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聚焦 > 正文

人大代表张倩红:提升国家创新力 重要因素是"人"

2016年03月08日06:54  来源:映象网-东方今报

5034

  3月7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河南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审查“十三五”规划。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大学副校长张倩红以人的因素为切入点,就如何提升国家创新力,提了三方面的建议。

  1.要认真研究国际标准 找到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

  “我们的各级政府、研发部门以及智库机构,要认真研究国际上关于创新性国家的指标体系以及评价标准。”她建议,首先了解创新型标准,然后找出我们的差距,虽然国际上关于创新竞争力的排名五花八门,但有些指标是恒定的。

  2.千方百计激发科研人员创造的积极性

  张倩红说,目前我们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是,国家对科研的投入越来越大,科研经费越来越多,但研发人员的积极性不高。

  究其原因,一是科研人员辛苦的付出和收获不成比例,二是报账系统太复杂太繁琐。

  “这一点,国家已经注意到了。2015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优化学术环境的指导意见》,提出要着力构建符合学术发展规律的科研环境,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克服科研管理中的繁文缛节。”张倩红说,希望这些意见能够很好地落实,只有落实了,让科研人员经济上有收获,精神上得到尊重,他们的积极性才能提高。

  三是在计划经济模式下形成的科研管理体制,使科研院所和科研人员缺乏应有的自主权。

  四是我们缺乏包容失败的体制因素与社会文化氛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得特别好,说要营造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这不光是对广大干部说的,不光是广大干部的心声,也是科研人员的心声。

  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落到实处 

  “要成为创新型国家,高校培养的人是否具有创新精神,是一个关键的因素。”她说,双创的大潮在高校反应非常强烈,为高校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但创新教育是永恒的,现在我们对大学生创业的期望值太高。

  2013年,我们大学生创业的比例是2.3%,比2012年和2011年,分别增长了0.3和0.7个百分点。客观地说,这个比例和西方相比还很低,但我们要从国情出发,要符合规律,慢慢培养学生自主创业。

  我们应该开拓学生的思维,养成他们勇于创新的企业家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让愿意创业、能创业的人有政策、有平台、有收获,营造一种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形成完备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而不是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搞一窝蜂创业,不仅仅是看今天有几个学生创业,明天有几个学生下海。

文章关键词:科研人员;创新力;创业教育;张倩红;十三五 责编:谢瑜瑶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郑州发布3季度用工情况 经管、科研人员等工种缺口大

    制造业吸纳就业占比下跌较大,建筑业、批发零售和房地产业吸纳就业比重小幅上升。企业紧缺的工种包括经营管理人员、科研人员和高级技工等,并且缺口幅度呈上升态势。

  • 河南鼓励科研人员离岗创业 出台新规保障权益

    今后,河南将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昨日,记者从省人社厅了解到,根据新规,离岗创业人员经原单位同意,可在3-5年内保留人事关系。

  • 映象网:国务院发话 河南7类人加工资

    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进一步稳定预期、优化环境,激发企业家创业热情,推动经济增长、就业增加、效益提升、职工增收实现良性互动。

  • 教育时评:“什么是论文”应成科研人员第一问

    近日,论文成为“金标尺”这一话题引发了笔者关注。虽然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论文指挥棒”“论文导向”的批评声一直不绝于耳,且每年两会期间都有代表委员对此积极建言献策。可时至今日,“论文指挥棒”依然大行其道,不禁令人咂舌。

  • 科研经费政策松绑详解:打酱油的钱可以买醋

    《意见》规定,加大对科研人员的激励力度,取消绩效支出比例限制。为加大对科研人员的激励力度,《意见》取消绩效支出比例限制,明确项目承担单位可以在核定的间接费用比例范围内统筹安排绩效支出,并与科研人员在项目工作中的实际贡献挂钩。

  • 巡视组打虎中科院:存在转移科研经费现象

    当学术界也和“打虎”、“整改”这些字眼挂钩的时候,知识分子一贯的斯文形象未免扫地尽失。针对中国科研领域效率低下、科研蛀虫比比皆是的现象,中国政府目前正在从两方面入手整治:科研经费改革,以及“打虎”。

  • 巡视组打虎中科院:存在虚假合同及转移科研经费现象

    当学术界也和“打虎”、“整改”这些字眼挂钩的时候,知识分子一贯的斯文形象未免扫地尽失。针对中国科研领域效率低下、科研蛀虫比比皆是的现象,中国政府目前正在从两方面入手整治:科研经费改革,以及“打虎”。

  • “单身基因”真的存在

    北京大学的科研人员发现一种“单身基因”,这种基因可以降低大脑中负责感觉良好的化学物质血清素的浓度,使人更容易神经质,出现抑郁,对亲密关系感到不自在。导致携带者的约会机会减少,或者恋情失败。via参考消息~不是因为长得丑?

  • 你为啥一直单身? “单身基因”真的存在

    北京大学的科研人员发现一种“单身基因”,这种基因可以降低大脑中负责感觉良好的化学物质血清素的浓度,使人更容易神经质,出现抑郁,对亲密关系感到不自在。导致携带者的约会机会减少,或者恋情失败。via参考消息~不是因为长得丑?

  • 美国科研人员:每天跑步5分钟 死亡风险降三成

    进一步研究发现,哪怕每天跑步仅5分钟,每周总跑步里程和时速均不到9.6公里,或者说每周只跑步一两次,也能降低死亡风险。令人惊讶的是,研究显示,每周跑步不到1个小时,与每周跑步超过3个小时,对降低死亡风险的益处大体相同。

  • 新闻
  • 财经
  • 汽车
  • 体育
  • 娱乐
  • 健康
  • 科技

慢新闻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推荐视频

高考前"最后一课":我的故事都是关于你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