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案表显示被强拆企业生产的是新型墙材
央广网郑州10月19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今年1月,有媒体曝光了河南滑县有新型墙材企业非法取土,破坏耕地的事情。当地极为重视,随即展开市场整顿,共拆除40多座窑体,强拆了27家批建不一的新型墙材企业。然而,这一令外界“叫好”之举却在当地建材行业引起较大质疑。县政府被指违法行政、懒政怠政。
记者调查了解到,这批被强拆的新型墙材企业,其中不少企业都有发改、国土、质检、环保、税务等完备的合法手续,且年检样样过关。仅因批建不一,就未经任何法律程序,一股脑儿地全部强拆,是否有些矫枉过正?“法无授权不可为”——在依法行政的时代背景下,滑县政府究竟该如何作为?
村民说:“一直在这窑上干,这窑一拆我们就没事干了!家有老的有小的,出去打工,出不去门!一个月不好好干也还能有2000多块钱。这窑一塌没事干了,那就是就业,那就是生活水平不一样。”
站在村口,滑县小铺乡大武庄村的几位村民正围在一起,议论着拆窑后,家里的生活变化。自从今年1月,滑县强拆了27家建材企业之后,墙材企业较多的小铺乡、王庄镇等乡镇的经济都受到一定影响。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村支书告诉记者,他们村有200多人在附近的建材厂找活儿干。
村支书说:“一个是从国家的税收啊,带动方圆多少里地打工啊、经济收入啊,都有一定的影响。”
强拆过后,不少新型墙材企业陷入破产境地,债台高筑。滑县兴达新型建材厂负责人王超表示,县里边根本就不知道情况。现在他不干,根本就没法生存。
为什么要强拆这些企业?滑县新型墙材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焦新华表示:拆除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一个是批建不一的,或者是批大建小的,或者是未批先建的,这是一方面原因;第二方面的是土地手续和规划手续,占地面积不相符的,第三个是非法取土的,第四个是环保不达标的。
但在采访中,多位新型墙材企业的负责人向记者提供了企业经审批的合法手续。以滑县兴达新型建材厂和滑县小铺乡照喜新型墙体材料厂为例,两家企业均有河南省发改委2008年、2009年相继核准的建设批文,滑县国土局核发的土地使用证,其他环保、税务等相关手续完备。尤其是滑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每季度抽检的产品报告显示,这两家企业生产的砖符合新型墙材标准,准予市场流通。
滑县小铺乡照喜新型墙体材料厂法人代表武照喜表示:一年检验4次,一个季度一次。从这个厂里拿点砖,人家技术监督局都检查合格了,都有合格证。从建窑到现在每年的合格证都有,不合格人家不让你生产。
多位建材厂负责人说,县政府的强拆让企业陷入绝路。而强拆前,没有任何通知,更没有任何法律程序。滑县小铺乡建新建材厂法人代表攸青田说,强拆几乎是一夜之间的事:副乡长带队,后头铲车过去,派出所跟着,2个小时全部推完。不解释,事先没有通知,手续啥的,一概没有。
既然是合法企业,并且生产的产品是国家鼓励推广生产的新型墙材,为何会被强拆呢?滑县新型墙材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焦新华表示,这无法解释。
焦新华说,这些拆除的绝对不是新型墙材企业,因为它生产的不是新型墙材。
当被问到这些不是新型墙材的企业,为什么会有安阳市住建局和发改委的批文呢?并且有土地使用证,而且还交了税?焦新华说,这个没法解释!前期的工作不清楚。
实际上,当地政府强拆这27家企业的主要理由是,批建不一。凡是未按隧道窑建设的窑体,均在强拆之列。仅凭这点是否就该无服务,无引导,一股脑地强拆合法企业呢?
按照发改委的批复,这些企业应该建隧道窑,但他们结合当地实际建成了轮窑。多位建材厂的老板说:因为这都7、8年了,当时轮窑没有淘汰,叫干这个窑。有的先建的隧道窑,但这个隧道窑不很适应。省发改委文件上批的是隧道窑,县环保局文件上是轮窑。
据河南住建厅一位权威人士透露,实践中,轮窑比隧道窑更节能环保,技术更成熟:实际上轮窑是比较成熟的,隧道窑都说它节能,实际上底下,咱管的企业改成隧道窑的,它改造不顺,次品还非常多,反而不节能,原来的小轮窑是最实在的,另外那个隧道窑现在技术不成熟。
滑县刮起强拆风暴的导火索,是今年1月18日,有媒体曝光了滑县5家墙材企业非法取土、破坏耕地的事情,当地政府1月19日部署,1月20日强拆。但只见滑县强拆企业,却未见平日疏于监管的相关部门受到处罚。
今年6月,滑县出台《新型墙体企业建设、生产管理办法》,其中规定,所有新建墙材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必须达到3000万元以上,要先期打入指定账户1000万元建设保证资金,最低建设3条生产线,年产不低于1.8亿块砖的生产量,县里只给15个新建指标。
当记者问到出台这个文件是否请行业内的企业家们过来座谈过的时候,焦新华表示没有。县里面由几个部门组成,到外地实地调研了,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提高企业的规模,叫它上档次,步子一定要迈的靠前一点。
对于这一产业门槛,当地多位墙材企业负责人表示,这等于将被拆企业逼上绝路,并不是符合当地产业实际:“考虑到滑县的资源了没有?滑县没有页岩啊,得从几百里几十里去拉。”
而河南省住建厅墙改处副处长康增斌说,省里并没有设定如此高的企业门槛:假如拆的这些企业是轮窑,以前有在这个规定没有出来之前,给他核准审批过的,给他规定时间,一个期限,他去改造升级,但是前提是,我们没有说让一下子建3条生产线。
据介绍,尽管县政府随后批准15个墙材企业新建指标,并对外表示,“谁先交1000万保证金就让谁干”。但至今没有一家企业重获新生。而更滑稽的是,已经被拆了半年多的企业,近日又收到当地残联要求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催缴通知,要求企业履行社会义务。
对于滑县强拆企业的做法,河南省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理事崔向前表示,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这明显违法!如果它不是一个合法(无证)的企业,可以取缔,但是人家从头到脚都是合法成立的,还有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检测和认定。给它下行政处罚决定书也行,下告知书也行,提醒它整改或者处罚它都行。
是将合法企业一棒子打死,还是以服务为本,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加强行业监管?崔向前认为,简政放权的时代背景下,政府监管不能偷懒。如果平时疏于监管,到最后发生问题了,把洗澡水和孩子一块倒掉,这是一种非常简单和粗暴的做法,不能起到一个很好的监管和引导作用。
记者多次联系滑县县委、县政府相关负责人,想进一步了解强拆背后的初衷、监管的难处,以及强拆前是否做到了必要的行政告知,均未得到积极回应。有关事情进展,中国之声将继续关注。
路边7间商铺在半个小时内就被两台钩机变成废墟,7家商户的东西全部被砸了进去,“连根筷子都没有带出来”。办事处工作人员则称,这些商铺都是违建,早已经下过通知,但商户均拒绝搬迁,只好进行强制拆除。
据了解,2012年3月1日,曹建广与新郑市新烟街道办事处解放路居委会第二村民组签订了10年租赁协议,租房1000平方米。针对此事件,新郑市公安局新烟街派出所长崔国峰表示,警方确实接到了报案,这件事应该与政府拆迁有关,警方正在调查。
在多方寻找无果后,7月7日,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观沙岭街道茶子山村村民杨君找来挖掘机,终于在自家的房屋拆迁废墟里找到了母亲龚雪辉遗体。7月7日,湖南长沙岳麓区观沙岭街道茶子山村村民杨君找来挖掘机,终于在自家的房屋拆迁废墟里找到了母亲龚雪辉遗体
为了保护环境,国家早就下过“限塑令”,提倡人们少用或不用塑料袋。5月10日,为了保护环境,惠济区重拳出击,拆除13家违规的小型塑料颗粒厂。
2013年年底,来自吉林省的林立谆(化名)卖掉了家乡的房子,在海南省三亚市选购了一套40多平米的房子,想要给年迈多病的母亲作疗养用,让母亲体验“候鸟”生活。
今年3月22日,王存胜家在濮阳市南乐县浅口乡正在建造的超市遭到了强制拆除,他说:“带头的人是我们的村支书吴自胜,就是因为他家在村里开了一家锦辉量贩超市,怕抢了他家的生意。”
2015年9月14日,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地方镇后东固村农民张纪民在家中被烧身亡,当时,魏运波等人正对他家的房屋进行强拆。周雷告诉澎湃新闻,目前,他只知道魏运波、管彦省、苏然被移送审查起诉,其他人的消息,他暂时无法获知。
2015年9月14日,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地方镇后东固村农民张纪民在家中被烧身亡,当时,魏运波等人正对他家的房屋进行强拆。周雷告诉澎湃新闻,目前,他只知道魏运波、管彦省、苏然被移送审查起诉,其他人的消息,他暂时无法获知。
近日,法晚记者接到河南省开封市市民郭先生反映称,1月14日,河南省开封市龙亭区政府对当地一处被市文物局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的住宅进行拆迁。
1月9日,郑州市委、市政府成立调查组,对1月7日郑州市惠济区违法拆除郑大四附院有关建筑事件进行深入调查。目前,调查工作已经结束。
据一名来自商丘的陈师傅介绍,此处原有近50家商户在此租房做旧货买卖,他自己共有2间商铺和2间库房。陈师傅和来自周口的商户王师傅告诉记者,事发在10日上午,市场内突然多了100多名身穿绿色军大衣的青壮年,他们不顾商户要搬货的请求,开始强拆。
记者7日从郑州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获悉,该医院部分建筑当天上午突遭强拆,一些诊疗设备损毁,太平间被推平,多具病人遗体被埋。目前医院正常诊疗活动已经中断。
昨日,位于郑州江山路的郑州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遭遇一场意外——一台工程车强行损毁了放射科用房,当时屋内尚有医生正在给病人做检查,万幸的是无人被砸伤。医院保卫科科长王建平表示,上午9时多,在二三十名小伙子的簇拥下,一台工程车强行对医院放射科、太平间拆除,他劝阻未果。
如果没有真正的依法行政,如果没有真正树立起敬畏人命以及法律的社会秩序,那就真的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得了,那一台又一台“疯狂的铲车”。郑州此次事件,让我们最终发现,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一台以利益或权力所打造的,疯狂的铲车。
1月7日上午,网上关于“郑大四附院遭强拆”的舆情出现后,惠济区政府高度关注,目前已成立调查组,对报道中反映的问题立即进行了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