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起来“高大上”,实则“土里土气”的第一书记群。
“第一书记群”消息响不停 “包贫到人”对口支援
“我们种花生的项目已经签了800亩,政府给免费提供化肥。还有一个茶场的项目正在谈,要开一千到三千亩的荒坡,三年之后见效益,农户和公司利润三七开。”说起拉项目、搞产业,桐柏县城郊乡北杨庄村第一书记张成有如数家珍。“先搞清楚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分类解决遗留问题,再给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搞培训,都是政府免费的!俺们天天跑项目啊!”张书记说起来精准扶贫的具体举措滔滔不绝。
基层的干部有一种“猛”劲,他们工作投入,不断地翻看群里的信息,生怕自己错过了带领乡亲脱贫的机会。据介绍,桐柏县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都实行了“包贫到人”,保证贫困家庭每一户,每一人的情况都有人清楚掌握。不管是因病致贫还是因学致贫,政府一旦了解贫困原因,都会拿出一套对应的脱贫方案。“只要符合国家相关规定,政府都会尽最大努力对贫困户进行资助。”
为了鼓励大家脱贫,当地政府面向拥有工作能力的人员开办了免费的技能培训班。培训人员毕业之后凭培训班结业证书跟定点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在80多年前的红色革命中,共产党始终起着模范带头作用,在80多年后的脱贫攻坚战中,桐柏县的基层党员干部们铭记先烈精神,苦干实干,同样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
让老区人民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是对红军烈士的最好告慰。今天的桐柏县,干部群众再度踏上了脱贫致富的新征程,奏响了老区振兴的最强音。如今,留守妇女脸上露出甜甜的笑,“小花”再开依然艳丽……
我们有理由相信,乘着政策的东风,卢氏的全体干部群众一定会闯出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踏上长征路上奔小康的新征程!
西刘庄村位于叶县、鲁山、方城三县交界的边远偏僻山区, 交通闭塞,经济落后,村民们日夜祈盼能发展产业,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然而,很多人不知道,叶县常村镇同时也是红军战斗过的地方。
西刘庄村位于叶县、鲁山、方城三县交界的边远偏僻山区, 交通闭塞,经济落后,村民们日夜祈盼能发展产业,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然而,很多人不知道,叶县常村镇同时也是红军战斗过的地方。
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是革命老区,曾是三个中央级、六个省级、九个地级党政军领导机构所在地。李先念、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和生活过,一万多名烈士长眠于此。
让老区人民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是对红军烈士的最好告慰。
当采访团走进夏南牛养殖专业户王福运的养殖厂时,左右两栏牛正在进食。据介绍,夏南牛是中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肉牛品种。
据介绍,夏南牛是中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肉牛品种。
车行豫南,窗外秋雨纷纷,大雾弥漫。河南网络媒体“重走长征路”采访团开启了第二天的行程。
车行豫南,窗外秋雨纷纷,大雾弥漫。河南网络媒体“重走长征路”采访团开启了第二天的行程。
现如今,南召通过企业引领,全县以玉兰为主的苗木达到15万余亩,年产值10亿多元,全县及周边县区直接或间接从事苗木产业的人员已近30万人,脱贫致富触手可及。
现如今,南召通过企业引领,全县以玉兰为主的苗木达到15万余亩,年产值10亿多元,全县及周边县区直接或间接从事苗木产业的人员已近30万人,脱贫致富触手可及。
范钦宪是平顶山鲁山县团城乡鸡冢村的村民,10月10日上午,“长征路上奔小康”河南网络媒体走转改采访团来到了他义务守墓10多年的烈士陵园,向革命先烈敬献花篮,表达了对革命烈士的崇高敬意。
义务守陵十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