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民族脊梁 > 正文

张秉贵:心中“一团火”,温暖万人心

2016年06月26日16:21  来源:新华社

5034

  新华社北京6月25日电 题:张秉贵:心中“一团火”,温暖万人心

  新华社记者李萌

  仲夏的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一层,张秉贵纪念馆中,一尊半身雕像安放在展厅一侧,玻璃柜里陈列的工作服、笔记本,墙上的一幅幅老照片,都在默默诉说着张秉贵平凡而又光荣的一生。

  心中“一团火”,温暖万人心。全国劳动模范张秉贵已离开我们多年,但他的精神依然闪耀着,在新的时代愈发明亮。

  1918年,张秉贵出生在北京一个贫寒家庭,10岁就开始打工谋生,在毛毯厂、纺织厂当过学徒,17岁又到北京东单一家小有名气的杂货商店“德昌厚”做了学徒。

  “旧社会做学徒就跟卖身一样,没有自由和尊严。3年学徒不仅没有工钱,挨打、挨骂更是家常便饭。”张秉贵的儿子张朝和说,抗日战争期间,有一次父亲在店里赶上日本兵买汽油,加完油不给钱就走了。最后还被掌柜记在账上,让父亲赔钱,受尽盘剥。

  经历过苦难,新中国的成立让张秉贵感受到了新的希望。他积极参加工会组织,帮助店员维护权利,宣传新思想、新理念。1955年,被誉为“新中国第一店”的北京百货大楼在王府井开业,已经36岁的张秉贵由于有丰富的经验被破格录取,从此开启了30多年的柜台生涯。

  在纪念馆墙上的一张黑白照片里,张秉贵站在柜台后,身穿笔挺的工作服,手中抓着一把糖果悬在空中,微笑着看着顾客,眼睛里充满了热情。张朝和指着照片说:“父亲很简朴,但衣服、头发都会打理得整整齐齐。有一次和同学偷偷跑到柜台来看他卖货,他就像照片里这样,被顾客围在中间,真的就像‘一团火’一样温暖。”

  1957年,张秉贵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1958年3月4日,他的入党申请获得批准。这一天,他在笔记本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永远向前,做名副其实的先进分子!”

  在那个物资紧缺的年代,王府井百货大楼每天都要接待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顾客,糖果柜台前经常排起长队。为了缩短顾客等待的时间,张秉贵反复研究售货的各个环节,钻研改进售货技巧,练就称重“一抓准”、算账“一口清”的绝活。

  为了让顾客在等待时不急躁,他还仔细研究总结顾客心理,发明了“接一、问二、联三”的售货方法。在热情接待第一位顾客时,不但与第二位顾客打招呼问好,还用微笑及眼神同第三位顾客沟通联系,使排队的顾客感受到售货员服务的热情。

  从接待顾客的语言、眼神、表情,到取货、称重、包装的动作姿态,张秉贵不断钻研改进每一个细节,将旁人眼中简单的售货升华成为一门服务的艺术。许多人慕名而来,只为一睹张秉贵售货。

  一位顾客曾送给张秉贵一首诗,里面写道:“首都春浓任君游,柜台送暖遍神州;燕京八景添一景,秉贵售货领风流”。凭借优质服务和精湛的售货技艺,张秉贵柜台服务被人们誉为“燕京第九景”。

  如今,张秉贵离开我们已将近30年,但他那真挚的微笑似乎并未远去。今年68岁的李存福仍时不时到百货大楼转一转,他说:“小时候最喜欢到这里玩儿,那时候张秉贵的柜台是最热闹的。他那个精气神儿和热情劲儿,看着都是享受。”

  从1955年站上柜台到1987年因癌症去世,张秉贵先后担任中共十一大代表、第五届和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等职务,1978年被北京市授予特级售货员称号,197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7年又被授予“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30多年时间里,张秉贵接待顾客近400万人次,没有跟顾客红过一次脸,吵过一次嘴,没有怠慢过任何一个人,始终像“一团火”一样温暖着每一个顾客。

  1988年,张秉贵逝世一周年之际,北京市百货大楼门前举行了张秉贵铜像落成揭幕仪式。黑色大理石基座的正面镌刻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题写的镏金大字:“一团火”精神,光耀神州。

  这份精神的背后,是张秉贵对党和人民深深的热爱,是对国家和民族进步的期盼。在张秉贵纪念馆的一个玻璃柜中,摆放着一本《张秉贵柜台服务艺术》,这是张秉贵对自己多年柜台服务经验的总结。在书的开头,他这样写道:“我站柜台的经验,不是我个人的,是党培养教育的结果,是一种社会财富,应该把它奉献给党,奉献给祖国的四化建设。”

  “我的父亲是从旧社会走过来的,他能深刻体会到新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幸福,这激发了他内心无限的热情。”1999年,张朝和站上以他父亲名字命名的柜台,一直工作至今。今年57岁的张朝和说,父亲选择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百货大楼售货员这个平凡的岗位,用全部的热情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仰,我们为他感到骄傲。

  “王府井百货每一家新的分店开业,最为隆重的仪式就是由集团领导将象征‘一团火’精神的服务火炬交给当地管理团队,从第一家分店开业到现在从未间断。”王府井百货集团宣传部长张劲松表示,虽然时代在不断进步,商品和服务方式也在更新,但那份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的精神,一直传承至今,张秉贵的“一团火”精神从未熄灭,如今愈发明亮。

文章关键词:共产党95周年;劳模;张秉贵 责编:彭向华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人社部简化劳模评选程序

    针对近日有媒体反映劳模评选盖章多问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昨天表示,我国劳模评选将简化程序强化监督,今后推荐企业负责人为全国劳模将简化程序,取消不必要的部门盖章,将8个章减少为1个章。

  • 人社部简化劳模评选程序

    人社部表示,我国劳模评选将简化程序,劳模盖章由8个减为1个。

  • 人社部简化劳模评选程序

    针对近日有媒体反映劳模评选盖章多问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昨天表示,我国劳模评选将简化程序强化监督,今后推荐企业负责人为全国劳模将简化程序,取消不必要的部门盖章,将8个章减少为1个章。

  • 上海市女劳模因受贿被起诉 事发后一夜白头

    曾为“上海市劳动模范”、女性先进人物的袁某,向来意气风发、充满自信。单位里一帮跟着她干活的下属,谁也没想到,她会因巨额受贿被检察机关起诉。

  • 郑州举办“健康情·互助爱”关爱劳模送健康活动

    4月29日,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郑州办事处针对广大劳模先进人物开展了“健康情·互助爱”关爱劳模送健康活动。这次活动的慰问对象是获得郑州市级以上劳动模范和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的互助会会员,据统计,将有956名会员得到台由互助会送去的健康慰问品血压仪。

  • 揭秘:18个候选全国劳模被连夜撤销 17人系企业负责人

    昨天,因为七常委的出席,中央以36年来最高规格表彰了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时隔36年,中央再次高规格纪念表彰劳模精神,期望在全社会重树“劳动最光荣”的理念,可谓是对价值观的一种回归。

  • 揭秘:18个候选全国劳模被连夜撤销 17人系企业负责人

    高荣誉,就要经得起推敲和检验。

  • 媒体揭秘:18个被连夜撤销的“全国劳模”

    昨天,因为七常委的出席,中央以36年来最高规格表彰了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时隔36年,中央再次高规格纪念表彰劳模精神,期望在全社会重树“劳动最光荣”的理念,可谓是对价值观的一种回归。

  • “五一”庆祝表彰大会38个代表团全部抵京

    4月27日晚上,在陕西代表团驻地,周红亮、雷温芳、贺兴文、裴小静、李成岗(从左至右)五位劳模在一起欣赏印有特邀劳模代表窦铁成(右一)的画册。本报记者 杨登峰 摄  27日8时许,随着广东省代表团抵达驻地,参加2015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的38个代表团全部抵京,大会各项准备工作就绪。

  • 网言众议:劳动者才是实现梦想的“真英雄”

    4月28日,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时隔36年,我国以最高规格表彰劳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那看得见的“桅杆尖头”的梦想,依然需要全体劳动者的创造去实现。

  • 新华网评:如此高规格表彰劳模,有何深意?

    4月28日,2015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这样的高规格,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劳模和劳模精神的最高礼遇。

  • 郑州举办首场劳模先进事迹报告会 “最美车长”亮相

    9月29日下午,郑州市首场劳动模范先进事迹报告会在郑州举行,郑州市总工会机关全体人员参加了报告会。当天登台宣讲的劳动模范,有“环卫明星”,有“最美车长”,有“行业标兵”,有“技术能手”,有“保洁公主”。

  • 李甘林:劳动模范不一定必须带病工作

    这个“五一”节前后,全国劳动模范、宁波港机修班班长胡耀华说,时代在变,劳模精神也在变。“我个人觉得,新时代的劳模,不一定说要没日没夜地工作,更不要带病工作,而是要更加注重创新。

  • 弘扬劳模精神 多家企业踊跃献爱心

    映象网讯(记者 卢攀登)“寻访百名共和国劳模,弘扬传承劳模精神,积极为中原梦建设做贡献。”自映象网携手河南省总工会、郑州市总工会、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频道、河南电视台民生频道、东方今报等联合推出五一劳动节特别策划——“寻访百名共和国劳模”活动后,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人们纷纷热议劳模和劳模精神。

  • 映象网“寻访百名共和国劳模”活动各方反响强烈

    映象网讯(记者 卢攀登)连日来,映象网五一特别策划——“寻访百名共和国劳模”活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网友、一线工人、离退休老干部、爱心企业家等纷纷加入到活动的行列中来。截止记者发稿,共计报名的各级劳模160余名,接受采访劳模100余名,网友通过映象网与劳模留言3000余条,在社会上形成了强烈的反响。

  • 新闻
  • 财经
  • 汽车
  • 体育
  • 娱乐
  • 健康
  • 科技

慢新闻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推荐视频

高考前"最后一课":我的故事都是关于你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