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快讯 > 正文

落实“三严三实”要治理为官不为

2015年04月30日16:40  来源:学习时报

5034

  当下反腐形成高压态势,“为官乱为”受到遏制,与此同时“为官不为”现象却在一些地方抬头,严重背离了“三严三实”要求。我们必须警醒起来,坚决做到令行禁止,绝不容“为官不为”挑战“三严三实”。

  为官不为的表现

  不愿为,懒政庸政。有的干部当“泥菩萨”,“在岗却不在状态,在位却不在谋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混日子,熬年头,寄希望于按资排辈、组织照顾,既虚度自己年华,又贻误党和人民事业;有的干部打“太极拳”,不推不动,甚至推而不动,总强调客观因素,不尽主观努力,有问题左躲右闪,遇矛盾上推下卸,对基层需求无动于衷,对群众疾苦麻木不仁;有的干部摆“花架子”,只有“唱功”,没有“做功”,照搬照套,不求实效,用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有的干部设“软钉子”,借故推脱,出现了“门好进了、脸好看了、可事难办了”“不吃、不拿、也不干”等现象。仅2014年,全国就有1万多亿的资金存量没有用,一些地方给了钱、批了项目、供应了土地却没有用,就是典型的不作为现象。

  不会为,本领恐慌。有的干部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犯怵,新常态要求领导干部依据客观实际,遵循客观规律,搞经济建设要理性,但绝不能成为畏难的托词和失职的借口,更不能成为“为官不为”的挡箭牌,我们既不能追求“做不到”“受不了”的高速增长,也不能患上“恐速症”,不敢追求合理的发展速度,甚至任由经济数据下滑。有的干部面对新的政绩观茫然,为怎样对待GDP而纠结。如果继续抓GDP,担心被视为急功近利,数字上去了,自己却在仕途上落下了,吃力不讨好。有的同志对简政放权不适应,依然用行政的“手”干预市场的“手”,热衷于权力干预、审批,面对权力清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如同套上“紧箍咒”,浑身不自在。有的干部对依法办事感到恐慌,面对复杂的人民内部矛盾束手无策,瞻前顾后,患得患失,等待观望,消极应付。

  不敢为,明哲保身。有的同志怕“惹事”,得过且过。信奉“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不做事没事、做事会出事”。有的同志怕“出事”,听之任之。有的同志怕“树敌”,息事宁人,奉行“多栽花少栽刺”的好人主义,是非面前不开口,遇到矛盾绕着走,尤其对那些会告状的恶人、会办事的能人、有交情的自己人,无原则迁就,无底线退让。

  不担当,精神懈怠。有的领导干部缺乏政治担当,面对大是大非态度暧昧,对错误思潮听之任之;有的领导干部缺乏责任担当,回避矛盾推卸责任,搞所谓“稳定就是搞定,摆平就是水平,没事就是本事,妥协就是和谐”;有的领导干部缺乏事业担当,做稳当事当太平官,面对政绩工程,只怕得罪上级,不怕激怒群众,即使生态环境、群众利益受到严重侵害,也不敢抵制,甚至为其推波助澜。有的干部采取极端的方式对待政商关系,从过去的“勾肩搭背”变成了“背对着背”,视商人、企业家为洪水猛兽,避而不见或者“软拒绝”,这说到底还是缺乏担当精神,把自己的“羽毛”看得比事业重。

  “为官不为”就是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好人主义作祟,归根结底还是宗旨意识、党性观念、进取精神退化,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轨,不但损害人民群众利益,而且还败坏党和政府形象,必须明确,庸政懒政同样是腐败,对懒政庸政怠政要严肃问责,对不敢抓、不敢管、尸位素餐、碌碌无为的干部,坚决采取组织措施,为官不为的典型要公开曝光。

  必须根治为官不为

  开展“三严三实”教育,让官员“不想不作为”。要结合学习焦裕禄、谷文昌等先进典型的事迹,在全党弘扬“三严三实”精神,形成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的浓厚氛围。要结合思想工作实际,聚焦“为官不为”问题,大力倡导做人要实。做人要实:不仅体现在不做什么,而且体现在做什么;不仅体现在循规蹈矩,而且体现在开拓创新;不仅体现在独善其身,而且体现在敢于批评;不仅体现在埋头苦干,而且体现在开明开放;不仅体现在低调做人,而且体现在扎实做事;不仅体现在尊重上级,而且体现在敬畏百姓;不仅体现在不说假话,而且体现在敢说真话;不仅体现在慎用权力,而且体现在敢于担当。

  进行专项集中整治,让官员“不敢不作为”。制定具体禁令,广泛组织学习宣传,明确“为官不为”范畴,从而自觉把握底线;开展警示教育,剖析典型案例,明辨是非,认识危害,引起警醒;严明组织纪律,勤督查、多暗访、常曝光、严查处,对“为官不为”现象严格问责、严肃执纪,视其情节进行诫勉谈话、通报批评、调整工作岗位、责令辞职,直至纪律处分。

  深入改革体制机制,让官员“不能不作为”。修改完善党政机关“三定方案”,科学合理地定机构、定编制、定职能,切实解决机构臃肿、人浮于事问题,消除“为官不为”的生存土壤;简政放权,规范用权,落实权力清单、负面清单和责任清单,为权力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戴上“紧箍咒”;实行政务公开,把内容、要求、流程、结果等置于“聚光灯”下,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树立正确用人导向,让官员“主动去作为”。提供竞争平台,把改革发展重点领域、急难险重工作项目当作主赛场,让党员、干部在公开公平环境中赛作为、比担当;坚持以实干论英雄、凭业绩用干部,体现“干与不干有区别,干好干坏不一样”,坚决纠正和克服跑官买官、任人唯亲、按资排辈、平衡照顾等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使有为者有位,担当者重用,不让老实人吃亏;完善民主推荐制度,科学把握“群众公认”,防止简单“以票取人”,不让投机钻营、好人主义得好;建立基层干部关怀机制,组织要为实干者撑腰、为担当者担当,对在大胆探索、攻坚克难过程中存在工作失误的干部要理解宽容,对因坚持原则、敢抓敢管而被诬告的干部要及时澄清、伸张正义,不让担当者寒心。(作者 邱炜煌)

文章关键词:为官不为;三严三实; 责编:安文靖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有为“官之本”

    共产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时刻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大于一切的位置上,一切行为应以职责为己任,强化为民服务意识。

  • 干部“为官不为”怎么破?

    治理干部“为官不为”,就如同医生医治病人一般,在望闻问切基础上找到病根之后,就要有针对性的下药,以求药到病除,治病救人。

  • 习近平如何破除“为官不为”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月18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全文发布。

  • 郑州专项治理为官不为问题

    重点治理领域涉及安全生产、重点项目建设、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涉农资金管理和使用、涉教领域违规办学招生收费、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环保领域侵害群众利益以及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等八个领域突出问题。

  • 郑州专项治理为官不为问题

    重点治理领域涉及安全生产、重点项目建设、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涉农资金管理和使用、涉教领域违规办学招生收费、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环保领域侵害群众利益以及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等八个领域突出问题。

  • 为官者不敢为、不想为今后要打板

    8月20日,市政府出台周政办【2015】88号文件,向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印发《周口市开展懒政怠政为官不为问题专项治理活动实施方案》,即日起至12月底,在全市开展专治为官“不敢为”“不会为”“不想为”专项治理活动。

  • 警惕“为官不为”的“平庸之恶”

    “为官不为”是一种变种的、隐性的、潜在的腐败。凡此“为官不为”者,貌似不争权、不争利,甚至以清廉自居,但与党的宗旨背道而驰、与人民群众期盼格格不入。为此,就必须严明党规党纪,保持正风肃纪的定力与震慑力,扫荡“为官不为”之歪风邪气,弘扬“奋楫争先”之清风正气。

  • “为官不为”应丢官

    为官如何拿住勤政的“钥匙”?习近平为第四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所写《序言》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以时不我待的精神,一刻不停增强本领。这就是要求为官要拿住勤政的“钥匙”。

  • 河南1398名公职人员因"为官不为""冷硬横推"受处分

    记者从河南省纪委获悉,截至8月底,全省查找“为官不为”和“冷硬横推”现象过程中,共发现问题、查处案件789个,纪律处分、组织处理1398人。今年以来,河南省专门开展“为官不为”和衙门作风专项治理,其中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组织明察暗访、随机抽查、专项督查1906次。

  • 践行“两学一做”,不做“三类先生”

    推进“两学一做”,其目的就是通过学习党章党规和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提升本领、改变作风、转变观念,对标优秀党员,赶超先锋标兵。

  • 能上能下 激浊扬清

    “能上能下”让干部选人用人这潭池水鲜活而富有养分,清新而不浑浊,“能上能下”用人机制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全面展开,我们必须时刻武装。

  • 干部“能上能下”恰似“源头活水”

    干部“能上能下”恰似“源头活水”,既能激活整个官场用人体制,又能激活整个干部队伍创业激情。

  • 人民日报刊文谈"为官不为"五种心态

    为官不为,就是占着官位、握着公权力,却不干应该干的公事,无所作为。今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制度下,所有领导干部都是人民公仆,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实事是天经地义的。

  • 别让“占着位置不干事”侵蚀反腐红利

    “坚决整肃庸政懒政怠政行为,决不允许占着位子不干事。”克强总理这句话,好似一记春雷,是对那些“为官不为”者的再次警告。

  • 河南问责为官不为

     6月1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全省懒政怠政为官不为问责年活动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 新闻
  • 财经
  • 汽车
  • 体育
  • 娱乐
  • 健康
  • 科技

慢新闻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推荐视频

高考前"最后一课":我的故事都是关于你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