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天下新闻 > 正文

川军94岁抗战老兵:反正都是死 不如打鬼子(图)

2016年01月24日11:08  来源: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5034

 2016年1月16日,唐文光在金堂县隆胜镇黄桷桠村家中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专访。杨力摄

  2016年1月16日,唐文光在金堂县隆胜镇黄桷桠村家中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专访。杨力摄

在台儿庄战役中坚守阵地的川军士兵。

  在台儿庄战役中坚守阵地的川军士兵。

滕县战役中,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巷战。

  滕县战役中,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巷战。

  2016年1月16日,阳光和煦。四川金堂县隆胜镇黄桷桠村公路旁,有间年久失修的老房子,泥土筑起的墙已剥落大半,地面坑洼不平却打扫得很干净。94岁的唐文光坐在院坝里,晒着太阳眯了一觉醒来。

  周围传来重孙们的声音:“祖爷爷,鬼子长啥样啊?红胡 子还是绿眼睛?”老人的双眼早已失明,他伸出手,一个娃娃把头靠了过去。唐文光笑了笑,讲起年轻时打仗的故事:“鬼子也没得三头六臂,但是机枪打得特别 凶,还有飞机‘呼呼呼’地飞过头顶丢炸弹,祖爷爷的好多战友都牺牲了……”

  当天下午,华西都市报记者在隆胜镇民政事务办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找到了唐文光。

  与其死在家里不如去拼出路

  1937 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战火的影响,对远在四川的金堂隆胜镇并不大。老实巴交的唐焕友种了大半辈子地,心头盼的是老天爷能给个丰收年,一家子可以吃饱 饭。转身看到小儿子唐文光时,唐焕友的心头有些恼,但很快就释然了:“过段时间,给他找个师父,学个好手艺。”唐焕友给儿子盘算起不做农民的出路。

  走在田埂上的唐文光,想的却恰恰相反:“反正读不进书,家头又没得钱,学手艺还得挨师父打,我才不去咧。”正当父子俩各自在“盘算”时,大路上传来敲锣打鼓的声响。唐文光一溜烟跑过去凑热闹,看到不少十八九岁的青年跟家人告别,要到前线去打鬼子。

  “战事打得那么凶,鬼子迟早要打过来。与其被炸死在家里,还不如去前线拼个出路。”17岁不到的唐文光像被打了一针强心剂。听得热血沸腾的他,也想去当兵。

  “不行,你敢去就打断你的腿!”唐文光的想法刚说出 来,就遭到一家人的强烈反对。作为最小的儿子,唐文光一向受到更多“宠爱”,这种九死一生的想法,家里没有一个人同意。倔强的唐文光从村里打听到,赵镇那 边有部队在征兵。没过多久,他瞒着父母,与村里的其他青年一起在赵镇加入了川军45军。随后,唐文光等一批金堂青年穿着布鞋和短裤,走到广安参加了半年集 训。

  日机空袭武汉目睹战友牺牲

  半年的集训很快结束,唐文光这群毛头小子,在体能和枪法上都得到了提升。由于前方战事吃紧,唐文光被分配到45军125师373旅745团1营3连1排,成为一名正式军人。随后,唐文光与部队一路步行至重庆,再坐船一路往东,朝抗日前线开去。

  一路上,唐文光这批新兵由于年纪相差不大,相互聊起了 沿路的所见,以及各自的家乡故事,很快就熟络了。到达武汉不久,日机呼啸而来,接着是几轮低空轰炸。随着轰隆声在耳边炸开,唐文光等人还没反应过来,耳朵 就被震得生疼,很多人没来得及跑开,当场被炸得没了影子。“老兵喊我们赶紧找地方躲。”很多人四散开,各自找掩体躲避。烟尘散去,周围的建筑都被炸毁,街 道上散落着焦黑的尸体,“应该是碰巧遇到的轰炸,不然部队的死伤会更大。”有老兵说。

  很多新兵被吓得傻了眼,唐文光等人开始集中遗体,找了个地方埋掉这些年轻的血肉。“跑了会被炸死,拼了可能遭打死,反正横竖都是一死,我要多杀鬼子才赚得到。”唐文光把心一横,第一战没能吓住他,反而更坚定了他抗战的决心。

  深秋时穿草鞋只能吃到米饭

  快到山东时,已经是深秋时节了。但一路出来的川军,大多数人还穿着草鞋,被冻得打冷颤。很多战士的脚被冻伤,但部队太穷,给他们添不上装备。北方的深秋,比四川更加冷冽和刺骨。休息的时候,大家缩挤在一起,相互取暖。

  唐文光背着的步枪,已追溯不到是哪个死去的战士留下的了。他把它视如宝贝,保护得不得了。

  “没战斗的时候还好,每天能吃上3顿饭,都是干饭。” 唐文光回忆说,相比那些受战争影响,四处流浪的灾民来说,部队还算幸运了,“但除了米饭,难得吃上一回菜,肉就更别想了。”唐文光说,当时川军还有个“绝 活”:会编草鞋。从四川出来,一路上走烂了不少草鞋,很多鞋子都是川军各自抽空编的,“到山东时还背了好几双草鞋。”但战斗一打响,要想再吃顿饱饭,睡个 好觉,就成了奢望。

  “常常一天都吃不到一顿饭,一旦生火做饭,就相当于在引导飞机来轰炸。”战士们常常饿着肚子跟鬼子打仗,因为装备差距太大,需要更灵活的战术,体能消耗比日军更大,“最苦的还是晚上打仗,又冷又饿。”

  多次打跑鬼子百姓送来布鞋

  虽然已过去70多年,但94岁的唐文光一提起在山东的日子,时不时会念到当地的老百姓。

  “我们在山东驻防和作战时,当地百姓都很感谢川军。”唐文光说,那时候,常有鬼子来村子里骚扰百姓,他们就组织人手,多次把鬼子打跑,“到后来,只要不是大部队,小股鬼子一听到枪响就吓得骑马跑掉。”

  当地百姓见到这些川娃子寒冬腊月还穿着草鞋在战斗,大家一合计,自个儿弄了布料,给他们打布鞋穿。

  “起初,长官不让收百姓的东西。布鞋实在推不过去,就收了,但其他东西一律退了回去。”唐文光说,他们部队有一条铁律,就是不准骚扰百姓,不准偷拿百姓的东西,“如果发现,一律枪毙。”

  说到这儿,唐文光努力抬起眼皮,叹了口气:“有个小战士,就是没遵守这条纪律,被枪毙了。”

  那时候,部队要给他们发军饷,“但战事紧张,军备更换都恼火,军饷就更惨了。”有个年轻战士,想换些零钱,就偷了村民的一块白布拿去卖。此事被村民发现,闹到了军营里,排长揪出那个战士,白布还没卖出去,当场还给了村民。

  但事情还没结束,“军令如山,军纪更不能坏。”唐文光摇着头说,那位年轻战士没能死在战场上,而是被执行军法,当场被枪毙了。

  血战台儿庄时子弹射穿大腿

  电影《血战台儿庄》里,在战事危急的时刻,无论是在城外还是城内,都出现了将领与士兵一同壮烈殉国的场面,可见当时战事之惨烈。

  这场注定载入史册的战役,在1938年3月打响。日军甲种师团第10师团下属的濑谷支队1万多人,全线进攻川军22集团军防守滕县外围的阵地。

  此前,第五战区急调张自忠的59军北援滕县。岂料张自 忠到达滕县时,日军对临沂发动猛攻。临沂和滕县一样,一旦不保,日军都能迅速占领台儿庄,然后直下徐州。张自忠部被派到了临沂。此时,能抽调增援的部队尚 在数百公里外的路途中,台儿庄、徐州犹如一座空城。滕县只能由22集团军两万多人独自面对。

  不满20岁的唐文光,已当上了班长。“当天清晨,日军用大炮和飞机轮番轰炸我们的阵地。”唐文光回忆说,由于装备差距太大,战士们只得躲在阵地里,“一个排、一个连根本不经打,几炮过来就死伤惨重。我所在排里的战士,一场战斗打下来,只能活几个。”

  机枪打穿工事川军死守滕县

  “装备实在太差了,完全是填命在守。”与日军轻重武器的猛烈攻击相比,川军的武器显得很“寒碜”。

  日军有飞机和重炮轰炸,地面有机枪为冲锋士兵开道。川军有的步枪连来复线都磨光了,射击起来子弹乱飞,还时常遇到卡壳,距离稍远就打不准,几乎只能在200米内才能对日军造成伤亡。

  “很多川军战士干脆把枪放在旁边,等日军靠近再用手榴弹和大刀。”唐文光说,他们的几门迫击炮还没打出一炮,日军就轰轰轰连落数十炮。“命令一下,管你怕不怕都要上。被打死了,挖个坑坑埋了就是。没被打死,就要杀鬼子报仇。”

  “老兵怕机枪,新兵怕炮弹。”唐文光等人在多次战斗中 总结了这个经验,“我们在滕县城外修筑了工事,但几乎没有用,飞机可以把炸弹扔进阵地,我们只能瞄着天上打。说起来是工事,鬼子的机枪完全可以射穿工事, 躲在工事后的新兵,大多被子弹打穿了。”唐文光指着左大腿说,“这里的贯穿伤,就是被子弹打穿的,幸好没伤到骨头。”

  但川军仍然在拼死抵抗。作为台儿庄外围的唯一驻守部队,一旦放弃滕县,台儿庄就直接暴露在日军面前,再无一支部队可以阻拦日军的长驱直入。

  “我们外围守军被打散后,城内的部队还一直死守。”想到守城的川军战士,唐文光突然捏紧了拳头,1938年3月17日下午,日军数千人破城进入滕县,剩余的川军和日军拼死巷战。由于日军数量太多,川军各部逐步被陷入包围中,相互之间的联系被切断。

  奉命死守滕县的41军122师师长王铭章,被日军入城部队发现,遭到重机枪部队的猛烈扫射。王铭章腹部中弹,壮烈牺牲。

  写家书报平安回家继续种田

  “离开家大概两个月后,我写了封信回去。”唐文光说,要去前线的时候,他收到了家人的回信,内容已记不得了。

  唐文光说,那时候出去打仗,谁都不知道能不能活到第二天,他也难得有时间给家人报平安。抗战胜利后,他回到了金堂老家,村里的人以为他早就死了。“当时一起出去的人很多,但打完仗回来的,就只有我一个了。”

  家人见面后,母亲哭红了眼,唐文光也感到有些惭愧,但是出去抗战的事,“我不后悔。”不久,家人给他找了个叫张凤群的老婆。从此,他接过父亲的锄头,在家里种起了地,这一种就是几十年,“没想到转了一圈,还是回来种田了。”

  此后,唐文光再也没有离开过老家。他时常怀念起抗战的日子,以及当年出生入死的战友,“经历过战争,才晓得战争到底有多惨烈,还是平平淡淡种田好啊!”

  喜欢住在老屋希望老伴健康

  20多年前,唐文光因为白内障的原因,导致失明至今。“虽然看不到,但父亲的耳朵听力还好。”唐文光的大儿唐柏林说,以前,父母身体不错的时候,他们常一起四处转转。后来,二老身体衰退,“走路必须要人扶着。”

  不久前,唐柏林带着父亲住进了新家,但住了没几天,唐文光就不高兴了。

  “他一直闹着要回老屋去住,新房子住着心里不踏实。”16日当天,唐柏林答应父亲送他回去坐坐,“老屋太残破了,到处都透风。”

  “坐在自己家里,我才觉得踏实。”唐文光有些倔,无论儿子怎么说,他都要坚持住些日子。陪了他70多年的老伴也在老屋,但身体更为虚弱。

  老屋里,阳光从瓦隙里透下来,唐文光坐在床边的凳子上,老伴躺在床上养病。

  “母亲刚出院没多久,还在吃药。”其实,唐家人藏了个秘密。唐柏林说,母亲不久前查出了癌症,他们担心老两口听了受不了,“一直瞒着的,只说是感冒了。”

  “我身体不行都没躺起,你要赶紧好起来哦。”唐文光对老伴说,此时屋外的阳光正好,“等你牵我走走。” 华西都市报记者杨力(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资料图片)

  口述实录

  “战事打得那么凶,鬼子迟早要打过来。与其被炸死在家里,还不如去前线拼个出路。”

  “跑了会被炸死,拼了可能遭打死,反正横竖都是一死,我要多杀鬼子才赚得到。”

  “当天清晨,日军用大炮和飞机轮番轰炸我们的阵地。一个排、一个连根本不经打,几炮过来就死伤惨重。我所在排里的战士,一场战斗打下来,只能活几个。”

  “很多川军战士干脆把枪放在旁边,等日军靠近再用手榴弹和大刀。命令一下,管你怕不怕都要上。被打死了,挖个坑坑埋了就是。没被打死,就要杀鬼子报仇。”

  “我们在滕县城外修筑了工事,但几乎没有用,飞机可以把炸弹扔进阵地,我们只能瞄着天上打。说起来是工事,鬼子的机枪完全可以射穿工事,躲在工事后的新兵,大多被子弹打穿了。我大腿上的贯穿伤,就是被子弹打穿的,幸好没伤到骨头。”

  “经历过战争,才晓得战争到底有多惨烈,还是平平淡淡种田好啊!”

  老兵档案

  姓名:唐文光年龄:94岁民族:汉族籍贯:四川金堂所属部队:中国军队22集团军45军125师373旅745团1营3连1排所任职务:排长经历战役:滕县保卫战等

文章关键词:抗战老兵;唐文光;川军;122师;打鬼子 责编:李争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跨越77年的生死约定,95岁八路军战士终遇救命恩人

    时至今日,王显聚老人依然清晰地记着,他是在村长周继保的安排下,来到村民周继方家养伤的。那个时候,日伪军疯狂扫荡,大肆搜捕八路军伤员,老乡是冒着全家被杀的危险收留伤员的。

  • 抗战老兵临终不忘寻找河南救命恩人亲属 其子苦寻8年

    □记者李岩  核心提示丨近8年来,2000多个昼夜,陕西千阳65岁的刘继红一直在忙一件事:遵照父亲刘思远临终遗愿,寻找河南抗战老兵王斋柱的亲属。

  • 89岁抗战老兵肺部感染生命垂危 急需“熊猫血”

    3月29日,郑州晚报接到求助信息,一位89岁的抗战老兵刘克慎,最近因肺部感染生命垂危,急需输血缓解病情进行手术前准备,经检测老人的血型是AB型RH阴性血(俗称“熊猫血”),这种血型非常罕见。接到求助信息后,河南省稀有血型协会第一时间组织熊猫血志愿者,在河南省血液中心进行登记报备后,随时可对抗战老兵进行帮助。

  • 郑州红十字会关爱抗战老兵 组织7位战斗英雄房车春游

    些老兵中,年龄最大的88岁,年龄最小的76岁,他们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以及淮海战役、解放郑州战役等,其中有一级战斗英雄、二级战斗英模。

  • 开封金明小学寒假看望抗战老兵 铭记历史不忘国耻

    1月14日,金明小学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六七班的学生代表和开封市爱心大家庭成员怀着激动的心情,慰问了开封市蔺洛涛、苏汉光两位抗战老兵。爱心人士和小学生的到来,让抗战老兵喜不自禁。

  • 志愿者陪老兵迎新春 12位耄耋老兵聚首鹰城

    昨天,河南关爱抗战老兵平顶山志愿者团队在市区香榭丽舍酒店举行“我陪老兵过大年”新春团拜会,12位耄耋老兵被请到现场(上图),爱心企业为他们奉上致敬礼物。来自驻马店遂平的吴元和李运堂是一对亲家,目前这两位孤寡老兵在一起生活。

  • “8·15”日本投降日,抗战老兵们回忆峥嵘往事

    他们曾浴血奋战,拼刺刀,炸碉堡,夺阵地,有勇有谋……战火的淬炼,岁月的沉淀,让他们鬓发斑白,但刻在身上的弹疤仿佛诉说着一段段峥嵘岁月。一天,刘贵通过望远镜瞭望到南面小山包的山腰上,有几个挎战刀的日本军官和几个随员在活动,不少人出出进进。

  • 共产党人的“红色气质”

    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我们选取新华社中国照片档案馆珍藏的资料照片,展现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红色气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我们选取新华社中国照片档案馆珍藏的资料照片,展现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红色气质”。

  • 河南百岁老兵20年捐80余万元 觉得吃穿花钱是浪费

    有人问我为什么不把钱留给儿女?我是我,儿女是儿女,他们的路要自己走。我不留金,不留银,只给他们留精神!

  • 年前看望抗战老兵 铭记历史不忘英雄

    1月28日,开封市爱心大家庭的爱心成员和县街小学的小学生们,捧着鲜花,提着大米、面粉和食用油等食品,看望慰问了开封市张海州、蔺洛涛和苏汉光等3位抗战老兵

  • 年前看望抗战老兵 铭记历史不忘英雄

    1月28日,开封市爱心大家庭的爱心成员和县街小学的小学生们,捧着鲜花,提着大米、面粉和食用油等食品,看望慰问了开封市张海州、蔺洛涛和苏汉光等3位抗战老兵

  • 周口300余位抗战老兵每人将获5000元补助

    日前,民政部、财政部下发通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根据中央要求,要向部分健在的抗战老兵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金5000元。8月20日,周口晚报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我市(不含鹿邑县)有300余位健在抗日老兵将获得补助。

  • 抗战老兵王明辉:战歌嘹亮 难忘那段烽火岁月

    镇平县曲屯镇楼子王村93岁的王明辉老人,1939年参军,曾参加过随州、枣阳抗战和西峡口抗战。抗战结束后回乡种地,结婚生子,如今身体硬朗、思路清晰。近日记者见到了王明辉老人,听他讲述记忆中的抗战史。

  • 百岁抗战老兵在重渡沟向巨幅国旗宣誓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8月1日建军节当天,10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退伍老兵来到洛阳市栾川重渡沟景区,和广大游客一起重温历史,缅怀过去,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 抗战老兵:抗战极其残酷 最反感抗日“神剧”

    走访抗战老兵:最反感的就是抗日“神剧”。

  • 新闻
  • 财经
  • 汽车
  • 体育
  • 娱乐
  • 健康
  • 科技

慢新闻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推荐视频

高考前"最后一课":我的故事都是关于你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