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 焦点图 > 正文

多地探索“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有病治病 无病疗养

2015年03月10日08:43  来源:新华网

5034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健康是群众的基本需求,我们要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打造健康中国。”“健康中国”一词首入政府工作报告,引起与会代表委员广泛关注及热议。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如何打造“健康中国”,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成为政协委员关注热点。一些政协委员提出,“医养结合”是一种有病治病、无病疗养、医疗和养老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值得推广,目前该模式在各地有所探索,但依然需要顶层设计使其规范化、制度化。

  老龄化伴随老年病 政协委员关注“医养结合”

  “养老问题,是家事也是国事。我们无法阻止人的生老病死,也无法阻止一些老年人出现失能半失能的状况,但我们可以改变这些老人的养老现况,让他们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有一个有尊严、稳定而安全的就医养老环境。”在今年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孙铁英在接受半月谈网记者采访时说。

  孙铁英给记者讲述了一个故事:几年前,一个署名“秦岭”的青年中学教师曾给上海市领导写信,诉说了其癌症晚期的父亲在求医过程中遭受的磨难和整个家庭的无奈与辛酸,并提出希望政府提供良好就医环境、完善用药保障、支持心理辅导或陪护等四点诉求。

  两天后,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俞正声给秦岭回信。回信中说到:“谁都有父母、谁都有亲人,当眼见有养育之恩的亲人于病危之际而无力相助之时,又遭遇一些制度缺陷的伤害,心中之痛,不言自明。我们大家会尽力帮助你,更重要的是同志们都赞成你的四点诉求,特别要在癌症晚期病人的关怀上,争取在制度上有所前进。我不能保证问题都能很快解决好,但我相信,你的心痛也是大家的心痛,大家(包括医院同志们)的共识会推动我们前进。”

  老龄化总是与老年病相伴而行。记者了解到,在当下,有很多的“秦岭”因为老人生病而身心不堪重负。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一对夫妻要照顾四个老人,难以顾及,养老质量堪忧。甚至还有些‘失独’家庭,他们年老后无人照顾。而老年人普遍患有各种慢性病,大部分家庭缺乏医疗护理知识,养老质量堪忧。”孙铁英告诉记者。

  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老年病研究所副所长刘荣玉在过去的一年中走访了约20家养老护理院,她在调研中了解到,在我国各级各类养老机构中,内设简单医疗室的不足60%,配备康复理疗室的不足20%。养老机构缺乏专业医疗服务,远远不能满足老人需求。

  据民政部统计,到201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2亿,占总人口14.9%,失能老年人数达到3750万,占老年人口的18.53%。目前我国各类养老服务人员共约100万,经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30万左右,其中取得职业资格的仅有5万人。

  “在逾两亿老人当中,有将近五分之一的老人都是失能的,他们都是需要照料的。但是养老机构、医护人员都远远跟不上需要。”刘荣玉说。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常委、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朱晓进提交的提案中称,“医养结合”是一种有病治病、无病疗养、医疗和养老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其优势在于整合养老和医疗两方面的资源,提供持续性的老人照顾服务,这种养老模式非常契合老年人的需要。

  探索“医养结合” 地方在行动

  孙铁英委员告诉记者,目前青岛、海南等一些地方对“医养结合”模式进行了多年探索。

  据媒体报道,青岛市社保局医疗保险社区处处长马青介绍,自2005年起,青岛市城镇医保参保人员在社区看家庭病床就可享受报销待遇。此后,一系列政策相继出台。

  2006年7月,青岛市将老年护理院纳入医保报销范围;2011年进行医疗“专护”试点;2012年7月,该市将二三级医疗机构的“专护”、老年护理院等机构养老的“老护”、社区的家庭病床即“家护”,统一合并为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这一制度,在全国尚属首创。

  其中,“专护”的参保人一般病情较重,需长期保留各种管道或依靠呼吸机等设备维持生命体征,在二三级医院医疗专护病房接受较好医疗条件的医疗护理;“老护”的参保人一般患各种慢性重病、长年卧床、生活无法自理,入住定点护理机构(有医疗资质的养老院)接受专业化的医疗护理和生活照料;“家护”的参保人居家接受由定点社区医疗机构登门提供的医疗护理服务。

  马青表示,青岛市长期医疗护理制度是基本医保制度的延伸和拓展。2015年之前,其基金来自于城镇医保基金:每年从个人账户中支出0.2%,统筹账户中支出0.2%,再从福利彩票公益金中提取2000万元,第一年总共筹集3亿元,单位和个人无需另行缴费。

  在这样的制度下,患者发生的医疗护理费不设起付线。2015年之前,“家护”和“老护”由护理保险基金支付96%、患者自付4%;“专护”由基金支付90%、自付10%。参保人在享受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待遇期间,不再重复享受基本医保住院、门诊大病、普通门诊等相关待遇。

  记者了解到,目前在北京、天津、陕西等地均开始启动“医养结合”试点,以破解“养老院看不了病,医院养不了老”的难题。

  打破割据分离状态 亟需顶层设计

  “‘医养结合’涉及健康养老的民政、卫生、社保三条主线呈分立状态,受限于部门工作壁垒难以实现政策协同。”全国政协委员李铀说。本次两会,他带了一份名为“全面推进‘医养结合’的顶层设计和实践创新”的提案。

  据了解,由于我国医疗和养老体系长期割裂,卫生系统管医疗,民政系统管养老。造成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功能单一化,养老机构“养老不医护”,而医疗机构则是“治病不养老”,二者并不对接,给老年人的养老和医疗带来不便。正因如此,“医养结合”型的养老护理模式呼之欲出。

  现阶段,“医养结合”面临的困难还比较多。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的建设和运转,涉及包括土地、编制、隶属关系、医保报销、药品管理、行业资质等诸多问题,有待破解。另外,如何培养“医养结合”人才,如何制定“医养结合”的行业标准,也是摆在相关机构面前的新课题。

  朱晓进委员认为,推进“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建设,是养老理念、医疗理念和消费理念的一次重大转变。

  他提出,首先,要建立机构,完善机制。解决好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模式建设问题,政府要制定合适的标准、进行相应的建设,推动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模式走上正确发展途径。要建立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其次,政府要保基本和给政策。可通过政府提供、政府购买服务、养老保险、护理保险、医养结合互通,发挥政府主导和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使其产生良好效果。第三,鼓励社会医疗单位创办医疗康复相结合的养老机构。第四,要加快护理人员队伍的培养,鼓励志愿服务。另外,发挥多种保险的重要作用。(记者 原碧霞)

文章关键词:养老模式;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护理保险制度;养老体系 责编:赵心瑗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以房养老”为中国养老模式辟新路

    在中国不管多难,养老问题都需要一个完美答案。其实慈善养老就是一种回归社会的形式,是从多层次多渠道来建构养老体系,是未来养老方式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还是要探索有社会政府引领的养老链,把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有中国农村特色的养老模式。

  • 以房养老路有多远

    随着父辈年纪日益渐增,养老问题,摆在子女们面前,自然有一个道德律条——孝。正因如此,更多的养老地产概念不断加码升温,各房地产商和保险企业纷纷高调宣布进军养老产业,各自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 "消费养老"可以是补充不能成依赖

    “消费养老”的独特优势在于可以把很多跨界商户不同的会员融合在一个平台上,从而产生聚合效应。其一,“消费养老”必须在指定的商家消费才有返点,也就等于是限制了消费者的选择权,消费者必须牺牲自己的一些消费选择。

  • 焦作市武陟县慈善导入“破冰”村级养老大难题

    “黄河之畔武陟县,西边有个大官庄;官庄有个幸福院,听俺仔细说端详。据统计,武陟县现有人口74万,其中60岁以上老人有9.6万人,占总人口的13%,80岁以上老人有1.1万人,五保老人有1003人,困难老人有9000多人,独居老人、留守老人、空巢老人群体不断扩大。

  • 四成老人自认是负担 养老须走制度创新之路

    子女赡养老人,是法定义务,《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还可以从制度设计上激发民众的养老热情,像美国政府,一直致力于通过减免税务鼓励纳税人赡养父母。

  • 以房养老:试点需慎重 政府积极险企观望

    日前,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正式对外发布,明确提出鼓励探索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通过以房养老有望解决养老资金难题。陕西目前正处于以房养老的筹划阶段,将由陕西省保障性住房管理中心牵头,有望在明年试点。

  • 以房养老:政府积极 险企观望

    日前,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正式对外发布,明确提出鼓励探索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通过以房养老有望解决养老资金难题。陕西目前正处于以房养老的筹划阶段,将由陕西省保障性住房管理中心牵头,有望在明年试点。

  • 鼓励民办养老机构不是甩包袱

    无论是公建民营、民办公助,还是政府购买服务、补助贴息,公共财政都应该在扶持民间养老的路上有所作为。无论是公建民营、民办公助,还是政府购买服务、补助贴息,公共财政都应该在扶持民间养老的路上有所作为。

  • 发达国家的养老模式可供借鉴

    按照国际标准,我国在1999年就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2008年全国城市老年人空巢或独居比例高达49.7%。在这样的背景下,探索新的养老模式刻不容缓。那么,国际上有哪些成功经验可资借鉴呢?

  • 40年后中国4.8亿老人 "小老人“将照顾"老老人”

    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步入老龄社会。以土地流转支撑农村养老,即“以地养老”有望成为解决农民养老资金来源的一种重要方式。无论从政策的顶层设计,还是各地的实践探索来看,专业化、标准化都将成为我国养老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 中看不中用? “以房养老”缘何应者寥寥

    早在2014年,中国保监会就发布关于开展“以房养老”即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以房养老”模式是从国外引进的“舶来品”,但面对中国的制度环境,会面临明显的“水土不服”。

  • “孤独死”频发亟待养老模式变革

    近年来,有关独居老人家中死亡无人知事件的新闻频频见诸媒体。据北京大学人口所穆光宗教授的研究报告表明,我国空巢老人“孤独死”问题已十分突出。

  • “医养结合”需要顶层设计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健康是群众的基本需求,我们要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打造健康中国。朱晓进委员认为,推进“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建设,是养老理念、医疗理念和消费理念的一次重大转变。

  • 养老地产动真格 老人衣柜势在必得

    2013年国务院对中国养老服务体系进行顶层设计,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国家战略。设计老人衣柜,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什么样的衣柜才是老年人喜欢的。

  • “以房养老”保险引发市场争议

    不仅如此,保监会对保险公司参与“以房养老”还提出总量限制,而对客户的首次贷款金额上限也作出明确规定。若以一家保险公司的总资产为1000亿元为例,其试点以房养老接受抵押房屋的评估价值合计不得超过4%×200亿元+0.2%×800亿元=9.6亿元。

  • 新闻
  • 财经
  • 汽车
  • 体育
  • 娱乐
  • 健康
  • 科技

银行头条

浦发银行专注并购金融 助力中国制造“走出去” 浦发银行专注并购金融 助力中国制造“走出去”

保险头条

中国太保荣获上海金融创新奖多个奖项

股票资讯

财经要闻

网站简介 | 招聘信息 | 会员注册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