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 焦点图 > 正文

2017年货币政策“松紧”之辩:稳汇率还是稳经济?

2016年12月30日08:11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5034

    “近期呼吁央行加息的声音又多了起来。”一家国有银行信贷部门人士说。

  市场预期央行加息,并不意外。美国已进入加息通道,人民币贬值压力增加,央行加息的举措可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并遏制资本流出压力,但这也会给中国经济企稳回升构成新压力。

  央行目前面临货币政策两难决策——是为保汇率而收紧货币政策,还是保经济而采取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

  “考虑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表示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央行加息的几率不会太高。但会议公告还表态,要适应货币供应方式新变化与调节好货币闸门,央行逐步收紧货币政策是大概率事件。”多位金融业内人士认为。

  在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看来,央行未来的“稳健货币政策”很可能转成适度偏紧,流动性拐点或在2017年降临。

  或“变相加息”应对冲击

  邓海清认为,尽管央行尚未有加息举措,但今年以来货币市场资金价格走高,以同业之间资金借贷价格计算,约上升50到70个基点,央行可能通过“变相加息”来应对美国加息冲击。

  “变相加息的目的,是要维持现有的中美债券利差空间。”有银行人士指出。

  华创证券研究发现,如果分析2015年12月29日、2016年11月23日人民币汇率两次大幅调整的原因,就会发现一个共同现象:即当时中美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之差均收窄至0.49。当前,中美10年期国债收益率保持在0.6-0.7的安全区间,但央行仍需未雨绸缪,通过抬高货币市场利率或加息举措确保该利差保持在合理区间,避免利差收窄增加资本流出压力。

  但加息或抬高货币市场利率是一把双刃剑。有金融业人士分析说,一方面加息对中国经济企稳反弹构成新压力;另一方面实体企业融资成本随之抬高,不利于整体宏观经济增长。更重要的是,这些举措会加重市场对流动性吃紧的担忧,可能引发债券市场新一轮下跌。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方了解到,市场还呼吁央行通过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对冲人民币贬值与外汇占款收紧所衍生的流动性紧张。截至2016年10月底,外汇占款流失导致基础货币收缩2.21万亿,央行通过MLF等再贷款方式投放4.59万亿,公开市场操作也投放了1699亿元,国内基础货币较年初增加1.38万亿。

  是稳汇率,还是稳经济,已成为央行货币政策需要权衡的选择。

  2016年12月16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表示,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适应货币供应方式新变化,调节好货币闸门,努力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机制,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

  在邓海清看来,相比2015年的提法“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即货币政策可以中性偏宽松,2016年的提法变成“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预示着货币政策可能适度收紧。

  “从目前央行推出14天逆回购举措,以及对资金投放采取锁短放长的方式分析,央行货币政策已悄然转向偏紧了。”华创证券首席债券分析师屈庆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提到“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屈庆认为此番措辞被解读为,央行很可能采取适度偏紧的货币政策,在给人民币汇率稳定提供政策支撑同时,先有效清除债市、楼市等领域高杠杆投资隐患,避免资产泡沫破裂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待疏通

  央行若采取中性偏紧的货币政策,究竟会持续多久?毕竟,中国经济增长仍需相对宽松的货币环境。

  一些金融业内人士认为,G20杭州峰会各国达成运用货币、财政等措施促进经济增长的共识后,未来宽松货币政策对刺激经济增长的作用可能有所弱化。

  “决策层可能会倾向采取更多财政刺激措施促进经济增长,对货币政策收紧的容忍度也会更长久。”有券商宏观经济分析师表示。

  在业内人士看来,央行若采取中性偏紧货币政策,另一个目的是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机制。

  此前央行曾尝试借助“利率走廊”,引导资金更好地投向实体经济。所谓利率走廊,即央行向银行保证提供不同期限不同利率成本的资金供给,让银行在减少利率风险的情况下,鼓励信贷资金积极投向实体经济。

  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利率走廊逐步走峭(即短期偏低中长期偏高),一些金融机构趁机开展套利活动,利用杠杆融资低息拆入大量短期资金,投向中长期高息债券等金融产品赚取利差。由此引发金融市场大量资金期限错配、杠杆程度过高、债券体外代持等风险,监管部门因此收紧资本市场流动性达到去杠杆目的。

  未来央行投放资金流动性,仍将以中长期货币工具为主,不会再采取偏短期的流动性支持方式,从而控制债券杠杆投资;与此同时,金融监管部门还会采取措施,包括将银行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等,封堵监管套利,进一步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机制。

文章关键词:松紧;期限错配;MLF;加息;货币供应 责编:陈晓杰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走出阴道"松紧问题"误区

    阴道松紧问题认知误区多:“太紧”实为前戏不足

  • 全国房价涨跌分化严重 各地政策松紧各异

    国家统计局9月18日公布的房价数据显示,8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上涨的城市有69个,但涨幅较高的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和个别二、三线城市。

  • P2P一天倒一家 20余银行欲试水

    3月份,每天只有1-2家上线或者筹备上线,但是如今每天至少3-4家,未来估计会达到五六家 CFP供图  对于P2P行业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对于10月之后出现的P2P倒闭潮,多位P2P行业人士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提到,随着大量P2P公司的涌入,市场上平台公司和资金“僧多粥少”。

  • 解密银行"同业游戏":期限套利最高达9%

    上述券商分析师认为,利率市场化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银行资金错配的程度,并且通过“钱荒”这样的极端方式表现出来。上述银行工作人士表示,监管部门对同业业务的相关规定,表明监管部门很重视同业业务存在的“期限错配”风险。

  • 债市监管风暴波及银行

    记者了解到,国家有关审计部门在16日和17日已对国开行和工行相关领导进行了约谈。

  • 国内影子银行规模30万亿

    国际金融机构金融稳定委员会(FSB)对影子银行的定义是“从事信用中介的非银行机构”(编注:信用中介指从储蓄到投资的循环往复过程)。按照FSB的定义,广义概念下中国非银行信用中介包括了银行表外活动的大多数、部分信用债券融资以及民间融资等。

  • 万科VS宝能:理想向左,资本向右

    这两年,华润集团内部事务繁杂,即使没有宝能系,也一定会有其他系的资金觊觎。

  • 银行或将推出更多创新业务类型

    专家称,该项金融政策的出台将有利于房地产项目筹措资金,促使项目的发展 而在此之前,继9月12日成功招标发行人民币20亿元金融债券后,广西北部湾银行再次成功招标发行人民币10亿元金融债券,专项用于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

  • P2P行业亟需明确监管 上半年超百家网贷平台跑路

    利用P2P网贷平台,在短短8个月时间里,吸收1000余名投资者共2亿多元投资金额,造成投资人5000多万元的损失,犯罪嫌疑人刘某却跑路了。近日,刘某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浙江省杭州市拱墅警方上网追逃,案件仍在进一步侦查之中。

  • P2P监管是世界难题

    P2P公司之间模式各异,业务流程尚未完全定形,未来还有诸多变化可能,在这种背景下,牌照监管不利于创新。目前P2P行业风声鹤唳,对优秀平台的要求就是在市场优胜劣汰的法则下,加速P2P两极分化,用“公平金融”的理念发展互联网金融,让P2P真正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

  • 国务院:未来增长面下行压力 加大预调微调

    国务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9日刊登于国家发改委网站。大量债务集中在收益水平低且回收期长的基础设施、产能严重过剩产业和房地产领域,资金周转速度和使用效率下降,处理不好容易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 袁雷鸣回应余额宝集中兑付质疑 利用大数据预测

    “2014中国互联网金融高层论坛暨第七届中国电子金融年会”于2014年1月16日在北京举办。那么,传统的金融行业可能就像刚才王永利行长提到的具有多年的在风险识别和风险定价方面的一些经验,积累了大量的客户基础。

  • 中央解决地方债方案渐明

    国家发改委上周二发布声明称,地方政府成立的融资平台公司可以发行新债,以便按时偿还到期债务,并确保融资平台继续平稳支持现有基建项目;同时还允许平台公司发行部分债券对“高利短期债务”进行置换。

  • 影子银行规模难以估算 风险可控仍有隐忧

    近年来,关于我国影子银行的争论持续不断,影子银行风险问题备受关注,有观点甚至一度担心它会引发系统性风险。尚福林强调,对影子银行的治理,重点管住放大杠杆、期限错配和信用转换三大风险。

  • 影子银行规模难以估算

    近年来,关于我国影子银行的争论持续不断,影子银行风险问题备受关注,有观点甚至一度担心它会引发系统性风险。尚福林强调,对影子银行的治理,重点管住放大杠杆、期限错配和信用转换三大风险。

  • 新闻
  • 财经
  • 汽车
  • 体育
  • 娱乐
  • 健康
  • 科技

银行头条

浦发银行专注并购金融 助力中国制造“走出去” 浦发银行专注并购金融 助力中国制造“走出去”

保险头条

中国太保荣获上海金融创新奖多个奖项

股票资讯

财经要闻

网站简介 | 招聘信息 | 会员注册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