建活动中更是身先士卒,以为城市供好水、服务好为主旨,急用户所急、想用户所想,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难事、急事,处处弘扬、传播社会正能量,为提升城市创建工作发挥了积极的助推作用。2016年光荣地被授予省级文明单位称号。

  • 信阳打造“红廉”“茶廉”廉政教育品牌

    6月18日,河南省“走基层 扬清风”集中采访活动在信阳启动。由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形成的“红廉”文化,由千年茶乡挖掘出的“茶廉”文化,正在成为信阳廉政教育的品牌。在刚刚开馆的大别山红廉文化苑,气势雄浑、大气简约的大别山剪影背景,烘托出345幅山川风物、历史人物图景、3000年廉政名典,不少干部群众在这里参观浏览。

  • 云南旅行社拒接驻马店和信阳人 称捞不到油水

    导读 这两天,驻马店的方女士很郁闷,原本想着去云南旅游放松下心情,结果在旅行社报名时却因她是驻马店人遭到拒绝,这是咋回事呢?一些旅行社行业人士透露,云南拒绝接待特定地区的游客已存在多年,早已成为业内常态,因为,那些旅行社觉得从游客身上“捞不到油水”。

  • 大别山老区寻找“最美信阳人”

     大别山下老区情,谁是最美信阳人?眼下,这个话题不仅成为信阳人关注的热点,而且迅速引起关注信阳的人热议。

  • 信阳要求公务接待场合禁摆牌桌

    昨日,信阳市纪检部门一干部告诉记者,从现在起,全市各机关食堂等公务接待场合将撤掉牌桌,党员领导干部不得在上述场合参与打牌娱乐性活动。连日来,记者走访信阳各大机关食堂等多家公务接待场所发现,原来摆放醒目的牌桌已不知踪影。

  • 新闻
  • 财经
  • 汽车
  • 体育
  • 娱乐
  • 健康
  • 科技

慢新闻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推荐视频

高考前"最后一课":我的故事都是关于你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