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相关新闻 > 正文

50年渠清如许——探访红旗渠故乡河南省林州市

2016年06月27日14:37  来源:新华社

5034

  原标题:50年渠清如许——探访红旗渠故乡河南省林州市

  巍巍太行绝壁,一渠清水蜿蜒。50多年来,红旗渠依旧水清如镜、碧波似玉,而位于红旗渠畔的河南省林州市,已从太行山脚下一个小县城,蜕变成一座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新城。“红旗渠给林州人带来久违的甘霖,红旗渠精神更为林州的发展注入了勇气和力量,激励我们自强不息、奋斗不已。”林州市委书记王军说。

  “宁愿苦干、绝不苦熬。”50多年前,被干旱逼急了的林州人,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迸发出战天斗地的勇气。10万建设大军苦干10年,硬是在悬崖绝壁间,用双手“抠”出一道长达1500公里、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和“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生命长渠,创造了现代神话。

  50多年后,站在红旗渠岸边,仰望千仞峭壁,俯看万丈深渊,这条飞荡在太行山间的生命长渠,不仅一圆林州千年吃水梦,也深深地刻下了坚韧不拔的林州精神和党员干部的责任与担当。

  “修建红旗渠的初衷,是解决林州人民祖祖辈辈最渴望的吃水问题,林州干部不惧艰难、劈山引水,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生动写照。”河南省社科院研究员袁凯声说。

  修建红旗渠的60年代,正值我国经济困难时期,为解决老百姓的生存问题,林州党员干部走在前列,带领群众埋头苦干,10年削平1250个山头,钻隧洞211个,架设渡槽152座,挖砌土石方2000多万立方米,终于引来“救命水”。

  “干部能搬石头,群众就能搬山头。”这是当年红旗渠工地上广为流传的一句话。时任林县县委书记的杨贵说:“要干好一件事,应该无私无畏、忍辱负重,任何情况下都以人民的利益为重。”红旗渠建设总投资超过6000万元,其中国家拨款仅占15%,85%都是群众自筹。为了公开透明地花好这笔钱,每一笔账目都记录得清清楚楚,10年工程的账本到现在保存完好。

  岁月轮转,铁锤钢钎的开山交响虽已远去,但经过修建红旗渠的10年磨砺,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林州精神和执政为民、无私奉献的公仆情怀,已经淬炼成新时期的红旗渠精神,激励着林州人民在新时代继续书写发展和财富传奇。

  从铁匠铺到炼钢厂,到生产汽车零配件,再到拥有年收入超过500亿元的上市公司,郭现生这个红旗渠工地上一个普通铁匠的孩子,伴随着红旗渠的建设长大,也在红旗渠精神的感召下一路拼搏。如今,已年过半百的他,上厕所还是“一路小跑”。“50年前,林州人能在太行山上修成红旗渠,今天的我们,也能在太行山脚下书写财富神话。”郭现生说。

  今天,漫步在林州城区,高楼林立、绿树成荫;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里,林州重机、凤宝特钢等重工业企业厂房内机器轰鸣,生物医药、玻璃纤维等高精企业百花齐放;国家863科技产业园还吸引来清华大学、阿里巴巴等一大批科研机构和创新性企业入住。

  红旗渠精神的浸润和激励,让这个曾经连吃水都困难的山区贫困县,发展成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连年位居全省前十名的经济强县,并先后荣获国际生态休闲示范城市、全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社会发展综合改革实验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等荣誉称号。截至今年4月底,林州的银行存款余额达411亿元,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县市第一位,由昔日的“地理锅底”发展成为今天的“财富高地”。

  新时期,红旗渠精神也对林州党员干部提出了更高要求。为督促党员干部服务群众、做好表率,姚寨镇冯家口村党支部要求所有党员亮出服务承诺,并对完成情况进行通报;每户党员家庭门前还贴上“党员之家”标志,接受群众监督。“红旗渠精神督促我们党员干部踏踏实实为老百姓办实事。”冯家口村党支部书记申保红说。

  登临太行之上,俯瞰脚下,50年水清如许的红旗渠,见证了林州的沧桑巨变。(新华社郑州6月23日电 记者孙志平、李钧德、宋晓东)

文章关键词:红旗渠精神;河南省林州市;党员干部;故乡;冯家口村 责编:安文靖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在扶贫攻坚中弘扬实干精神

    在扶贫攻坚中,党员干部更要振奋精神,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科学巧干,在实干中创造优异成绩,在攻坚中弘扬好实干精神。

  • 丹青难写是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2014年5月23日,我在《安阳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伟大的红旗渠精神——党员干部安身安心安业的精神丰碑》,这是我第一次研读红旗渠精神。

  • 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 加快推进文明河南建设

    50年前,英雄的林县人民绝壁穿石,挖渠千里,历时十年,修建了长达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同时也把“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这面精神之旗,插在了太行之巅。50年来,林州人民和无数中原儿女顽强拼搏、奋发图强,谱写出一曲曲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时代华章

  • 把红旗渠精神融入大学生教育

    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在全球化、市场化和信息化加速发展的今天,面对纷繁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多元文化的冲击,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红旗渠精神教育,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优秀接班人、实现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学习弘扬红旗渠精神,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学习弘扬红旗渠精神,加强大学生艰苦奋斗教育。学习弘扬红旗渠精神,加强大学生团结协作教育。

  • 红旗渠精神是把金钥匙

    再者,它更是一种传承。通过历代中原人在不同发展时期,会赋予红旗渠精神更多的的含义,让红旗渠精神变得更加丰满充实,与时俱进,让它体现出时代的符号,烙下发展的印迹,在当前和今后闪耀发光,照亮着我们大中原发展的宽阔大道。

  • 传承红旗渠精神 凝聚筑梦正能量

    巍巍太行山东麓,悬崖峭壁之上,一渠清水蜿蜒流淌。红旗渠全长1500多公里,修建期间削平山头1250个,开挖隧洞211个,架设渡槽151座,全县共动用土石方2229万立方米,相当于从哈尔滨到广州砌起了一道高3米宽2米的“万里长城”。作为蕴含“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理念和“功成不必在我”境界的红旗渠精神,必将为这一伟大征程注入源源不绝的正能量。

  • 《新闻联播》聚焦红旗渠精神流淌五十年

    4月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以《通水五十载 红旗渠精神流淌五十年》进行了报道。靠着当年修渠那股劲儿,五十年间,林州地区生产总值达551亿元,增长270倍,居民储蓄收入超过300亿元,增长5882倍。

  • 写在红旗渠总干渠通水50周年之际

    巍巍太行山东麓,悬崖峭壁之上,一渠清水蜿蜒流淌。更多的干部专家认为,靠着发扬红旗渠精神,林州从十年修渠、十年温饱到十年富裕的“三步走”……

  • 红旗渠通水50周年:"她属于历史,更属于当代和未来"

    “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重温‘战天斗地’的历史,可以让人们冲破思想差异的樊篱,超越具体利益关系的羁绊,找到价值认同上的最大公约数。新华社在建设国际一流的世界性通讯社征程中,将一如既往地讴歌红旗渠精神,推动红旗渠精神在共筑伟大中国梦进程中凝聚起强大的正能量。

  • 红旗渠通水50周年

    “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重温‘战天斗地’的历史,可以让人们冲破思想差异的樊篱,超越具体利益关系的羁绊,找到价值认同上的最大公约数。新华社在建设国际一流的世界性通讯社征程中,将一如既往地讴歌红旗渠精神,推动红旗渠精神在共筑伟大中国梦进程中凝聚起强大的正能量。

  • 《群众路线大讲谈》第40期节目台本

    7月23日22:04,河南电视台卫星频道播出《群众路线大讲谈》第四十期节目,东方今报今日摘要刊发播出台本,以飨读者。

  • 红旗渠精神网上展馆受关注 网友:不受环境干扰

    “在网上展馆不光能看图片听讲解,还能看有关的影视剧和纪录片,比实地参观收获还多。与红旗渠精神网上展馆同时上线发布的,还有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焦裕禄精神、沂蒙精神等6个子展馆。

  • 守望精神家园的太行人——红旗渠精神当代传奇

    这是蜿蜒太行绝壁的人工天河红旗渠(9月27日摄)。”  现在,汽车配件已是林州的支柱产业之一,这一产业大部分起源于李广元当年不起眼的小小铁匠铺。地下,是深藏的中国--林州辖于安阳,是中国最早的甲骨文发现地,16万片甲骨文在历史的土壤中深藏不露,整整等了现代的人们120万个日夜。

  • 红旗渠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红旗渠精神已成为我们整个国家和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成为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宣传好、运用好研讨会取得的成果,把红旗渠精神的研究与弘扬不断引向深入,用红旗渠精神凝聚共筑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 河南学习弘扬红旗渠精神研讨会在林州召开

    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素萍,新华社副社长于绍良,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宏伟,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张光辉,安阳市、林州市领导和省红旗渠精神研究会有关负责人参加会议。在研讨会上,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素萍发表了《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加快推进文明河南建设》的讲话。

  • 新闻
  • 财经
  • 汽车
  • 体育
  • 娱乐
  • 健康
  • 科技

慢新闻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推荐视频

高考前"最后一课":我的故事都是关于你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