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取消国家食盐专营的消息得到工信部确认4个多月后,食盐的市场销售价格出现异动。近日,经济观察网记者独家获悉,成都地区各大超市的食盐价格悄然上调,250克/包的食盐价格上涨0.5元/包到1元/包不等,由原价2元/包上涨到2.5元/包—3元/包。有接近四川盐业管理部门的消息人士告诉经济观察网记者,“自去年国家有关部门证实将取消食盐专营后,四川多家盐业公司即开始酝酿产品结构和经营方针的调整,目前食盐市场价格的上调符合这一逻辑”。(4月3日 经济观察网)
市场经济下,食品价格的涨跌随供需关系的变化而定,涨与跌都不会引发太大的非议。然而,处在垄断地位且涉及公共领域的商品或服务则不同,涨价需要召开听证会,然后报物价部门审批的。成都地区食盐价格悄然涨价,即便涨幅不高,但也无法绕开公众关注的目光,毕竟,食盐和香烟都是特殊属性的商品,国家专营啊。
此次成都地区的食盐涨价,销售人员仍然抛出了那个冠冕堂皇的借口——食盐质量升级了。据某超市的高层管理人员称,食盐涨价非超市主导,而是由盐业部门内定的。也有接近四川食盐管理部门的人士告诉记者,国家对盐业体制改革的指导方针是政企分开,取消食盐专营。而放开食盐价格,按照市场需求进行产品匹配,则被看做是盐业改革成功的关键。四川多家盐业公司即开始酝酿产品结构和经营方针的调整,目前食盐市场价格的上调符合这一逻辑。
食盐市场价上调,就预示着食盐改革的启幕?或者说,食盐改革非要以涨价开场?这真是个搞怪的逻辑。食盐专营多年,价格牢牢把控在经营食盐的政府部门,消费者只能被动接受,没有任何发言权,所以,公众都期待着政府能放开食盐专营,把它推向市场。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协定,承诺逐渐放开市场,但香烟和食盐的市场岿然不动;自2008年以来,发改委工业司和其他部委多次提出盐业体制改革方案,但未能形成最后的草案;2014年9月底,国家发展改革委体改司副司长王强表态,称“中国盐业体制改革势在必行”。然而,回首食盐改革的艰难路程,至今仍然八字没一撇。
悄悄的,食盐改革的脚步近了。但令人遗憾的事,改革的春风让人感觉一丝凉意——它先涨价了!按通常的思维,垄断商品因改革走向市场,必然是通过降价增加竞争力,争取消费者。可是,成都地区的食盐在改革启幕前先涨价,就有些费解了,莫非是它就像一些商品节假日促销前的“偷偷”涨价,然后再价格下调忽悠消费者?
食盐改革势在必行。但改革的目的必然是剔除管理弊端,减少其中的行政耗能,让食盐处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上,充满活力。于我们普通老百姓而言,改革的最令人待见的就是价格下调,让老百姓得实惠,若食盐改革置消费者的利益于不顾,以涨价破局,其改革的意义何在?笔者以阴谋论推断,成都想以涨价拉开食盐改革序幕,难道是故意让老百姓反对食盐改革,迫使国家对食盐改革知难而退?期待成都食盐管理部门给出具有信服力的解释。(黄齐超)
最后一座计划经济“堡垒”--盐业专营——破除在即。方正证券最近发表研究报告指出,若取消盐业专营,食盐参与者对产业链的整合,优势企业将率先完成全产业链经营,类似美国莫顿等综合性、创新型食盐企业将胜出。
4月21日,国家发改委公告宣布废止《食盐专营许可证管理办法》,但在中盐公司和中国盐业协会看来,这并不意味着食盐专营的废除,而仅仅是许可证管理主体的变更。
新产品、特别是高端食盐产品供给增加,也是此轮市场化改革为消费者带来的福利之一。
本轮食盐专营已有20年,其中近一半时间都在酝酿改革。
国务院关于印发盐业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要求取消食盐产销区域限制,改革食盐定价机制和工业盐管理,鼓励企业自主经营、产销一体,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不断做优做强,为行业健康发展提供动力。完善食盐监管机制,加强企业规范条件和信用体系建设,健全社会食盐储备体系,拓宽碘盐供应渠道,保障食盐质量,实现科学补碘。
原标题:超市普遍高出政府定价 食盐涨价背后谁在与民争利制图/高岳 发现大包装食盐难以买到;小包装食盐多数售价比政府定价高;只有一种包装的食盐价格和政府定价相符。比如,“500g复合膜装精制盐”、“800g绿色碘盐”等多种大包装食盐,在记者踩点的几大超市中均未有出售。
国家发改委昨天宣布,决定自2017年1月1日起废止《食盐价格管理办法》,同时放开食盐出厂、批发和零售价格,由企业根据生产经营成本、食盐品质、市场供求状况等因素自主确定。国家发改委要求,届时各地要做好改革前后政策衔接,细化改革措施,抓紧建立完善食盐储备体系,研究制定应急预案,确保食盐安全稳定供应。
国家发改委网站周一发布消息,宣布废止《食盐专营许可证管理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申万研究员周小波进一步认为,废止食盐专营许可证象征着专营制度改革拉开序幕,目前业内预期年内将有进一步政策出台。
国家发改委网站周一发布消息,宣布废止《食盐专营许可证管理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申万研究员周小波进一步认为,废止食盐专营许可证象征着专营制度改革拉开序幕,目前业内预期年内将有进一步政策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