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已经去世34年,却仍为当地民众深深怀念;他带领群众植下的满岛木麻黄,如今已长成防风固沙的茂密森林;习近平总书记撰文称赞他“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老百姓尊他为“谷公”,“先祭谷公,后祭祖宗”,成为当地多年的习俗;他就是谷文昌,福建省东山县原县委书记。(4月7日 人民网)
“谁说流水无意岁月无痕,谁说落花无情往事如烟,请听山的诉说,请听海的呼唤,政声人去后,丰碑在人间……”,这首歌是专门为原福建东山县委书记谷文昌谱写的,作为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干部的一员,曲中干群间真挚感情,跃然纸上,历历在目,值得所有党员干部学习,尤其那句“政声人去后,丰碑在人间”,如果有这样崇高的气节和情怀,还有何处不敢闯?
当前,我们最为瞩目的莫过于反腐肃贪,从副国级高官到普通的村级苍蝇式小官,从央企的部级官员再到普通县级开发区中存在的腐败,巡视组所到之处,无有不沦陷的,在令那些贪官们一片风声鹤唳、胆战心惊时,我们的群众却是叫好声不断。这一正一反之间,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问题很多。为何官员屡屡经不住考验,倒向糖衣炮弹,倒向了那声色犬马,有些人将这些归结于市场经济思潮的泛滥,有些人将这些归结于历史发展的既定环节,在屡屡埋怨中,唯独忘记了从自身查找原因,那就是一个共产党人的“天下为公”的情怀,丢弃了为人民服务,丢弃了以民为本,信念不在,意志不坚,在工作岗位上饕餮度日,怎能不被党纪、国法揪出?
当代著名作家梁晓声在福建东山县采访谷文昌先进事迹时曾讲,“我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在中国,在今天,一位共产党的县委书记,在他死后,居然会被普通的当地民众尊称为‘公’。”何为“四有”, 那就是“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在谷文昌担任东山县委书记十年间,他以“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的胆魄,率领东山人民苦战十几载,遍植木麻黄,筑起绿色长城,硬是治服了“神仙都难治”的风沙,让海岛换了天地,让百姓换了人间。在那个艰苦年代,他不论肩负重任还是身处逆境,从未忘记共产党员身份,从未动摇过信念,他始终恪守着两条原则:只要对百姓有利的事,哪怕排除万难也要做到;凡是对党的威信有害的事,哪怕再小也不能做。
“当领导的要先把自己的手洗净,把自己的腰杆挺直!”对权力畏戒,对底线坚守,党性原则永远是个人头上的天。他以心中的“畏”,博得了群众心头的“敬”。这些忠贞箴言,足以让当下的官员受益终生。他用一生的行为来鉴证做好官员的标准,“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心存“功成不必在我”的潜心为民的干事心态,官员的政声自然流入群众的心中。(孙伟)
他不仅把“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写在纸上,立下“不把人民拯救出苦难,共产党来干什么”的誓言,更是大事小情想到群众心底里,干到群众心坎上。他把功成不必在我的“潜绩”,十几年如一日地变成了泽被东山后人的福祉。
今年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与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进行座谈时强调,大家要做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四有”干部,之后又一次谈到了谷文昌。
谷文昌对儿子的不近人情,教育孩子不仅不能“沾他的光”,还要时时事事受委屈,这与刘铁男的教子观截然相反,导致的结果必然不同。
与那些轰轰烈烈的风云人物相比,谷文昌是那样低调朴实,然而他离世34年后的今天人们依然在深深地怀念他。在看到满地木麻黄的时候,人们依然满含热泪地呼唤着“谷公”。 谷文昌是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人,他是河南的骄傲,也是中国的骄傲。他是一颗恒星,永远散发着明亮而温暖的光芒。
毛泽东曾说:“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
同样为官一任,为什么有的人如过眼烟云,没能给百姓留下什么印象,而县委书记谷文昌病逝34年,不仅给海岛留下一条绿色林带,更在人心铸起一座永恒丰碑?
总书记丰富、娴熟的基层工作经验,使得他对“县官”给予了更多关注。特别是河南,近年来多个河南古今“县官”典型,受到总书记褒奖。
日前,市委党校组织学员认真学习谷文昌同志先进事迹,并紧密联系习近平总书记“四有”新要求和市委作风建设“四句话”要求,开展深入讨论,撰写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