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快讯 > 正文

疯狂的有偿删帖破坏社会生态平衡

2015年04月09日10:28  来源:法制网

5034

  据新华社报道,4年间,犯罪嫌疑人陈某冒充记者身份,自称某网站环保频道主任,伙同家人通过有偿删除其在网站自行发布的企业环境污染负面信息,非法获利600余万。近日,北京警方成功破获2015年“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行动全国首起刑事案件。

  这些犯罪嫌疑人的胆子还真不小,居然在长达4年的时间里,堂而皇之冒充记者四处采访,随意游走于企业、环保部门之间。可以说,不法企业的肆意排放,影响了自然生态环境的平衡;而假记者以牟利为目的进行敲诈勒索、有偿删帖,则极大破坏了社会生态环境的平衡。

  不必讳言,企业污染环境当然应该受到惩罚,无论是勒令整改还是课以经济处罚,均须依法依规进行,不得丝毫宽纵。而陈某等先发布污染信息,再以删除这些信息为诱饵从中套利,则属于赤裸裸的敲诈勒索行为,不仅不能起到舆论监督的效果,也严重损害了诚实守信的社会道德与价值观。

  依法打击陈某等人的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行为,并不意味着会放过不法企业的违法排污,而是首先将其与企业排污行为进行一个“切割”。排污是排污,敲诈是敲诈,这是两码事、两宗罪,不可混为一谈。至于那种因为企业违法排污而认为假记者据此敲诈勒索就是正义的看法,更是糊涂。

  我们必须明确的是,即便是打击违法行为,也必须通过严格、合法的程序与手段来矫正,而不能随便滥用“私刑”。若一味纵容某些机构与个体以不名誉、不道德的宵小手段,上下其手,顺风撒土,从中获取暴利,只会进一步加剧整个社会生态的失衡,不可能真正有助于环境治理。

  这些年来,一些地方的环境污染问题为何有增无减、难以从根本上得以遏止?一方面,执法不力导致企业无视环保诉求,甚至可以轻松绕开监管;另一方面,普遍存在的利益输送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企业排污行为。这其中,究竟有多少利益流向了类似“有偿删帖”这样的利益链条,值得深入探究。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依法治网须要全社会来共同参与,积极举报,共同监督,群打群防群治。如果总是抱着“花钱消灾”、“借机敲诈”的心态,那么企业乃至地方政府往往并无动力去认真搞环保,而是一门心思盯着网络舆情,宁肯为息事宁人而花费巨大,也不肯稍稍在环保管理上用用心。而这,不仅与生态文明渐行渐远,也会败坏社会生态、政治生态。

  因此,对于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等违法行为,有必要采取零容忍的态度,严厉打击,决不姑息,发现一起、处置一起,彻底斩断黑色的利益链条,并广为周知,使得企业和部分地方政府明白,不解决根本问题,仅仅靠删帖,或许能够侥幸于一时,却不可能长期逃脱法律的惩罚。

  此次由国家网信办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启动的为期半年的“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一出手就破获一起标的额达600多万元的大案,充分彰显出政府积极规范与治理网络空间、从严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的决心。作为2015年网络空间整治活动的“第一案”,此次专项治理活动理当获得“点赞”。法制网特约评论员 胡印斌

文章关键词:有偿;社会生态环境;社会生态平衡;企业排污;敲诈勒索 责编:李娅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有偿家教屡禁不止的背后

    明确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严禁在招生计划外自行招收学生

  • 斩断“有偿删帖”的黑色产业链

    有偿删帖是利用网络信息传播漏洞所实施的变相敲诈。据媒体报道,近日,湖北省蕲春县公安局破获一起特大有偿删帖案,全国22个省市近2000人涉案,涉案金额超过5000万元。网络删帖收费行为,表面上看是“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实则是利用网络信息传播漏洞变相的实施敲诈。

  • 网信办公布“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十大典型案例

    据国家网信办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公布的“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十大典型案例,包括涉网络敲诈勒索案件4起,涉有偿删帖案件6起。作为互联网管理部门公职人员,魏壹宁利用职务之便删帖牟利,已经构成受贿罪,情节严重,社会影响恶劣。

  • 排污权有偿使用促体制创新

    今年10月1日,省政府开始正式实施《河南省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这意味着,在满足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前提下,我省排污企业使用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权利,将由“无偿”变为“有偿”。

  • 东方网:依法铲除“有偿删帖”的现实土壤

    删一条帖子500元至2000元不等,每月结一次账,直接通过网上银行转钱……公关公司主动出击搜寻政府、企业负面信息后,再通过相关网站的工作人员进行删帖,并支付一定费用。特别是,应强化相关媒体和社会公众的维权意识,通过法律手段追究删帖者和背后“买家”的法律责任,消除恶意删帖的负面作用和不利影响。

  • 依法治网 让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无所遁形

    据北京警方通报,一个谎称某网站环保频道主任的冒牌记者陈某,4年间伙同他人通过有偿删除其在网站自行发布的企业环境污染负面信息,非法获利600余万元。这也是2015年“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行动查处的全国首起刑事案件(4月4日《北京晨报》)。

  • 湖北5名教师从事有偿家教被查处 累计收取20余万

    尽管已有明令禁止,5名教师还是顶风从事有偿家教,累计收取20余万元。截至目前,专项整治活动已查处顶风违规教师5名,累计责令解散各类在职教师从事的补习、托管、特长培训等100余人次,并责令退还资金20余万元。

  • 东风路幼儿园:签订禁止在职教师有偿办班补课责任书

    为进一步响应县教体局号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6月22日上午,中牟东风路幼儿园全体教师自觉签订暑期不违规补课、不办补习班、不搞有偿家教承诺书。

  • 洛阳的哥归还乘客失物打表收费 遭失主投诉

    中秋小长假期间,一名乘客将物品落在了出租车后备厢。的哥王师傅打表驾空车赶到失主所在的地方,将物品交还,并收了对方25元。随后,失主打电话到相关部门,投诉了王师傅。最终,王师傅将那部分费用退还给了失主。那么,出租车司机到底该不该收这部分费用呢?

  • 屡禁不止的违规补课

     进入暑假以来,有关有偿补课的投诉呈现井喷态势,本报陆续接到全省十多个市县的学生和家长的投诉,直言“严禁中小学校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集体补课”的禁令形同虚设。

  • 新闻
  • 财经
  • 汽车
  • 体育
  • 娱乐
  • 健康
  • 科技

慢新闻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推荐视频

高考前"最后一课":我的故事都是关于你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