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快讯 > 正文

拉孜县临时安置点受灾群众转移侧记

2015年05月17日15:29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5034

图为日喀则市桑珠孜区的青年志愿者正在帮助3岁的嘎玛央宗安置。 记者 次旺 李洲 唐斌 丹增群培 摄

 

压题照片:图为转移受灾群众的车辆缓缓行进。 记者 次旺 李洲 唐斌 丹增群培 摄

 

  5月14日上午,吉隆县吉隆镇江村的4岁小男孩次仁康珠在转移前抱着日喀则边防支队桑青边境检查站张耀杰的脸舍不得放开。 当日上午,日喀则吉隆县江村61名群众安全转移至吉隆镇安置点。郑永波 记者 王杰学 摄

 

图为樟木镇立新村受灾群众嘎玛央宗和奶奶正在车上等待转移。 记者 李洲 次旺 唐斌 丹增群培 摄

  放下行李,旦增拉姆来不及仔细看一看“新家”的摆设,立刻转身出去在迎接的人群中找到了自己的母亲和女儿。蹲在地上,旦增拉姆紧紧抱着半个月没见的小女儿亲了又亲,她告诉记者,对于格外重视亲情的夏尔巴人来说,一家人在哪里团聚,哪里就是最温暖的家。

  今天下午,包括旦增拉姆在内的725名受灾群众陆续从拉孜县安置点转移至桑珠孜区安置点。这里不仅有他们与亲友的重逢,更是震后新生活的起点。

  为了告别的过去

  5月15日,当第一缕晨曦洒在曲夏镇曲夏村,广播里传出悠扬的旋律,拉孜县受灾群众安置点又迎来了新的一天,只是安置点内停放的几辆大巴车让今天与往日相比显得有些不同,那是等着转移受灾群众的车辆。

  在樟木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河北人王俊生早早吃过饭,便来到上车点等候。由于腿有轻微残疾,他将和100多名学生、老人和孕妇一起乘坐第一批6辆大巴车离开这里。

  “直到4月29日转移,我在樟木整整生活了30年零14天,镇上哪里有一块石头、哪里有一棵树,我都清清楚楚。”王俊生25岁到樟木开始闯荡,经历过风风雨雨,如今自己的生命已经和那座矗立在半山腰的边境小镇紧紧拴在一起。

  “樟木的老百姓都很善良,他们都是我的亲人,跟他们一同进退是我唯一的选择。”王俊生说,樟木不仅有他经营20年的生意,还有他眷恋的人和事。地震发生后他没有选择回到老家,而是决定留下来,决心和当地群众一同面对眼下的困难。“到了新的安置点,我想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为政府减轻负担,也让老朋友们之间相互有个照应。”

  在老王看来,离开拉孜去日喀则,是在追随他解不开的乡愁。但在13岁的索朗白姆看来,离开这里不仅意味着可以见到老同学,还有无数吸引她的新鲜事物。

  “我们班13个同学在拉孜,22个同学在日喀则,我很想他们。”索朗白姆羞涩地说。

  由于从樟木镇转移后安置工作是按照居委会划分,其中樟木镇立新和雪布岗两个居委会的群众安排在拉孜安置点,樟木居委会和邦居委会的群众则安排在桑珠孜区安置点,索朗白姆班上的同学也随着父母被分散在两个不同地方的学校。

  虽然还不清楚日喀则在什么方向,但索朗白姆知道,等待她的将是更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条件。

  不能忘记的拉孜安置点

  被子叠好码齐,地上扫了又扫。

  一大早,来自樟木镇雪布岗居委会的扎西德吉就把帐篷里外打扫了一遍。她说,在拉孜安置点生活的半个月里,她们一家得到了太多人的帮助,她想把一个整洁的帐篷留给工作人员,不想给他们增添麻烦。

  从4月30日凌晨接收一家5口受灾群众,到5月15日,拉孜县安置点已共计接收3000人次的受灾群众。近千顶帐篷扎在这片空旷的河滩上,犹如列队的士兵,饮食、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有效供给,使众多受灾群众得到了全方位的生活保障。

  而在4月28日中午12点接到命令之前,这里不过是一片荒滩而已。

  “我们接到上级命令后,迅速动员全县党政军警民近万余人次,全力投入安置点建设。经过72小时的轮班作业,终于完成了900多顶帐篷的搭建和大量生活物资的调配工作,确保了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和生命安全。”提起半个月前安置点迅如风雷的建设工作,拉孜县委书记张劲松依然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张劲松告诉记者,最终能够完成这一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离不开自治区党委、政府和日喀则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靠的是全县党政军警民的齐心协力,同时也要感谢受灾群众对安置工作不足和缺憾的理解。

  最近半个月来,拉孜县曲夏镇曲夏村的支部书记强巴一直带着村里的党员和群众在安置点忙活,即使现在是村里最忙的春耕时节。

  “知道受灾群众要来我们村安置,村里的群众都很积极,把受灾群众的事当做自己的事,自发来到安置点帮忙。”强巴告诉记者,28日接到任务后,当天村里就有200多号人来到安置点搬运物资和搭建帐篷。后来即使没有安排,群众也自发赶来帮忙,不仅自带干粮,哪怕每天忙到凌晨两三点也毫无怨言。

  “我们村每天都有六七十人在这里干活。”对于村民为安置点作出的贡献,强巴显得非常自豪。

  带着机关里仅有的4名干部,拉孜县妇联主席尼珍最近一直守在安置点,每天工作超过8个小时。“能够为受灾群众做一点事,我觉得挺自豪。”尼珍说,拉孜县妇联还组织动员了90余名妇女组成的巾帼服务队,在安置点提供志愿服务。

  今天上午,尼珍和强巴等许多在安置点默默奉献的党员和干部都站在送行的人群中,向半个月来朝夕相处的受灾群众挥手道别。

  分别之际,许多受灾群众不住地擦拭眼泪,他们手中拿着的《致拉孜安置点受灾群众的一封信》,其中有这样一句话:“在你们即将离开拉孜的时刻,对我们工作中想得不周到、服务不细致的地方,表示歉意。”落款是拉孜县全体干部职工。

  不求感谢,但求理解。

  这是患难与共的真情,更是社会主义大家庭里的无私大爱。

  在新的起点拥抱新生活

  “我想在安置点附近开一个餐厅或者茶馆,不仅能为大家提供樟木风味的家乡菜,还能提供就业岗位。”对于来到新安置点后的打算,48岁的普尔巴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

  普尔巴在樟木镇本有自己的事业,那座名为“橡树庄园”的家庭旅馆不仅散发着浓厚的夏尔巴风情,更凝聚着他几乎大半辈子的心血。

  普尔巴的身体里流淌着夏尔巴人积极和乐观的基因。他告诉记者,转移到日喀则是党和政府对受灾群众的关心,虽然距离樟木更远了,但那是为将来回家做准备。“不能总是依靠政府啊,要自己行动起来。”

  普尔巴或许不知道,自己的想法已经列入日喀则市委、政府的议事日程。

  日喀则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来尼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针对受灾群众的生活和就业问题,日喀则市已经统筹林业、住建、运管等部门初步联系了500多个就业岗位,可供受灾群众选择。同时根据樟木群众善于做生意的特点,市委、市政府将在珠峰会展中心搭建300个商铺,提供给受灾群众经营,相关税收减免和优惠政策也正在积极制定当中。

  此外,由于预计樟木镇恢复重建工作需要持续2年左右,日喀则市计划将正在修建的770套公租房和周转房腾出来,今年8月初交付使用后即可安排受灾群众入住,确保大家安全过冬。

  “我们一定要让受灾群众放心居住、安心生活、安定就业!”陈来尼玛说道。

  在志愿者的带领下,来自雪布岗的20岁姑娘尼玛走进了安置妥当的新帐篷,3张行军床上铺好了崭新的床垫和被褥,帐篷的一角堆放着糌粑、矿泉水等物品,卫星电视已经接通,桌子下的水瓶已经灌满了开水。

  这是一个“新家”,对尼玛而言也是一个新的开始。

  “日喀则城市大、机会多,我可以找到更多的工作机会。”尼玛告诉记者,她还想坐火车去拉萨看看,那里也许有更好的工作在等着她。

  受尼泊尔强震和多次余震的强烈冲击,位于中尼边界的樟木镇存在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等重大次生灾害的危险。为此,自治区决定全镇群众向外转移。4月29日,樟木实施全员转移,上千名樟木镇受灾群众被安置到拉孜县临时安置点,其余全部安置在日喀则市桑珠孜区临时安置点。

  从海拔2000多米、气候宜人的樟木镇到海拔4000多米、气候条件较差的拉孜安置点,很多群众出现了高原反应等症状,尤其是老人和儿童。为了确保受灾群众的安全,自治区党委、政府又一次将他们转移安置,从拉孜县转移至海拔更低、条件更好的日喀则市进行安置。15日载着725名樟木镇部分地震受灾群众的大巴车、军车,从拉孜县安置点缓缓驶向日喀则市,这是地震灾区受灾群众的又一次大转移。

文章关键词:新家;樟木;生活保障;日喀则市;普尔巴 责编:彭向华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搬新家出现这些症状别不当回事 很有可能甲醛超标

    甲醛真的是很可怕的一种装修污染,它的气味很强烈,闻了就让人感到胸闷、恶心,并且它的潜伏期也很长,没有一种办法可以一次性根除甲醛,所以新房晾房时间要长一点,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多开窗通风。

  • 今年郑州将有80家市场将外迁或原地改造

    核心提示丨郑州市中心区域177家市场外迁路收官之后,市场外迁新一轮战斗即将打响。经开铝材市场、闽豫石材物流园、九龙集贸批发市场、金宝地粮油批发市场、亚丰五金机电物流园、亚丰五金机电水暖物流园、迪圣模板市场、华丰建材交易中心、经开钢材市场、河南航东木材模板市场 

  • 初入新家不可忽略的那些细节

    不少业主急于搬进新家而忽略了很多小细节,从而导致水龙头、电器、瓷砖、家具、地板等使用上的瑕疵,甚至有的带来安全隐患。那么,初入新家,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 平顶山社区“照料中心”里暖意融融

    平顶山程街社区“福寿雅苑日间照料中心”里暖意融融

  • 武警安阳市支队新家破土动工

    武警安阳支队新地址动工建现代化武警快车道

  • 云南用吊车为长颈鹿搬新家

    当日,云南野生动物园的23头长颈鹿开始搬新家,由于体重接近1吨,需要用吊车和卡车来转运。长颈鹿头上长有两个小角,路过的游客调侃说动物园里有这么多“鹿由器”,WIFI信号一定非常好。

  • 工地建好新燕巢 燕子就是不搬家

    数千只崖沙燕在施工工地上筑巢,而牵涉上万村民回迁入住的项目工期又很紧张,难住了既想保护燕子而又不想耽误工期的施工方。大坑两侧,只见两名头戴安全帽的工人,一人拿着一面彩旗,时不时地挥舞几下,驱赶欲向下飞翔、重回老巢的燕子们。

  • 北京井下蜗居老太放弃工作回京 仍捡破烂

    昨天下午1点半,三里屯街道上,全友芝和一名乞讨老人坐在台阶上,手上拎着捡破烂的塑料袋,有说有笑地闲聊着。”此后,一看到有好心人自愿上前帮助他,他便特别敏感,果断拒绝别人的帮忙,并躲开别人的视线,到其他地方继续捡破烂。

  • 六只南非野生长颈鹿到新乡市人民公园安家

    昨天上午8点,伴随一阵阵欢呼,6只从南非来的野生长颈鹿来到新乡市人民公园。”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动检处副处长郭启祥风趣地说,“长颈鹿胆小,咱们长得不像南非人,说话也是新乡口音。这些长颈鹿在南非吃苜蓿草、豆饼,现在到中国带的有过渡食物。

  • 6只南非野生长颈鹿到新乡市人民公园安家

    昨天上午8点,伴随一阵阵欢呼,6只从南非来的野生长颈鹿来到新乡市人民公园。”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动检处副处长郭启祥风趣地说,“长颈鹿胆小,咱们长得不像南非人,说话也是新乡口音。这些长颈鹿在南非吃苜蓿草、豆饼,现在到中国带的有过渡食物。

  • 【第一书记到俺家 脱贫攻坚共谋划】住多年窝棚 终于有新家!

    为迎接省十次党代会的召开和第三个扶贫日的到来、展示我省第一书记驻村工作情况,经省委组织部驻村办、省扶贫办同意,新农村频道联合河南广电全媒体,于10月12日至15日开展“第一书记到俺家 脱贫攻坚共谋划”活动。

  • “柜族”工人搬离

    近日,北京朝阳区金台路附近,路边并排放置着六七个“柜子”房排列在路边,一群附近施工的务工者在这里起居生活已经近2个月。中新网记者 金硕 摄  近日,北京朝阳区金台路附近,路边并排放置着六七个“柜子”房排列在路边,一群附近施工的务工者在这里起居生活已经近2个月。

  • 河南博物院6年来最大规模文物迁移

     昨晚,郑州,当很多人早早进入梦乡的时候,河南博物院主展馆却灯火通明,正在进行一场规模浩大的文物搬迁。

  • 废旧木材装新家 老木匠的好手艺

    【装修风格】:DIY、复古、舒适  我平时就在这间小铺子里和这些废旧的木柴为伴,把它们加工成手工艺品和家具来装修我那历史悠久的老房子。

  • 新家除甲醛市场监管空白曝3大乱象

    一天热过一天,除甲醛公司的生意也一天好过一天。据介绍,厦门市面上常年专做甲醛治理的企业不超过10家,而一到夏季,这样的企业会增加到20多家,“很多都是游击队过来抢食的”。

  • 新闻
  • 财经
  • 汽车
  • 体育
  • 娱乐
  • 健康
  • 科技

慢新闻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推荐视频

高考前"最后一课":我的故事都是关于你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