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快讯 > 正文

2014年中国企业家犯罪报告发布 国企高管涉案近6成

2015年02月10日16:52  来源:中国广播网

5034

  央广网北京2月10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在反腐成为中国社会关键词的当下,如果梳理过去一年公共媒体上有关企业家犯罪的报道,能够得出怎样的结论?与往年又会有哪些不同?

  今天上午,《法制日报》旗下《法人》杂志、《法治周末》报社、联合《中国青年报》舆情监测室共同发布《2014中国企业家犯罪(媒体样本)研究报告》。这个报告收集整理了刊发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中国法院网、人民网等主流媒体公开报道的企业家犯罪信息、共426起案例。

  报告里,我们看到一些值得关注的现象。比如,过去一年,为什么国企高管涉案比例提高了?为什么金融行业是企业家犯罪的重灾区?为什么一些民营企业家涉及故意杀人、非法拘禁等普通刑事案件,国企高管则鲜有涉及?

  关键点一:国企案例占比新高

  华润窝案、中石油窝案……报告显示,在426起案例中,国企高管涉案245件,占比58%,相比去年上升33.6%。报告主笔王林林介绍,报告连续发布六年来,这是国企案例占比新高。对于国企高管来说,受贿、贪污和挪用公款为主要罪名,且占比有大幅提高,“这与国家加大对国企、央企贪腐打击力度,媒体普遍较为关注有关”。

  《法人》杂志执行总编辑阮加文表示,今年报告特别强调,国有企业一把手缺少监督、公司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缺陷,是导致国企高管犯罪案例迅速攀升的主要原因。

  阮加文:很多(国有)企业都是两权合一,董事长兼党委书记甚至董事长、总经理和党委书记一肩挑,也就为其把集体决策变成个人独断专行创造了条件。央企名义上是全民所有,但全民无法行使股东权力,即便国资委授权管理央企股份,但国资委依然不是人格化的股东,国资委的成员不可能像关心自己的财产一样关心国有资产,因此,股东的虚化导致国企存在严重的内部人控制。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的许多案例,其实犯罪时间在几年以前、甚至十几年以前。报告认为,未来一段时间,仍有相当部分企业家可能因过去的涉法行为而遭“清算”。曾代理顾雏军案的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副主任李贵方:

  李贵方:在相当的时间里,我们对于这些企业家涉及贪腐的事情追究的不太严,华润、中石油那些企业家做的那些事,实际上其他的企业恐怕都在做,在一定的时候恐怕就形成了一种风气,我们在惩治犯罪的机制上、违法必究上可能做的还不足。我们的法律应该是一贯的严,持续的严,这样的话我们的贪腐会大大的下降。

  关键点二:金融行业成重灾区

  “受贿罪”是国企企业家涉案最多的罪名,民企企业家涉案最多的罪名则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融资环境不佳促使很多民企企业家“铤而走险”。而在415起能够明确区分企业所属行业的案例中,也有76起金融行业企业家犯罪案件,位列制造业、房地产业之前。

  李贵方:在未来的相当一段时间内,企业家犯罪金融领域可能是一个重点,一个是金融很活跃挣钱快,很多人投身到这个里面;第二个,金融领域有些规定模糊,有可趁之机;第三个是现在金融领域惩罚和打击的力度增加了,比如内部交易过去很少有人追究的,现在你看证监会用很大的力量在追究内部交易。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金融行业高管贪腐案件,集中爆发于金融行业本不发达的西部地区——内蒙古6例、甘肃3例、陕西2例,较之中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西部地区的市场经济体系发育更趋滞后、法制不健全问题也更加严重,值得警示。

  关键点三:民企企业家普通刑事案件值得关注

  根据《报告》,有不少民企企业家案例涉及盗窃罪、故意伤害罪、开设赌场罪、故意杀人罪、非法拘禁罪等普通刑事案件,国企企业家则鲜有类似案例。德衡律师集团合伙人会议主席、全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栾少湖指出,民企企业家大多是白手起家、子承父业,《报告》中却有8%的案例栽在了普通刑事案件上,让人痛心。

  栾少湖:昨天执行死刑的刘汉、刘维兄弟,栽倒在涉黑、涉侵害人身权利犯罪上,让人不由惋惜。比较典型的说明了这些年,民营企业家,尤其可怕的是在年轻一代的民营企业家中,蔓延着一种信官不信法、信黑不信法。特别是有一些侥幸漏网的、或者是罚不当罪的,别的企业家会觉得遇上事情找几个“小哥”就可以摆平了。现在发生在中国的所谓“强拆”、“血拆”,其实都是房地产企业在用各种手段,其中非常作为经验之谈的就是雇佣一些带黑社会色彩的,或者河南的这种艾滋病拆迁。这种坏的引领比暴露出来的例子更危险。

  栾少湖强调,现在,政府和社会过多关注民企企业家拉动了多少GDP,创造了多少税收和就业,却很少关注他们的健康成长,其犯罪年龄集中在40岁到50岁,甚至30岁到40岁,非常让人惋惜。在他看来,现在的企业家组织在教育企业家依法治企方面有所欠缺,应该加强社会组织力量,加强教育、成为企业家遇事能倚靠的后盾,预防企业家此类犯罪。

  (原标题:2014中国企业家犯罪报告发布 国企高管涉案近六成)

文章关键词:犯罪;窝案; 责编:彭向华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日本警方将向诈骗团伙持续拨打电话 以减少犯罪

    据日媒报道,日本警察厅本月25日透露,将针对特殊诈骗采取独特的遏制手段,利用自动拨号系统向嫌犯团伙使用的手机持续拨打电话以期减少犯罪。日本警察厅委托有关公司向全国警察掌握的嫌犯团伙手机号码自动持续拨打电话,从而“让嫌犯放弃犯罪”(警察厅负责人语)。

  • 慈善大门也要向有“前科”者敞开

    “无犯罪前科”显然并非获取捐款的法定资格条件,任何人都有权获得他人帮助。这意味着,发起捐助的政府部门并没有向有关部门调取受捐者前科信息的权力,更别说义务。

  • 明知他人犯罪仍包庇 男子虚假证明被判刑

    明知他人交通肇事,作虚假证明包庇罪犯,近日,光山县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涉嫌包庇罪案件,最终判处被告人张某甲拘役三个月。   事情发生在去年8月28日,被告人张某甲乘坐张某乙(已判刑)无证驾驶货车 ...

  • 致平舆县委书记、县长的一封信

    致平舆县委书记、县长的一封信

  • 翟岩民、刘建军等涉嫌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犯罪案件透视

    已被刑拘的律师刘建军供述:“前段时间,徐某某的家属找到我说,徐某某的案子将要在潍坊中院进入二审阶段,让我想办法让法院改判。翟岩民承认,自己的做法严重干扰了司法机关正常工作,扰乱了社会秩序,造成了恶劣社会影响,是严重的违法行为,“深深地忏悔、深深地懊悔,追悔莫及”。

  • 男子策划“访民”滋事被刑拘

    犯罪嫌疑人翟岩民、刘建军等被山东潍坊市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

  • 大阪成日本“性犯罪之都” 多数被侵犯女性不报案

    日本《产经新闻》1日报道说,根据日本警方的统计数据,今年1-4月大阪发生对女性猥亵等性犯罪294件,为日本全国最多,照此趋势发展下去大阪将连续6年成为日本的“性犯罪之都”。

  • 大阪成日本“性犯罪之都”

    日本《产经新闻》1日报道说,根据日本警方的统计数据,今年1-4月大阪发生对女性猥亵等性犯罪294件,为日本全国最多,照此趋势发展下去大阪将连续6年成为日本的“性犯罪之都”。

  • 大阪成日本“性犯罪之都” 多数被侵犯女性不报案

    日本《产经新闻》1日报道说,根据日本警方的统计数据,今年1-4月大阪发生对女性猥亵等性犯罪294件,为日本全国最多,照此趋势发展下去大阪将连续6年成为日本的“性犯罪之都”。

  • 广西8名厅官涉嫌受贿等犯罪被逮捕或移送起诉

    最高人民检察院网站6日发布消息称,广西4名厅级官员因涉嫌受贿等犯罪被检察机关依法逮捕,另有4名厅级官员被移送审查起诉。最高人民检察院网站发布消息称,广西壮族自治区检察院经审查决定,依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广州办事处原主任、党组书记徐励明(正厅级)涉嫌滥用职权、受贿犯罪决定逮捕。

  • 江苏男子因警方误录信息 背负“犯罪前科”长达8年

    江苏省沭阳县村民杨广栋,因当地警方误录身份信息,没有违法记录的他,却要背负“犯罪前科”,已经长达8年。杨广栋告诉新京报记者,今年9月初,他去一家公司应聘,当地派出所验身份证结果显示,他存在犯罪前科,公司未录用。

  • 取消贪腐犯罪数额门槛体现从严精神

    看点在于,将腐败的刚性数额标准改为“数额+情节”,修正案草案将现行刑法对贪污受贿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具体数额的规定改为视情况而定。在对领导干部的管理上宁可失之于严,不可失之于宽,让领导干部们掌控好手中的权力,对得起良心、对得起责任。

  • 江苏泰州杀童案嫌犯被捕 其父亲提供第一线索

    涉嫌杀害女童的犯罪嫌疑人王冶现居住在泰州市海陵区,附近村民说,他之所以潜逃到这里,是因为王冶的爷爷曾经居住在桥头镇杨院村。10月6号傍晚,警方在华港镇港口附近的河边找到女孩遗体后,在全城发布了犯罪嫌疑人的照片,王冶的父亲认出了照片中的犯罪嫌疑人正是自己的儿子,于是向警方提供了第一线索。

  • 四川人大原研究室主任曾平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

    据四川省纪委网站消息,近期,四川省纪委对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原研究室主任曾平进行了立案检查。经查,曾平的行为已构成严重违纪,其中部分问题已涉嫌犯罪。日前,省纪委已将曾平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 男子借口能帮人“捞”其犯罪儿子 诈骗5.8万

    孩子犯了罪,托人“捞人”这事儿本来就挺不靠谱了,更不靠谱的是这牵线搭桥的人还是个骗子。他这边介绍“能人”给张某夫妇认识,鼓动他们花钱办事儿,那边又告诉“能人”对方不想“捞人”了要求退钱,将5.8万元现金骗到了自己手中。最终事情败露,这个骗子于8月14日被桐柏警方抓获归案。

  • 新闻
  • 财经
  • 汽车
  • 体育
  • 娱乐
  • 健康
  • 科技

慢新闻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推荐视频

高考前"最后一课":我的故事都是关于你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