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豫论头条 > 正文

“不屑于当技工”心态必须破除

2017年05月03日08:56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5034

  近期发布的2017年人才蓝皮书《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4)》显示,我国高级技工缺口达上千万人。高技能人才短缺,并不是一个新鲜话题,但因一直未能得以有效破解,所以一经提及,难免再次成为焦点。

  近年来,随着我国制造业水平不断提升,对于高级技工的渴求日益迫切;在珠三角、长三角等地,每年都会曝出“万金难求高级技工”的新闻。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国工匠”遭遇1000万人的缺口,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大国工匠”短缺瓶颈,为何难突破?“政府不够重视”“中国人缺少‘工匠精神’”“职业教育机构太少”……人们多数会归咎于此类理由。

  这些理由显然不成立。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工匠精神”几度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人社部印发《技工教育“十三五”规划》,教育部、人社部和工信部联合发布《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中华技能大奖”年年评选,“技工荒”持续成为媒体关注焦点。

  那么,“技工缺口”为什么一直不见缓解呢?一方面,在我国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数量持续增加。另一方面,也是决定性的原因在于,很多人心中有一个“不愿意甚至不屑于当技工”的心结。

  国家如此重视,薪酬越来越高,就业竞争如此激烈,为什么愿意当技工的人不多呢?社会人才观存在偏差,对技工认可度不高、尊重程度较低,恐怕是最重要的原因。长久以来,在很多人心中,大学生才是人才、体面工作的代名词,而工人则是“双手油污、浑身汗臭、收入低下”的代名词。近年来,虽然国家倡导加强职业教育,但是各地各级大学持续扩招,有些大学甚至出现招生名额大于报名人数的现象,也就是说只要报名就能被录取。于是乎,大学生就业再难,人们也愿意让子女接受大学学历教育。

  与技能人才社会地位偏低、认同感不强相伴而生的,是职业发展渠道单一、上升空间和成长模式狭窄。具体表现就是,无论月薪多少,在现行体制下,技工的出路几乎永远被定格在车间一线,繁重的劳作和无休止的加班往往会伴随其全部职业生涯。无怪乎,一个月薪三四千元的“白领”岗位能吸引大学生哄抢,而工资上万元的技工岗位却无人问津。

  为破解“技工荒”,不少企业和地方都以重奖和高薪的方式,来吸引和激励技术人才。让人无奈的是,很多时候高薪和重奖也很难招到合适的人才。与此同时,却有不少技术工人申请到国外“打洋工”。在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甚至德国,都有中国高技术人才获得工作签证,涵盖电焊、水电、安装等工种。为什么中国技工要舍近求远?除了经济收益高这个重要原因外,恐怕就是在国外从事技术工作,社会地位并不会低人一等。比如“水电工”这个职业,在不少西方发达国家就很有含金量。对此,全社会都要树立“让劳动者体面工作”的意识和信心,给予普通劳动者重奖和高薪不能是权宜之计,而应成为常态,让“劳动最光荣”深入人心。

  要从根本上破解“技工荒”,我们必须营造重视技能、尊重技工的社会氛围。在提高技工人才收入的同时,更要注意消除其成长路上的瓶颈,让年轻人看到当技工也可以有尊严地生活,看得到事业前途和人生希望。唯有如此,才能迎来技工人才的春天。(作者:罗旭)

  《光明日报》( 2017年05月03日 02版)

文章关键词:工匠精神;技工缺口 责编:王庆河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工匠精神”在师徒间传承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教育和培训的模式虽然多种多样,但是“师傅带徒弟”这种古老的培养人才模式应该更加重视和珍惜,徒弟从师傅那里不仅传承到了高超技艺,而且师傅高尚的品格成为徒弟的人生指明灯。

  • “工匠”缺口,缺的不只是“工匠精神”

    在提高技工人才收入的同时,更要注意突破其成长渠道的瓶颈,让年轻人看到当技工也可以有尊严地活着,也能看到事业前途和人生希望。唯如此,才能迎来技工人才的春天。

  • 新生代“工匠精神”传承者

    近年来,就业问题成为毕业生走向社会的第一难题。但与此同时,技能人才缺口巨大,全国高级技工缺口近1000万人。

  • 用“工匠精神”干好组织工作

    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也当如此,只要带着“工匠精神”去干组织工作,放心,一定能干好。

  • “工匠精神”也是一道文化考题

    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已结束,据媒体报道,今年工匠精神列进了政治科目考试的考题。

  • 让工匠精神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

    “中国梦”还需要通过凝聚各行各业、千千万万个工匠们的智慧,用工匠精神点燃信仰和激情、创造财富和价值、提升国力和形象,精心打造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 工匠精神诠释的其实是“简单”

    追寻简单的生活,最终要的还是要调整自身心态,每一个人都不用带有色眼镜看待这个社会,身体力行坚持对的原则,做正确的事,并且长期坚持,那么这个世界自然不会一片污浊。

  • 让工匠精神成为国货之“魂”

    自今年3月份,“工匠精神”写进“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以来,这短短四个字,不仅搜索热度骤升,而且成了各地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新信条。

  • 弘扬工匠精神 体验高端燃气具--林内品质中国行抵郑

    今年,林内为了倡导专注的工匠精神,向更多的用户介绍其百年传承的品牌基因,在全国开展遍布27个大中城市的“品质中国行”巡展活动。6月9日,“林内品质中国行”登陆郑州,在居然之家商都路店南广场正式拉开帷幕。

  • 我们需要怎样的“匠人教育”

    怎样的职业教育,可以让我们这个社会更多一些工匠精神。

  • 不谈“敬业”,就请别谈“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敬业”的升华,如果一个人连最基本的“敬业”都做不到?那还谈什么“工匠精神”呢?

  • 多些大国工匠 少些“差不多先生”

    差了点工匠精神,就差了一大截市场竞争力:短期看,反复纠错,增加了人工和材料成本,挤压了利润空间,削弱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都更加重视发展制造业,中国制造若想占据一席之地,培育工匠精神尤为必要。

  • “工匠精神”是装备发展的“压舱石”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的精神理念。其内涵就是精益求精,注重细节,严谨专注,精致专一。

  • “工匠精神”是装备发展的“压舱石”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的精神理念。其内涵就是精益求精,注重细节,严谨专注,精致专一。

  • 《西游记》完美诠释了“工匠精神”

    《西游记》之所以长盛不衰,就是因为杨洁所言的“西游精神”,它不仅展示了一代电视人对待作品的纯粹态度,更是以其中颇高的艺术含金量取胜,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

  • 新闻
  • 财经
  • 汽车
  • 体育
  • 娱乐
  • 健康
  • 科技

慢新闻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推荐视频

高考前"最后一课":我的故事都是关于你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