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孝、育子、挣钱、种地”四不误,小小艾草带领贫困户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精准扶贫开创“桐柏模式” 留守妇女家门口就业
桐柏县是革命老区、苏区,但同时也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这里总人口47万,其中贫困人口14039户,共计42652人。
桐柏县淮源镇是淮河源头,也是精准扶贫就业基地的所在地。记者看到,就业基地其实是当地政府专门为安置贫困人口而建设的标准化厂房。这里占地面积5.35亩,拥有国内一流的标准化钢结构厂房2栋。基地围绕精准扶贫工作建设,以“乡里投资、村民使用”为原则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要求工作形式“上手快”、“操作简单”。就业基地仅用了20天就建设完成,自今年8月启用以来已经安置了106名贫困人员前来就业。
现在,基地入驻的是一家从事艾草加工,经营和销售的民营企业。据董事长刘锋介绍,艾产品之前主要销往韩日和新加坡等地,以出口为主。近年来,国内百姓保健意识提高,需求也逐步增大,内销和出口已经各占一半。这样一来,预计原本每年一千万的年产值可以一下子翻一番,产品需求量极大,政府提供了生产基地,连房租都省了,对企业来说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在生产车间,记者看到了正在工作的吴慧。她是一名来自附近老湾村的村民,作为全厂的40个“熟手”之一,“多劳多得”的她特别自豪。吴慧农活不忙时就来工作,每月可以拿到近2000元的工资。厂里的工人,多是像她这样的贫困留守妇女。这些妇女农闲时在家无业,只带孩子。现在,政府为解除她们的后顾之忧还专门在就业基地建了一片儿童区。
“可开心了,以前只种田还辛苦,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工作,心里特别踏实!”就业基地精准扶贫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及留守人员在家门口就业挣钱的问题,实现了“尽孝、育子、挣钱、种地”四不误,小小艾草带领贫困户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我们有理由相信,乘着政策的东风,卢氏的全体干部群众一定会闯出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踏上长征路上奔小康的新征程!
西刘庄村位于叶县、鲁山、方城三县交界的边远偏僻山区, 交通闭塞,经济落后,村民们日夜祈盼能发展产业,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然而,很多人不知道,叶县常村镇同时也是红军战斗过的地方。
西刘庄村位于叶县、鲁山、方城三县交界的边远偏僻山区, 交通闭塞,经济落后,村民们日夜祈盼能发展产业,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然而,很多人不知道,叶县常村镇同时也是红军战斗过的地方。
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是革命老区,曾是三个中央级、六个省级、九个地级党政军领导机构所在地。李先念、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和生活过,一万多名烈士长眠于此。
让老区人民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是对红军烈士的最好告慰。
当采访团走进夏南牛养殖专业户王福运的养殖厂时,左右两栏牛正在进食。据介绍,夏南牛是中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肉牛品种。
据介绍,夏南牛是中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肉牛品种。
车行豫南,窗外秋雨纷纷,大雾弥漫。河南网络媒体“重走长征路”采访团开启了第二天的行程。
车行豫南,窗外秋雨纷纷,大雾弥漫。河南网络媒体“重走长征路”采访团开启了第二天的行程。
现如今,南召通过企业引领,全县以玉兰为主的苗木达到15万余亩,年产值10亿多元,全县及周边县区直接或间接从事苗木产业的人员已近30万人,脱贫致富触手可及。
现如今,南召通过企业引领,全县以玉兰为主的苗木达到15万余亩,年产值10亿多元,全县及周边县区直接或间接从事苗木产业的人员已近30万人,脱贫致富触手可及。
范钦宪是平顶山鲁山县团城乡鸡冢村的村民,10月10日上午,“长征路上奔小康”河南网络媒体走转改采访团来到了他义务守墓10多年的烈士陵园,向革命先烈敬献花篮,表达了对革命烈士的崇高敬意。
义务守陵十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