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1日讯 今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总经理刘烈宏做客“对话新国企·引领新常态”两会访谈节目。刘烈宏表示,中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始终在走出去的过程中,目前,需要思考的是怎样把中国电子行业的走出去和国家战略紧密结合起来。今后,要走出去就必须有国际化的视野和国际化的思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总经理刘烈宏做客“对话新国企·引领新常态”两会访谈节目 裴小阁摄
访谈现场 裴小阁摄
谈到中国制造业以及近期民众热议的“出国买马桶盖”现象,刘烈宏表示,“智能马桶盖”已成为热词,可以折射出我们工业发展,包括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一些特征。过去,我国电子产品的生产研发相对集中在一些大家熟知的产品,形成一种规模经济,我们对新兴的消费产品和市场关注不够,导致消费者产生消费溢出的现象,到国外去采购。
谈到中国电子产业的现状,刘烈宏认为,中国电子产业始终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根据世界的变化和产业竞争的状态,以及国际贸易的特点,不断地调整和升级策略。目前,我们需要思考的是怎样结合“一带一路”。中国电子产品需要走出去,一方面,在当地制造、生产,满足当地的需求,即走出去的方式就是本地化生产。另一方面,提升出口的层次。从某种意义来讲,系统集成和整体解决方案的出口是当前电子信息电子产业走出去一个重大的转型升级。
回顾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在开拓拉美市场取得的成功,刘烈宏认为有以下几点因素:第一、外交搭桥。中国强大的外交使得拉美的国家和中国的经贸往来更加密切,不仅是在传统的工业产品,也包括在电子信息产品。第二、金融铺路,国家非常重视金融企业,包括进出口行、国家开发银行等支持中国的实体企业走出去。第三、行业唱戏。像中国电子这样的企业,较早在拉美地区建立分公司,实现本地化运营,已经为当地经济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刘烈宏提出,中国企业要走出去,必须有国际化的视野和国际化的思维,经营管理上有两点,第一,既坚持所谓中国的特色,同时又要按照国际化、现代化的企业来管理。第二,在文化方面,促进跨文化的合作交融。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网络安全成为热词,各行业采用国产操作系统的意愿大幅增加。刘烈宏指出,用户是最好的老师,要有十年磨一剑的毅力和耐心,推动中国自主可控产业链发展完善。只有用户不断使用迭代,才能帮助产业界成就更好的中国产品,使之与国外同行同台竞争。(中国经济网记者根据文字实录整理)
昨天,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了今年第一个央企整合的信息,彩虹集团公司(简称“彩虹集团”)整体并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电子”),成为后者全资子企业。
乌镇仅是中国互联网发展浪潮中的一个样本和缩影,随着乌镇互联网大会的国际化纵深推进,随着“乌镇时间”一次次重启,中国必将从互联网发展的空间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
信阳是一个革命老区,更是一个经济欠发达、高科技人才相对短缺的地区。原来,信阳市产业集聚区通过“四个一”招商,电子信息产业“无中生有”,正在成为中原经济区重要的电子家电产品生产基地。
昨日,记者获悉,省政府正式印发《信阳电子信息产业集聚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旨在支持信阳市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创新产业集聚发展体制机制,建设电子信息产业集聚示范区。《方案》明确,信阳电子信息产业集聚示范区的功能定位为“一区一基地一中心”: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区域性电子信息产品物流中心。
1月22日,在2015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市场年会暨中国汽车后市场发展峰会召开之际,电子产业暨中部汽贸物流园项目推介会,在开发区管委会召开。参加中汽协年会的行业人士300多人齐聚一堂,搭建交流平台,推动实现合作共赢。副市长李国胜出席会议并讲话。
日本Cerevo公司创办人 岩佐琢磨说,失去了创新能力(无法抢占市场),能做的就只剩下跟对手瓜分(剩余的)市场了。韩国手机代理店店长 韩圣俊说,对我们公司来说,三星产品的销售量的50%以上,我们的总销售量每个月可以到300台,其中出货量最大的是三星。
2009年,信阳市作出了发展电子产业、构建发展载体的决策,他们抢抓机遇,主动对接沿海产业转移,积极构建了厂房超百万平方米的电子产业发展载体——电子产业园和电子产业孵化园。
前11个月,召陵区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亿,利税2.6亿
昨日,在宜阳县电子产业园圣海科技年产7200万片高强度触屏生产线项目现场,工作人员正在加紧施工。
正如CEA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盖瑞·夏培罗所讲,刚刚落下帷幕的国际C E S消费电子展是近50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将近20万平米的展览空间上呈现有史以来最具规模的创新技术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