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快讯 > 正文

中央深改小组7次会议回顾:塑造常态 突出“精准”

2014年12月05日21:26  来源:人民网-时政频道

5034

  12月2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第七次会议。即将过去的2014年,被称为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元年。

  一年内先后召开的7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中涉及的意见和方案,为改革的持续深入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人民网记者深度盘点7次深改组会议,梳理“深改元年”的亮点重点和宝贵经验。

  合理统筹 塑造“常态”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推进深化改革亦是如此。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指出,从7次会议内容来看,中央深改组先统筹后推进,以理论为指导,以实践为指向,改革思路非常清晰。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从这7次深改组会议的时间、内容和具体分工上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对今年工作的“布局谋篇”合理有序,统筹兼顾。

  首先是时间上。深改组用7次会议将全年的工作贯穿起来,安排合理,有始有终,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有条不紊”。

  其次是分工上。1月22日,深改组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落实改革措施的分工方案,同时确定了经济、法制、文化体制改革等6个专项小组名单,为深化改革提供了人员上的保障。

  最后是内容上。我们看到,深改小组前两次会议注重全年工作的统筹,先后审议通过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工作规则》、《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4年工作要点》等“工作守则”。之后的会议则对改革中的具体问题“对症下药”,涉及到经济、文化、司法等各个议题。

  “任何现代化国家都是按照一定规则来治理的,中国的改革也不例外。相比过去的改革,现在我们更强调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这将使改革向常态化、规范化、健康化的方向发展。”竹立家说。

  层层推进 突出“精准”

  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为当前的深化改革指明方向: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如何形成科学、完备、有效的制度体系?中央深改组在今年举行的会议上用实际行动进行了回应。

  2月28日,深改组第二次会议对立法、经济和生态文明、文化等体制改革的议题进行了讨论;6月6日举行的第三次会议审议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和《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8月18日的第四次会议提出,要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这些都是当前社会热议的话题;9月29日举行的第五次会议则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问题给予了重点关注。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耀桐认为,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深改组率先推出的各项改革方案,虽然涉及面很广,但首先关注的都是贴近老百姓生活的“实事”,这充分说明深改小组对肩负的责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在10月27日举行的深改组第六次会议上,组长习近平结合十八届四中全会主题,指出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12月3日的第七次会议则提出要推动改革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互动。这些具有首创性的提法在今年深改组的会议内容中让人耳目一新。

  对此,许耀桐用三个“更加”进行了评价:“将深化改革与依法治国相结合,将改革的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互动结合,这将使当前的改革更加精准,更加规范,更加贴合社会实际。”

  科学实施 狠抓“落实”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全面深化改革需要集中智慧,更需要狠抓“落实”。在今年召开的7次会议上,中央深改组每次都重点提到了“落实”。

  2月2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第二次会议。组长习近平强调,要把抓落实作为推进改革工作的重点,真抓实干,蹄疾步稳,务求实效。

  如何“抓落实”?习近平指出,对重大改革尤其是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改革决策,要建立社会稳定评估机制。遇到关系复杂、牵涉面广、矛盾突出的改革,要及时深入了解群众实际生活情况怎么样,群众诉求是什么,改革能给群众带来的利益有多少,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思路、制定举措、推进落实。

  竹立家认为,“抓落实”就是强调制度的执行力。理念再好,得不到执行就是一句空话,只有通过不断强调“落实”,好的治国理政观念才能得到实现。

  在6月6日召开的深改组第三次会议上,习近平说,改革要坚持从具体问题抓起,着力提高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眼于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把有利于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惠民生的改革举措往前排,聚焦、聚神、聚力抓落实,做到紧之又紧、细之又细、实之又实。

  许耀桐指出,纵观这7次会议,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高”,因为这是中央最高层次的部署;另一个是“实”,就是要不打折扣地落实具体措施。如果不落实,改革的进程就会停滞。这是推动改革的需要,也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

文章关键词:常态;考试招生;会议审议;突出矛盾;中央企业负责人 责编:李争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一场输不起的“反腐压力测试”

    诸如反腐败影响招商引资的“杀伤经济论”,影响党的形象的“自我抹黑论”,导致职工利益受损的“反腐误伤论”,造成不作为懒作为的“为官不易论”等,亦不绝于耳。概观其要,“在路上”“持久战”“常态”“长效”“保持”“不变”“长期坚持”等关键词一再出现,显示出“慢工出细活”的耐心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

  • “新常态”同样具有世界意义

    中国的经济发展得益于全面融入世界市场、高效利用世界资源,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将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正外部性,这不仅是中国为世界作出的积极贡献,也必将有利于维护和延续中国所处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 新常态 好状态

    在这样的局面下,党内外已经形成了一种共识和期待:保持住好势头,使“严”成为新常态。党员干部只有更加担当、精进和有为,才能积极顺应这个新常态,引领这个新常态,成为新常态的方向标。

  • 豫平:经济新常态呼唤网络弄潮儿

    为贯彻落实省委九届八次全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顺应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趋势,迎接互联网产业在新常态中的挑战和机遇,由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省通信管理局主办的第三届中原网络文化发展论坛日前在郑州召开。继去年11月与菜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后,省政府今年6月再次与阿里巴巴集团“联姻”,在郑州签署云计算和大数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 业绩不佳,白酒调整或成常态

    前三季度报亏的白酒上市企业并非皇台酒业一家。根据已经公布的几家白酒上市公司的季度报告或者业绩预告,白酒企业前三季度整体业绩不佳,白酒深度调整远未触底。券商人士在上半年对“白酒股受益于估值切换和中秋旺季,将在第三季度出现反弹”的预测,也随之破灭。

  • 酒行业呈现出的十种新常态

    深耕精耕本地,获取过冬的资本,将成为白酒行业的新常态。从区域上来看,随着区域名酒的回归,对下,将与本地企业竞争,对上,则要面对名酒企业的强迫式挤压。区域酒商,终端费用高,产出低,利润越来越薄,竞争越来越激烈,酒企要求越来越高是其目前遇到的主要困境。

  • 苹果股价下跌成“常态”

    图为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库克展示iPhone 6与全新智能手表Apple Watch.  美国当地时间9日,万众期待的苹果新品发布会终于如期而至。作为最早被爆炒的苹果概念股,蓝宝石厂商们一定是此次苹果新品发布会最“失落”的人。

  • 苹果股价下跌成“常态” 蓝宝石概念股重挫

    图为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库克展示iPhone 6与全新智能手表Apple Watch.  美国当地时间9日,万众期待的苹果新品发布会终于如期而至。作为最早被爆炒的苹果概念股,蓝宝石厂商们一定是此次苹果新品发布会最“失落”的人。

  • 新常态,新在哪?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从动力层面看,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将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 中纪委:从严治党不能搞成突击任务 运动式没希望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今天刊登文章《全面从严治党,实践“四种形态”之三——红脸出汗是最大的爱护》,文章称,从严治党,必须做到日常化、经常化,而不是运动化,搞成一项突击任务。

  • 沈丘东城干部进村入户成为“新常态”

    为认真践行“三严三实”活动的总体要求, 切实转变机关干部工作作风,日前,沈丘县东城办事处制定了机关干部进村入户服务制度。

  • 新常态下 稳中有进

    对民族地区来说,适应新常态,着重体现在“三个落实”上,一是要落实在改善民生上,二是要落实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三是要落实在增进民族团结上。新常态也带来人力资源的转化与转型,结构调整最大的动力是人,所以要在人才技能转型上着重发力。

  • 实体经济减速考量新常态下货币抉择

    7月的最后一个宏观经济数据8月28日由国家统计局发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823.3亿元,同比增长13.5%,增速比6月回落4.4个百分点。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所副研究员原磊却认为,未来工业企业仍会面临较大经营压力。

  • 朴槿惠无视检方最后通牒 加速返回常态重新掌权

    韩国总统朴槿惠18日没有理会检方发出的“最后通牒”,而是在沉寂一个多星期后首次正式露面,重新行使总统职权。在检方的“最后通牒日”,朴槿惠未去接受问询,而是选择重新行使总统职权。

  • 河南省高院院长:网上办案 今后成常态

    河南省高院院长:网上办案 今后成常态

  • 新闻
  • 财经
  • 汽车
  • 体育
  • 娱乐
  • 健康
  • 科技

慢新闻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推荐视频

高考前"最后一课":我的故事都是关于你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