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权威解读 > 正文

以教育发展的视角看公平,以准确合理的解释应民意

2016年05月16日17:34  来源:未来网

5034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印发有关2016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的通知。随该通知一同公布的部分地区跨省生源计划调控方案显示,江苏计划在2016年高考中调出38000人,湖北调出40000人。

  之后,这一方案引起了江苏、湖北部分城市家长的不满,他们聚集起来向当地教育部门表达诉求。虽然在第一时间,两省教育厅也都做出了解释称,调出计划不影响本地的高考录取率,不存在“减招”。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反而继续加大了家长们的愤怒,因为许多学生家长质疑存在两套话语体系下的偷换概念情况,教育主管部门继续深陷舆论泥沼。

  舆论一边在烧,家长一边在争,线上到线下都不让人轻松,教育主管部门也很头疼,很是被动。至于我们,又应该如何看待这个事,又该如何评论呢?首先,我们要了解,“减招”这个话题涉及一项国家政策——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

  根据教育部官方的回答,由于历史形成的高等教育资源布局不平衡,部分省份高等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各省高考录取率存在差距。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做出了“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促进教育公平”的决策部署。2008年,教育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启动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每年专门安排增量计划,由高等教育资源相对丰富、录取率较高省份的高校承担,面向高等教育资源不足、录取率较低的中西部省份和人口大省招生。

  “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可以缓解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带来的不公平感,也能够均衡高等教育资源使用情况。可是“这样”的追求“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目标,是否就真的能够“促进教育公平”?这个答案仍然存疑。至少从这些家长的反对声来看,至少这项政策在生源调出地是遇到很大阻力的,且该政策推行了那么多年,所以不妨将近期的情况看成是一种“久怨”情绪的爆发。

  考虑民意支持度和满意度是决策部署的一道前提,不管做了怎样的选择,必然要考虑到相关情况发生的可能性,不至于面对突发舆情时太过被动。

  就我看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促进教育公平”这一决策没什么问题,符合国家与人民的利益,符合社会长期发展的利益,符合社会主义制度下对每一个人最大公平化追求的利益。既然没问题,那么为什么会有人反对,他们反对的到底是什么,这里的问题又出在哪里?

  问题在于以什么样的政策去落实和推动顶层的决策部署。出自于社会发展和国家治理需要的决策是与人民的利益站在一线的,可是具体到出台什么政策去落实就成了一个难题,十分考验政治智慧。我们必须问自己,这样的政策是否考虑到了时代背景、社会背景、受众背景的需要?也要再问问,一项政策经过了什么程序出来的?是否经过调研,是否发现了问题,是否做好政策解释,是否符合公众的意愿,是否符合社会的安稳,是否符合政府执政为民的出发点?

  政策不能闷在“小圈子”里生产,要广纳民智,多听取民声。做产品还得考虑受众体验和市场反馈,更何况是关乎百姓利益的国家政策。当然,也不是说百姓觉得不好的政策就是不好的,如果是因为一些误解和认识差距造成了矛盾和不愉快,那么就该做好宣传思想工作,不求循循善诱至少也得说个通彻清晰,最大化地促进共识的形成。

  很多人在考虑政策的时候,往往只是从大方向着眼考虑到落实决策部署的重要性,而没有关注到或者说忽视了底下的民意动向,这就势必会造成一种“割裂”现象。割裂的正是公众同党和国家的关系,让一项好政策得不到支持,得不到理解,使得现实结果同顶层设计的初衷背道而驰,岂不怪哉?

  具体落到“减招事件”上,“减招”是不存在的,其实是信息沟通不畅和误读造成的。最大的问题在于官方话语体系下的“官腔”把不准老百姓的脉。我们必须先弄清楚的是,家长反对的到底是什么,反对的到底合不合理,这是否具备普遍共鸣的诉求?然后要仔细分析,这其中是否有问题,有问题就要进行改正,没问题就要做好解释,不能让政策跑到公众接受前,也不能让解释工作落于政策后,有关部门还应当加强同媒体的沟通,避免由于记者对政策产生误解进而使得报道误导舆论。

  无疑,“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在现阶段是没问题的。只不过在更远的未来,我们要考虑的应当是怎样提高和增强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水平,而不是用“外借”的方式“寻公平”,因为其本身并不会实现质的跨越,不能打破和改变高等教育资源布局不平衡的问题。

  我们可以再看得深一点,“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其实并不是单纯的教育强省“帮助”教育弱省的行为。一些教育强省生源人数有减少趋势,本省的高校招不满人,造成教育资源的空置和浪费,把这些计划招生的名额调出给西部地区,是否是满足了这些院校自身的需要呢?

  中国毕竟是一个人口大国,这是不能够忽略的事实和国情,合理促进教育资源的利用和使用,能有什么问题?再打个比方,两个朋友在沙漠中的两处地方发现两处水源,一个人装满了瓶子看着水还有多,另一个人水装完了瓶子还没满,于是前者就叫后者来他那装剩下的水,这样子难道有问题?

  如果你还觉得“跨省生源计划调控方案”不公平,你不妨思考,这样的教育政策是否真的“很”不公平,从另一方面又是否促进了更大的公平,最终受惠的是否还是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社会受惠了,是否关乎到我每一个人的利益(经济、文化、道德、稳定等方面)?以一颗体谅的心,以一种大局的视野,以一种包容的胸襟,去看待“公平”很重要,我们应当理解从教育发展出发的大视角。

文章关键词:教育公平;调控方案;教育发展;高等教育资源;教育政策 责编:王芳菲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起跑线上,教育“偷跑”何时休?

    “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满脸童真童趣的幼儿园小朋友已被推上高考的起跑线……”日前,美国迈阿密大学教授黄全愈在《中国青年报》撰文称,中国许多家长正有意无意地把“早学”“多学”当成了“早慧”。其实,“起跑领先”只是让孩子在裁判的枪声未响之前“偷跑”。

  • 公办普高建档立卡贫困生免学杂费

    会议确定,对民办学校符合条件的学生,按照当地同类型公办学校标准给予补助。

  • 高考改革,筑牢教育公平的基石

    今年的高考,格外牵动人心。面对期待与瞩目,进一步完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提升高考命题的科学性,提高考务组织能力、确保考试安全进行,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 还乡村教师尊严,事关教育公平

    补偿农村生的高考公平,不管怎样补偿,能进重点大学的学生毕竟是少数,整体提高乡村学校的教育质量,让所有农村生都接受高质量的基础教育,才是真正落实教育公平。这次国家出台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抓住了影响乡村教育的重点问题,也开出了药方,包括提高教师的待遇,以及改革乡村教师的职称评审等。

  • 教育公平呼唤“矫正的正义”

    日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布了各自针对农村考生的招生计划,优惠政策之多,下降分数幅度之大,迅速引发舆论关注。比如北大“筑梦计划”涵盖了27个专业,清华降分录取的分值为30至60分。这些举措,擦亮了教育公平的底色,也为农村孩子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人生牧场。

  • 捍卫公平,让年轻人出力出头出彩

    3月1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答中外记者问时表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际上是一个改革。”  可以说,改变贫困子弟的命运,让更多年轻人出头,这是李克强时刻牵挂的大事,也是本届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

  • 让“获得感”激荡改革大潮

    多问问群众的获得感,以之作为试金石,去检验改革的成效;梳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已经召开的十次会议的内容,不难发现,“落实”是总书记念兹在兹、一再强调的重要课题。

  • 2015中国两会热点前瞻

    决定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大计的两会将于3月初召开。2015年元旦春节以来,中纪委反腐马不停蹄,依法治国、从严治党的利剑始终高悬,百姓强烈期待推动反腐常态化、制度化。

  • 教改足迹

    年终岁末,一条消息格外“抢眼”: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参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指标测算,我国农村教育总体发展水平居9个人口大国首位。

  • 刘延东:推进科学民主决策 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希望教育咨询委员勇于担当,坚持真理,围绕改革深入调研,切实肩负起为国家谋大计、为教育献良策的神圣使命。

  • 光明日报:实现教育公平要补齐历史欠账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继续加大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和农村倾斜,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要再增长10%以上,使更多农家子弟有升学机会。以公平正义的姿态,把“占GDP4%”的教育预算用好,把教育竞争力的短板补上、把历史的欠账还上,中国教育就有望在公平正义的基础上,爬坡升级、超越过往。

  • 让每个孩子得到公平教育的机会

    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教育方面曾提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

  • “留学赤字”呼唤教育改革

    现在,中国教育最需要的不仅仅是钱——尽管我们仍然希望,在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终达4%的基础上,更向世界平均水平4.9%靠拢——更重要的,是深化教育改革的思路和勇气。非有“事不避难、敢于担当”的改革勇气,不能使教育成为中国梦的最大造梦空间。

  • 李克强:促进教育公平就是解决城乡差距区域差距

    教师节即将到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日来到大连看望大连第二十中学新疆班师生,并与大连市支援西部地区及西部在大连进修的教师座谈。李克强在与教师座谈会上指出,促进教育公平就是解决城乡差距,区域差距,这也会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让我们的发展更加平衡。

  • 黄睿:从一个孤儿跃过重点线看教育公平

    小学、初中、高中,18岁的孤儿梁六一在成都盐道街外语学校学习已经有10年时间了。10年的默默关怀与努力让一名孤儿实现自己的重点大学梦,我们看到了教育公平给予实现中国梦的最佳注释。

  • 新闻
  • 财经
  • 汽车
  • 体育
  • 娱乐
  • 健康
  • 科技

慢新闻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推荐视频

高考前"最后一课":我的故事都是关于你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