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最高法报告解读 > 正文

让司法更加贴近人民群众

2016年03月14日11:08  来源:人民网

5034

  3月13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周强院长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了《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这是首席大法官代表最高人民法院向全国人大报告工作、接受人大监督的重要活动。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报告备受国内外瞩目,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报告的起草过程也成为许多人关心关注的问题。

  一、精益求精——报告前后修改30稿

  对人民法院而言,2015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人民法院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努力服务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这一年,人民法院受理和审结案件数量再创历史新高,审判执行工作经受住了重大考验;这一年,人民法院认真落实党中央部署,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这一年,人民法院进一步深化司法公开、加快信息化建设、推进阳光司法取得明显成效。

  如何全面总结过去一年工作,如何顺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期盼,谋划好新一年工作?对于最高人民法院来说,是一件大事。2015年10月,以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领导及院长办公室同志为主体的工作报告起草组成立,正式开始报告起草工作。这差不多是每年的惯例,但起草组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随着依法治国的全面推进,人民法院工作受到高度关注。

  最高人民法院周强院长对报告起草工作高度重视,亲自主持报告的起草和修改工作。在起草筹备阶段,周强院长即对工作报告的指导思想、总体框架、重点内容、写作文风等提出明确要求,强调报告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确立的新的发展理念和重大工作部署,把人民法院去年完成了哪些工作讲清楚;要交实底、出实招,如实把人民法院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好讲清楚;要回应社会关切,把人民法院如何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讲清楚。在征求意见阶段,周强院长对每一条反馈意见都高度重视,要求起草组认真研究吸收。在修改完善阶段,周强院长主持党组会专门研究讨论报告,并带领起草组反复研究、精益求精。春节期间,周强院长仍利用休息时间修改报告,节后上班第一天,即召集起草组研究修改报告,之后直到报告定稿,周强院长召集起草组研究报告数十次,提出许多新的思想观点和工作部署,从而确保了报告起草工作顺利开展。

  最高人民法院沈德咏常务副院长十分重视报告起草工作。2016年1月24日,在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上,沈德咏常务副院长要求各高院向人大报告工作之后,及时把各高院工作报告报送最高法院报告起草组,以便起草组及时了解各地情况。在报告修改完善阶段,沈德咏常务副院长利用一天时间,召集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与起草组一起逐字逐句讨论修改报告。

  其他院领导也非常重视报告的起草工作,提出许多修改意见。一些院领导多次对报告提出修改意见,逐字修改,详细批注。

  按照周强院长要求,为确保圆满完成报告起草任务,在筹备阶段,起草组制定了报告起草工作方案和工作台账,严格按照方案有序开展工作。起草组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政法工作会议文件,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一系列会议精神和部署,着手起草工作。为确保报告总结工作全面详实,起草组前期广泛收集资料,梳理了最高人民法院2015年开展重要会议活动、制定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发布指导性案例和典型案例的情况,汇总了最高人民法院各部门提供的2015年工作总结材料。同时,起草组深入北京、陕西等多个省、区、市法院进行调研,了解各级法院的工作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在全国各高级人民法院报送的工作总结和信息简报中挖掘有价值的素材。在此基础上,经过深入研究论证,科学谋篇布局,根据各方意见对报告反复推敲打磨,不断修改润色,经过30次修改,报告方才定稿。这30次修改是起草组呈报至院主要领导的次数,起草组内部反复打磨次数至少要多2倍。这是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修改次数最多的一次。

  几个月来,随着一次次讨论、一次次修改,工作报告逐渐呈现出一些鲜明的特点:

  ——司法为民根本宗旨贯穿全文。全面实施立案登记制改革部分明确提出“把方便带给群众、把困难留在法院”,推进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部分提出“让人民参与司法,让人民监督司法”,2016年工作安排部分要求“坚持以人民呼声为第一信号”,这些表述突出体现了司法为民根本宗旨。

  ——充分体现“狠抓落实”的精神。过去一年,人民法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政法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决议,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起草组始终将“狠抓落实”的精神贯穿报告起草全过程,报告最后一段明确提出“攻坚克难,埋头苦干,狠抓落实”,要求全国法院切实抓好各项部署的落实。

  ——既客观总结成绩,又坦诚指出问题。关于人民法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报告坚持“不回避、不遮掩”,如实归纳总结,提出的六个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是人民群众非常关心的,也是人民法院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解决的重点问题。

  ——体现人民法院的历史担当。在部署司法体制改革工作时,报告写出“勇于担当,事不避难”。在部署执行工作时,周强院长主持专题会议认真研究后决定“向执行难全面宣战”,明确提出“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破除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藩篱”,彰显首席大法官的魄力、胆识和担当。

  二、汇聚民智——从569条意见中吸收132条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虽然只有18页,9900余字,但反映的是全国法院一年来的工作,内容涉及立案、审判、执行以及司法改革、队伍建设等诸多方面,可谓“简约而不简单”。因此,充分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广泛汇聚民智民意,成为报告起草工作必不可少的环节。

  1月底至2月底,报告分别征求了有关领导、部分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特邀咨询员、各高院院长、机关各部门的意见。到两会召开前夕,起草组共收到569条意见,经过汇总梳理和认真研究后,采纳了132条。

  起草组根据征求意见中有关方面领导及各高院反馈的意见,对各地的重点和亮点工作进行了精细化的梳理,力求把各地法院一年来最突出的工作写入报告,回应地方代表关切。比如,一些法院审理了一批大案要案和典型案例,如周永康受贿、滥用职权、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案,全国首例“斑马线罚款案”等;一些法院在审判执行工作中积累了好经验、好做法,比如四川眉山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经验、河南维护农民工权益经验、安徽诉讼服务经验、陕西富县“群众说事、法官说法”经验、涉军维权“鄂豫皖模式”等;一些法院积极参与司法改革试点,如第一、第二批司法体制改革试点、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审执分离改革试点等,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等等。

  再比如,有同志建议,报告加上推动用法治办法化解产能过剩,也有同志建议增加司法更好服务国家开放发展战略内容,这些意见充分体现了当前党和国家的施政理念,而且契合人民法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要求,报告充分吸收了这些意见。有同志提出,希望在维护妇女、儿童、老人合法权益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这一意见反映了群众呼声,也是人民法院长期以来的重点工作,因此,对于这一内容,报告着墨很多。刑事审判工作部分专列一段介绍严惩侵犯妇女儿童权益犯罪的情况,民事审判工作部分介绍了多地法院保护妇女儿童人身安全的司法实践,接受监督工作部分提到了根据代表建议加大对家庭暴力犯罪惩治力度,2016年工作安排部分明确提出依法审理涉及老年人、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等案件,积极开展家事审判改革试点工作。在报告有限的篇幅内,4次提到同一事项,并不多见,这是报告对于“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最好诠释。

  三、突出重点——报告36处提到“改革”一词

  将2015年人民法院推进司法改革情况作为报告中一个独立的部分,是这次工作报告的一个重大体例创新。2015年是人民法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部署,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一年。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最高人民法院和地方各级法院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推动出台了一系列具有基础性、标志性、引领性的改革举措,改革共识不断凝聚,改革成效逐步显现。

  为全面反映2015年人民法院深化司法改革情况,根据各方面的意见建议,报告一改以往“上一年主要工作”+“下一步工作安排”的“两段式”结构,采用全新的框架体例,分为三大部分,即“2015年依法履职情况”、“2015年深化司法改革情况”和“2016年工作安排”。 其中,“2015年深化司法改革情况”首先概括性汇报推进中央部署的重大改革试点、落实人民法院65项改革举措情况,并在附件中详细介绍了进展,之后重点报告了“十大改革”,具体包括:全面实施立案登记制改革、推进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建设、推进跨行政区划法院建设、推进知识产权法院建设、推进司法责任制改革、深化执行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法律统一适用机制、推进人员分类管理改革、推进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深化司法公开等。这些内容全景式展现了2015年人民法院推进司法改革情况,多角度回应了社会各界对司法改革的关心关切。

  报告定稿后,全文共计36次提到“改革”。

  四、回应关切——全篇涵盖44个方面的工作

  今年的报告信息量很大,全篇用44个段落和110组数据介绍了人民法院不同方面的工作,既有成绩总结和问题分析,又有下一步工作安排,全面反映了人民法院在审判执行、司法改革、队伍建设等方面的重点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原有21页11500余字,后来修改时,起草组本着突出重点、简明扼要、言简意赅的原则,认真落实“短、实、新”要求,大幅精简字数,把报告压缩到了1万字以内。起草组把部分亮点工作的细节内容从正文移出,放到附件中,充分发挥附件“讲好中国法治故事”的优势。比如法治宣传工作,征求意见稿原有近300字的内容,定稿压缩到了一句话,而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手机APP、手机电视、英文网站、《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法治天下》栏目等内容则在附件中详细介绍。附件在去年报告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对39个用语进行说明,使用14张图表立体展示人民法院审判执行、司法改革和纪检监察工作情况,同时适应“互联网+”时代要求,8处使用二维码,首次链接微视频(无声版)和H5动图(无声版),使报告“动”起来,变得可视化,努力增强报告的感染力、吸引力和亲和力,既方便代表委员审议讨论工作报告,又体现人性化,以“无声版”的视频和动图全景呈现人民法院工作。

  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是最高人民法院贯彻落实宪法法律规定、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的重要体现,报告的起草必须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关切和期待来展开。在回应社会关切方面,报告有很多内容值得关注,这里撷取5个关键词进行解读。

  ——关键词之一:立案登记制

  根据中央决定,人民法院自2015年5月1日起全面实施立案登记制,变审查立案为登记立案。最高人民法院下发《关于人民法院推行立案登记制改革的意见》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登记立案若干问题的规定》,切实保障当事人诉权。对依法应当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当场登记立案率达到95%,基本解决立案难问题,为人民群众依法维护自身权益敞开大门。同时,人民法院加强立案监督,杜绝有案不立、拖延立案、年底不收案等现象。依法制裁违法滥诉、虚假诉讼,维护正常诉讼秩序。立案登记制的全面实行,充分体现了人民法院“把方便带给群众、把困难留在法院”的精神,让“立案难”这一历史问题真正成为了历史。

  ——关键词之二:让司法更加贴近人民群众

  2015年3月《今日说法·小撒探会》采访周强院长时,主持人撒贝宁请首席大法官周强说出自己2015年的期待,周强院长提笔写下:“让司法更加阳光,让司法更加贴近人民群众。”一年来,全国各级法院通过不断深化司法改革、推进司法公开、提高司法服务水平,让司法更加贴近人民群众。推广安徽法院诉讼服务经验,加快推进诉讼服务大厅、诉讼服务网、12368诉讼服务热线“三位一体”的诉讼服务中心建设,为当事人提供线上线下、方便快捷的诉讼服务。推行网上立案、巡回立案,加强人民法庭工作,到边远、高寒地区开展巡回审判,打通司法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推广四川法院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经验,坚持调解先行,完善诉调对接,支持相关组织开展医疗卫生、交通事故等专业调解。各级法院以调解方式处理案件498.1万件。报告7处提及“律师”,强调要建立律师服务平台,完善网上立案、查询等功能,方便律师参与诉讼。这次把“让司法更加贴近人民群众”写进报告,既是对人民法院一年来工作的肯定,也是对下一步工作的具体要求。人民法院将始终坚持让司法更加贴近人民群众,深入践行司法为民根本宗旨,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利的司法服务,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关键词之三:解决执行难

  “执行难”是指由于被执行人隐匿转移财产、有关方面拒不协助执行、执行机制不顺畅、执行人员拖延执行等原因,导致案件无法执行的情况。近年来,人民法院大力推进执行信息化,推动建立覆盖全国范围以及各种财产形式的执行查控体系,联合有关单位打出“组合拳”,对失信被执行人(俗称“老赖”)进行联合信用惩戒,实现了对被执行人存款、车辆、船舶、工商登记、证券等信息的查控。截至今年2月,各级法院采取信用惩戒措施467万人次,将338.5万名被执行人纳入失信名单公开曝光,35.9万人慑于信用惩戒主动履行义务。人民法院坚决维护司法权威,敢于碰硬,对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不论是什么人,坚决依法制裁,对1.4万人决定司法拘留,对1145人给予刑事处罚。尽管如此,执行难问题仍然存在,当前在一些地方还比较突出。因此,在2016年工作安排部分,报告提出,坚持以人民呼声为第一信号,向执行难全面宣战,深化执行体制改革,提高执行信息化水平,规范执行行为,穷尽执行措施,加强信用惩戒,让失信被执行人寸步难行、无处逃遁,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破除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藩篱。

  ——关键词之四:美丽中国

  近年来,人民法院把保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摆在突出重要位置。从严惩治污染环境犯罪,审结污染环境、破坏资源等犯罪案件1.9万件,同比上升18.8%。发布审理环境侵权案件司法解释,各级法院审结涉环保民事案件7.8万件,着力服务保障绿色发展。江苏等地法院试行“劳役代偿”、“异地补植”等责任承担方式,增强环境资源案件审判效果。加强环境公益诉讼工作,福建法院审结新环保法施行后首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在今后的工作中,人民法院将进一步健全环境资源司法制度,依法审理公益诉讼案件,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关键词之五:智慧法院

  信息化是人民法院一场深刻的变革。近年来,人民法院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司法公开,让诚实守信行为受到褒奖,让各种违法犯罪在阳光下现形,让暗箱操作没有空间,让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大力实施“天平工程”,实现3512个法院专网全连通、数据全覆盖。建成1.8万个科技法庭,把案件审判过程纳入信息化管理。建成人民法院数据集中管理平台,实时统计、实时更新、动态管理。深入推进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三大公开平台建设,实现全国法院全覆盖、各项工作全覆盖、人员岗位全覆盖。报告提出“加快建设‘智慧法院’”,这是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的方向和目标。智慧法院即以确保司法公正高效、提升司法公信力为目标,充分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促进审判体系与审判能力现代化,实现人民法院高度智能化的运行与管理。智慧法院面向法官、当事人及社会各界提供全方位智能服务,实现审判执行工作全网络办理和全流程公开,充分挖掘利用古今中外海量司法案例资源,探寻新形势下司法规律,提高司法预测预判、应急响应等能力,为类案同判和量刑规范化提供支持,为创新社会治理提供决策参考。

  友好提示:本文为“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中央厨房)出品,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谢谢合作!

文章关键词:群众利益无小事;司法改革;人民群众;司法拘留;环境公益 责编:安文靖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新华时评:严查群众身边的腐败要一竿子插到底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近日刊文指出,“反腐不能像深深的海洋,上面九级风浪,下面却纹丝不动。反腐倡廉要一竿子插到底,把祛除群众身边的腐败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狠抓落实,真正把从严治党落到基层实处。

  • 濮阳市召开减灾救灾工作会议暨业务培训班

    元月28日至29日,濮阳市召开全市减灾救灾工作会议暨业务培训班。通过培训,提高了基层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强化了责任意识,使他们树立了“群众利益无小事,救灾工作无小事”的工作理念,以良好的工作作风做好减灾救灾各项工作。

  • 向一心为民的老典型致敬

    追寻先进模范谱写的精神画卷,弘扬“老典型们”的社会正能量。由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民生频道、政法频道、公共频道、新农村频道,东方今报和《首播》杂志等组成的联合采访团,打响集中采访“践行群众路线的重大典型史来贺与吴金印”的战役,25名全媒体记者将深入两人的工作地,还原一心为民的“老典型”的人生轨迹。

  • 95年来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毛泽东还把党的群众路线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有机统一起来,深刻阐述了群众路线的哲学思想基础,表明党的群众路线在此时已经形成。

  • 《群众路线大讲谈》第38期节目台本

    7月8日22:04,河南电视台卫星频道播出《群众路线大讲谈》第三十八期节目,东方今报今日摘要刊发播出台本,以飨读者。

  • 用真情架起"连心桥" 封丘县居厢乡信访办主任闫春军

    走进封丘县居厢乡信访办公室,翻开办公桌上的一个来访登记本,记者看到扉页上有这样一行字:“群众利益无小事,百姓诉求大如天。34岁的闫春军刚到信访办时,就遇到不少情绪激动的上访群众,他们的诉求多样,春军顿感肩上担子沉重。

  • 河南日报:再接再厉跑好教育实践活动“接力赛”

    从去年7月份开始,我省开展第一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聚焦“四风”、改进作风,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和好评。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作为民务实清廉表率,河南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红红火火、有声有色。

  • 《基层党组织书记理论知识读本》

    中央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组织编写了“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教材”首批四本教材,即《基层党组织书记理论知识读本》《基层党组织书记案例选编(农村版)》《基层党组织书记案例选编(社区版)》《基层党组织书记工作实务》。

  • 开列“打虎拍蝇”成绩单

    最高人民法院报告指出,充分发挥刑事审判在惩治腐败中的职能作用,加大对贪污贿赂等犯罪的打击力度,审结国家工作人员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犯罪案件2.9万件,判处罪犯3.1万人。最高人民法院刑二庭庭长裴显鼎透露,最高人民法院对90%以上的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职务犯罪案件以及关联案件指定到了被告人任职地以外的省份异地审判。

  • 解读两高报告:开列“打虎拍蝇”成绩单

    最高人民法院报告指出,充分发挥刑事审判在惩治腐败中的职能作用,加大对贪污贿赂等犯罪的打击力度,审结国家工作人员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犯罪案件2.9万件,判处罪犯3.1万人。最高人民法院刑二庭庭长裴显鼎透露,最高人民法院对90%以上的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职务犯罪案件以及关联案件指定到了被告人任职地以外的省份异地审判。

  • 守护社区的“老妈妈”走上《中国感动》

    这些老妈妈自发组织起来,经常免费为大家缝补衣服、理发,为孤寡老人整理屋子、拆洗被褥等等。今日21:54,河南卫视《中国感动》主持人赵忠祥和李琳邀请嘉宾周树枝和她的服务队成员,带您一起走进“党员老妈妈服务队”的故事。

  • 守护社区的“老妈妈”走上《中国感动》

    这些老妈妈自发组织起来,经常免费为大家缝补衣服、理发,为孤寡老人整理屋子、拆洗被褥等等。今日21:54,河南卫视《中国感动》主持人赵忠祥和李琳邀请嘉宾周树枝和她的服务队成员,带您一起走进“党员老妈妈服务队”的故事。

  • 市委回应"摔婴事件":对包庇人员不迁就

    林州市“民警摔婴”事件经媒体披露后,安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在先期安排专案组调查处理的基础上,8月18日上午,专门召开市委常委会,要求全面调查,依法依纪严肃处理“摔婴事件”责任人。

  • 新闻
  • 财经
  • 汽车
  • 体育
  • 娱乐
  • 健康
  • 科技

慢新闻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推荐视频

高考前"最后一课":我的故事都是关于你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