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改革开放 大视野锁定大格局

2014年12月19日17:02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5034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刚一落幕,新一批加快改革开放的政策措施随之发布: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年内第三批简政放权举措,用2年时间兑现原本5年完成的承诺;粤津闽增设3个自由贸易区,全面推广上海自贸区试点经验;3部委宣布再调成品油消费税率,期待以税收杠杆抑制能源过度消费;首家民营银行在深圳获准开业,酝酿多时的原油期货交易正式获批……这些密集出台的改革新政,既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要加快推进改革开放”提供了有力注解,也意味着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正攀升至新的高度、迈向新的境界。

  中国经济30多年来创造的伟大奇迹,离不开始终坚持“改革开放”这一重要法宝。正是勇于自我革新、善于对外开放,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得以建立完善,经济增长的活力与动力才得以持续释放,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作用和地位才得以不断提升。

  随着经济总量不断增加,市场竞争、外部环境、资源约束等条件出现趋势性变化,我国经济增长开始从高速转向中高速、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发展动力也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要准确认识、主动适应、把握引领这种新常态,关键仍然是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只有增强改革的力度与强度、扩大开放的广度与深度,才能顺应经济发展大势,破解发展难题,掌握发展主动权。

  改革依然是当前中国经济最大的红利。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一年来,我国在财税、金融、投资、外贸、价格、国企、收入分配等领域,有序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这些改革致力于理顺价格机制、激发市场活力、减少不当管控,其积极效应正陆续显现。

  改革提速,开放同步。开放与改革之间,原本就是“手心手背”、“一体两面”:开放既是改革的一部分,又会反过来牵引和推动改革。这一点在上海自贸区实践中再次得到有力证明。一年多来,作为新一轮对外开放的试验田,上海自贸区成为多项改革的“压力测试”平台,试行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贸易便利化、金融服务业开放、完善政府监管等政策,均属体制机制重大创新。结果表明,这些创新不仅行之有效,还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加快推广。

  正因此,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仅提出“要加快推进改革开放”,而且强调“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过深水区”。这意味着,只有敢于打破利益藩篱,通过改革的不断深化,才能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市场活力;只有善于打通国内国际,通过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才能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创造更多的发展机遇。

  扭住改革开放不放松,关键要扭住重点领域不放松。对下一步改革开放的重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已作出明确部署:在自身改革方面,主要目标是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核心问题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关系。只有坚持问题导向,通过政府自我革命,建立起规范的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打造公开便捷服务平台,才能带动其他领域改革的全面推进,使改革措施尽快转化为发展动力。可以预见,2015年在行政审批、对外投资、利率市场化、IPO注册制、土地流转、产权保护、混合所有制等方面,还将会推出一系列实质性重大改革措施。

  在对外开放、借用外力方面,总目标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更好实现内需和外需之间、进口和出口之间、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之间的平衡。这“三大平衡”囊括了市场、贸易和投资各方面,反映出我国在谋划经济发展过程中具备了更加宏观的全球空间战略思维,体现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大视野、大格局。除已明确的自贸区试点范围扩大外,进一步建立全面链接全球的自贸区网络值得期待,包括打造升级版的中国—东盟自贸区、加快中巴贸易走廊和中印缅孟走廊建设、推动签署中美双边投资协定、推进中日自贸区谈判等。其次,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大规模开展“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也将是重点动作。再次,增加人民币离岸中心和清算行,完善人民币交易的基础设施,必然会进一步提升人民币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

  改革开放从来都伴随着对原有利益格局的打破与重构。因此,在加快推进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既要围绕解决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推进改革,推出既有年度特点又有利于长远制度安排的改革举措;更要抓好改革措施落地,狠抓落实,强化责任,加大协调力度。只有强化督促评估,落实督办责任制和评估机制,才能让群众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改革成效。(经济日报记者 张 伟)

文章关键词:改革开放;澳门;大视野 责编:安文靖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唯有持续改革开放才有美好未来

    改革永远在路上,永无止境。我们要在改革开放旗帜的引领下,持续推进我国升级版的改革,向着科学改革和深度改革迈进,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前行。

  • 全面深化改革是党中央治国理政重大战略抉择(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2015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实践,披坚执锐、攻坚克难。

  • 全面深化改革是党中央治国理政重大战略抉择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2015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实践,披坚执锐、攻坚克难。

  • 全面推进改革开放 激发发展动力活力

    日前,《辽沈大地改革潮——20世纪80年代振兴辽宁的探索与实践》(以下简称《改革潮》)由人民出版社和辽宁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目标任务、重大举措。

  • 认同中国发展方向

    3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和我的同事也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做好各个领域的交流工作,让更多中国人了解瑞士,也让瑞士人更多地了解中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的特殊日子里,我祝福中国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也越走越好。

  • 林毅夫:中国将步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为世界解决了6.8亿贫困人口、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在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及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中,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可圈可点,在两次危机中中国经济……

  • 从"站起来了"到"富起来了" "春天的故事"还将继续

    “在过去30年里,中国从一个市场和企业精神被禁锢而贫困潦倒的国度,成功地转型为一个市场开放、私企盛行的全球经济重镇。邓小平诞辰110周年,恰逢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今天国人对于“总设计师”诞辰的纪念,不仅寄予了对于改革开放的深刻认同,更是对于深化改革“顶层设计师”的期待——改革再出发。

  • 纪念小平,“不忘初心”

    我们今天纪念邓小平,最重要的还是重温当年小平的改革胆略、改革决心和改革智慧,来实现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和步骤。由此而言,我们今天纪念邓小平,最重要的还是重温当年小平的改革胆略、改革决心和改革智慧,来实现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和步骤。

  • 人民日报阐释“两个不能否定”

    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

  • 中央党史研究室阐释习近平两个不能否定论述

    (三)坚持用历史的观点、实践的观点、辩证的观点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力开拓,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 中央党史研究室阐释习近平两个不能否定论述

    (三)坚持用历史的观点、实践的观点、辩证的观点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力开拓,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 改革开放永无止境

    在世界眼中,推进改革开放的勇气信心和把握改革开放的能力是中国走向成功的关键,改革开放甚至成为中国这个东方文明古国新的特质。所有这些分析和预测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将放大镜对准中国面临的种种难题,忽视了中国解决这些难题的能力,没有看到改革开放的巨大能量。

  • 用好改革关键的一招

    12月7日至11日,在全党全国掀起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热潮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沿着二十年前邓小平视察南方之路考察工作。从深圳、珠海到佛山、广州,习近平同志一路强调推进改革开放,表明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改革开放的坚强决心,也向全党全国发出了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动员令。

  • 人民日报:改革不停顿 开放不止步

    从深圳湾畔到黄浦江边,从渤海之滨到西北边陲,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我国涌现出一批极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城市和地区。这些城市和地区锐意改革,先行探索,大胆试验,取得显著成就,积累了丰富经验,被人们称之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地标。

  • 新华社评论员:肩负起深化改革的重大责任

    肩负起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责任,就是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更多更好地造福人民。肩负起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责任,就是要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又要勇于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篱。

  • 新闻
  • 财经
  • 汽车
  • 体育
  • 娱乐
  • 健康
  • 科技

慢新闻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推荐视频

高考前"最后一课":我的故事都是关于你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